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摘要】本科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普遍存在教學兩難困境,本文整理了三份不同高校為調查對象的調查問卷的統計信息,發現缺乏實踐(實驗)教學、案例教學和課程定位不準等問題式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普遍問題,進而提出重視實驗教學、引入自主綜合實驗、引入案例教學和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問卷調查;實驗教學;案例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三個學科的交叉,既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又處處充滿邏輯美感,為教育工作者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許多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產生畏懼心理,這主要是因為計量經濟學中運用大量數學和統計學工具,來自地方高校學生基礎比較弱,學習起來感覺吃力;而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教學以“教”為中心,教師對學生單向灌輸,缺乏雙向互動;再加上許多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方法不恰當,不重視課程的實際意義和應用性,教師將公式和數理邏輯推導作為教學重點,而學生學習時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只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習慣于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因此,計量經濟學成為地方高校本科生最頭疼的課程之一,出現“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面。如何突破教學兩難的困境,探索適合于地方高校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模式,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有挑戰性的課題。
二、教學上存在的問題
邱東等(2006)對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各專業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查研究。問卷調查收集了27所學校、211名教師和728名學生關于計量經濟學的有效問卷。教師認為教師數量不足(70.8%)、缺乏課程實踐(52.5%)、缺乏案例教學(50.0%)、學生數量過多(37.0%)和忽視個性培養(37.0%)是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學生則認為計量經濟學教學缺乏課程實踐(64.0%)、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57.8%)、教學方法單一(52.1%)、缺乏案例教學(47.5%)和忽視個性培(44.7%)。
李曉寧等(2012)對西北政法大學教學組的4名教師和230名學生進行了計量經濟學進行了問卷調查,被調查的學生中有63.1%的學生認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比較突出,有48.3%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案例教學不足,有60.2%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教學存在在 “忽視個性培養”的問題。
張益豐(2010)對某地方綜合類院校經管學院大四學生中隨機投放問卷400份,統計信息顯示有69.48%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對將來學習工作用處不大,20.65%認為計量經濟學無用的。對現有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滿意程度來看,表示對現有教學滿意的僅為11.96%。對教學改革的建議則認為應該增加實際案例講解(60.87%),增加計量統計軟件使用講解為(35.87%),增加多媒體互動環節教學的為(33.69%)和增加實驗教學(43.48%)。
綜合上述三份來自不同高校的調查問卷來看,計量經濟學存在的問題大致相同。教學中講授理論普遍過多,具體應用太少,這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也不能很好地體現計量經濟學的價值。計量經濟學教學最急迫改革方向在課程定位上,應該以實踐應用為重心,教學思想上應該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模式上應增加實驗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和互動教學等。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探討
對于地方普通高校來說,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滿足地方建設人才需求;而對于開設計量經濟學的地方高校來說,課程應該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用計量模型和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基于這個目標,本文提出三方面的教學模式。
(一)重視實驗教學
針對調查問卷中反映的“缺乏課程實踐”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的問題,地方高校應該重視計量經濟學實驗教。有的高校由于課時安排緊張或是實驗設備師資不足等原因,不安排任何實驗課時;而有的高校將實驗課安排在所有理論課結束以后,實驗課時量較小,只簡單講解軟件操作;這兩種模式過于重視理論學習,把實驗教學放在次要從屬地位,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動手機會,在這種“填鴨式” 教學模式主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論知識。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應該安排足夠的課時,并將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密切結合,每結束一個理論章節,馬上安排實驗課程。雖然這樣讓教師和學生不斷在課堂和實驗室間切換,但這樣的安排可以讓學生通過及時驗證課本中的例題和習題熟練掌握軟件操作(主要是Eviews),讓學生跳出繁瑣的公式推導和數學計算,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實際經濟問題的思考和研究上。
(二)開展自主綜合實驗
只讓學生掌握軟件操作還遠遠不夠,真正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就要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貫穿于整個學期,可以安排1-2次以小組為單位的自主設計綜合實驗。將授課學生分為3-5人小組,讓學生根據現實經濟問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建模、收集數據、軟件檢驗分析和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實驗活動。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處于主導地位,教師進行指導,改變以往填鴨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這種方式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也可以消除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學來無用的疑慮。在案例教學要與問題導向式教學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多采取啟發、提問、討論的形式,這不管是對于活躍課堂氣氛,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乃至促進教與學之間的溝通,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引入案例教學和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
針對調查問卷中反映的“缺乏案例教學”“教學手段單一”以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等問題,可以采取案例教學和問題導向式教學向結合的方式。用經典案例教學法,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增加一些與該專業密切相關的案例,如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等經典案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設計中,在每章開始時,可以提出一個現實的經濟學案例,如在一元線性回歸中,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消費與收入的關系而不給出確定答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和興趣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在新知識學完后,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與解釋,而不是由老師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在理論講述過程中,可以多穿插計量經濟學的趣例,加深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培養學生利用數據資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邱東,李子奈,肖紅葉.經濟學類專業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調研報告[J].中國大學教學,2007.11
[2]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比較[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2
[3]張益豐,周衛民.本科計量經濟學“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教學效果實證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