摘 要: 在英語寫作中,象征手法是最重要,最實用的方法之一。威廉戈爾丁的小說《蠅王》正是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自小說出版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小說中象征性的人物角色更讓這部小說成為一則象征性的寓言。
關鍵詞:象征手法;人物象征
作者簡介:姚繼玲,山東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1
一、引言
威廉戈爾丁是20世紀英國一位著名的作家。1954年出版的小說《蠅王》讓他成名,這部小說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備受關注。在這部小說里,他通過運用象征性的手法表達了他對人類未來的擔憂。小說《蠅王》被當做一部寓言,因為它顯示了人類的不理智,暴露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野蠻和現代文明的脆弱。戈爾丁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殘忍,他也開始質疑科學與文明,這部小說正是對他這種質疑的反映。
這部小說講述了飛機失事后,一群英國孩子在太平洋孤島上的生活。他們形成一個小集體,努力使自己適應這座孤島的生活。起初,他們按照文明行事,然而隨著內心的懼怕,他們變得野蠻與無理,當船只路過營救他們時,他們已經變成了野蠻人,相互殘殺。《蠅王》是則寓言,是他們內心黑暗面的反應。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和解釋《蠅王》,人物的象征手法是值得探究的。
二、人物象征
蠅王的象征性意義主要體現在人物的象征上,這些人物主要包括豬仔,拉爾夫,西門和杰克。前三個孩子象征文明,而杰克則代表了野蠻。他們的行為和命運表明了人性中存在惡的一方面,而且其致命性的力量可能會摧毀人類的文明。
豬仔——科學的象征
豬仔是科學精神的代言人。他相信科學,時常給拉爾夫提出建議。他提醒拉爾夫用螺號號召孩子們,當其他孩子們被野獸嚇怕時,他也堅信野獸不存在。他是一個實戰主義者,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他主張利用科學的發法來獲救,他用自己的眼鏡點火求救。雖然他的好多建議沒有被采納,但是他仍舊是科學精神的代表。盡管他很明智,然而卻因為體形偏胖,近視還有哮喘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視。當他第一眼見到杰克時,他內心就有些懼怕,這種懼怕也就反映出野蠻可能會戰勝邪惡。豬仔最后被殺,螺號粉碎象征性地表明了野蠻最終戰勝了邪惡。
拉爾夫——理智,民主的象征
拉爾夫象征了理智。他是豬仔的盟友,是投票選出的頭領。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主張孩子們按照文明的原則行事,強調集體性和秩序,在拉爾夫的眼里,規則和秩序是被救的基礎。他把孩子們聚集到一起,搭帳篷,這樣他們可以有休息的場所。他分配好任務,有的負責獵取食物,有的負責照看篝火。在這個民主、文明的世界里他想建立一個和家一樣的社會。與此相反,孩子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肩膀上的重擔,他們想去打獵,玩耍,當他們意識到怪獸額存在時,內心的懼怕與暴力傾向就被杰克所喚醒。盡管火是求救的唯一希望,可是看守者仍舊追逐打獵的樂趣,將其置之不理。拉爾夫的理智受到愚昧無知的挑戰。當孩子們遵從杰克的指揮去獵殺拉爾夫時,拉爾夫的理智在那時變得如此的脆弱。
西門——預言家,真相的追求者
西門是智慧的代表,他有很強的洞察力。小說的開始,西門是個削瘦而有生氣的孩子[2],也就表明了他可能不受重視,也比其他人弱。然而西門一直堅信,拉爾夫一定可以回去。正是這種自信與堅持,讓拉爾夫一直心存希望。不同于豬仔和拉爾夫的是,西門通過直覺和沉思來洞悉世界而不是通過科學和理智。他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怪獸和恐懼上,而不單單是整個集體的管理與原則上。怪獸表明了人類內心邪惡的一面。怪獸,“蠅王”是島上的實體,它們的存在讓孩子們感到恐懼。實際上,怪獸和蠅王只是孩子們內心深處靈魂的映射,西門是唯一一個認識到怪獸是飛行員尸體的人。當他正準備將這個消息告訴孩子們時,在路上卻被殘忍地殺害了。孩子們將西門當成了怪獸,也表明了孩子們自身就是怪獸,是野蠻殘忍的化身。
杰克——野蠻、專制、殘忍的象征
小說中,杰克象征了野蠻、專制、殘忍。他打破拉爾夫設立的原則,領導孩子們去打獵,殺死了豬仔和西門。他的無知和殘忍摧毀了孩子們獲救的希望。他反對各種規則、理性還有事實的真相。當拉爾夫主張要有集體意識時,他在森林中形成自己的部落。他讓照看篝火者加入自己的隊伍,篝火熄滅,孩子們失去了獲救的機會。他不喜歡民主,作為年齡最大的孩子,他用武力而不是選舉和討論贏得權力。當他變成頭領之后,他嚴懲忤逆之人,在他的帶領下,孩子們都變成了野蠻之人,食物成了他們最關心的事情而不是獲救。在殘忍的獵殺中,他們喪失了自己的理智。杰克抓住了孩子們心中的恐懼感,因為恐懼感正是他建立自己權力欲望的基礎。西門豬仔被殺,拉爾夫遭流放,杰克完全掌控了整個島嶼,這也暗示了野蠻無知最終代替了民主、公平和理智。
三、結語
蠅王作為一部寓言,極有象征性意義。除了我們上面討論的這些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象征性的事物和事件。例如,螺號是民主的象征,拉爾夫手握螺號,他可以召開會議,商議事情。然而最后豬仔被殺,螺號粉碎也就意味著民主的結束。在小說中,通過運用許多象征性的例子,戈爾丁告訴我們雖然人性中有性惡的一面,然而最大的敵人卻是我們自己。
參考文獻:
[1]戈爾丁. 蠅王[M]. 陳瑞蘭譯. 浙江: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5.
[2]戈爾丁. 蠅王[M]. 陳瑞蘭譯. 浙江: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5:20.
[3]夏文靜. 論象征手法在《蠅王》中的運用[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