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星
摘 要: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和健康發展,必須以科學的規劃為先導,而科學規劃必須以內容完整、數據準確、現勢性好的現狀圖為底圖。針對現實中的迫切需要,重點闡述了新農村建設中土地利用和村鎮建設兩種最基本規劃的內容任務和彼此間的聯系,對比分析了兩種規劃用底圖在要素構成、精度、比例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土地規劃;村鎮規劃;現狀圖
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和規范健康發展,必須以科學的規劃為先導和基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總體目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各地有關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方針,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發展水平、現狀特點,突出發展生產,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綜合部署,逐步完善新農村規劃的有關內容,建立健全覆蓋農村的規劃體系,科學制訂新農村建設規劃,已成為當前各級規劃與管理部門面臨的核心工作之一。
新農村建設規劃是在現狀圖的基礎上進行的。底圖的內容對于規劃圖的完備性、對比性具有重要影響。以現狀圖作為規劃底圖,既可以為各種規劃內容在圖上轉繪提供控制基礎,又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規劃內容與現狀之間的相互聯系,能直觀地看出何時、何地將進行何種建設,使規劃的實施更具可操作性。要測制新農村建設規劃所用現狀底圖,為科學規劃提供保障和依據,首先要分析和理清規劃的內涵、底圖規范等問題。本文以新農村建設規劃體系中的土地規劃和村鎮規劃(簡稱“兩規”)為例,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綜合論述。
1 兩規的內涵及聯系
土地利用規劃和村鎮規劃作為新農村建設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引起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土地,使用土地不能沒有土地利用規劃,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先行進行土地規劃;另一方面,通過村鎮規劃,可以合理制定村鎮布局體系,有效控制農村人均建設用地規模以更好地節約、集約用地,完善村鎮基礎設施,積極促進村鎮經濟和其他的建設合理發展。
1.1 鄉鎮土地規劃
土地規劃,又稱土地利用規劃,是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組織利用和經營管理的一項綜合性技術經濟措施。按照我國現行行政區劃體制又可將土地利用規劃相應地分為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區(地級市)、縣(縣級市)、鄉(鎮)等五級[1]。針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和需要,要在做好縣級以上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做好鄉(鎮)土地利用規劃。鄉鎮土地利用規劃是根據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和本鄉(鎮)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綜合研究和確定土地利用的目標、發展方向,統籌安排田、水、路、林、村各類用地,協調各業用地矛盾,重點安排好耕地和基本農田、村鎮建設用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及其他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用地,劃定土地用途區,合理安排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制定實施規劃的措施。
依據規劃對象的層次和工作深度,通常可將鄉鎮土地利用規劃進一步劃分為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土地利用詳細規劃和鄉鎮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土地總體規劃是對鄉鎮區域內的土地利用在總體上的宏觀控制和戰略安排,具有綜合性、長期性、區域性和指導性。土地利用詳細規劃是在總體規劃的控制和指導下,詳細規定各類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規劃管理要求,或直接對某一地段、某一土地單位使用的土地作出具體安排和規劃設計。土地利用專項規劃也是在土地總體規劃的框架控制下,針對土地開發、利用、整治、保護的某一專門問題或某一產業部門的土地利用問題而進行的規劃設計。
1.2 村鎮規劃
村鎮規劃,是為確定村鎮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協調村鎮布局和各項建設而制定的綜合布署和具體安排。由于我國村鎮一般包括村莊(基層村、中心村)和集鎮(一般鎮、中心鎮),因此,在規劃體系上,村鎮規劃通常可相應地區分為村鎮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2]。
村鎮總體規劃是對鄉鎮域范圍內村鎮體系及重要建設項目的整體布署,其中村鎮體系規劃具有“準區域規劃”性質。村鎮建設規劃以村鎮總體規劃為依據,確定鎮區或村莊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預測人口和用地規模、結構,進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項基礎設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設的時間順序,并具體落實近期建設項目。村鎮建設規劃是在村鎮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對鎮區或村莊建設進行的具體安排,分為鎮區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
兩規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一方面,二規分屬于兩種規劃體系,在規劃的指導思想、主體目標、規劃期限、統計方式、管理機構和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不一致;另一方面,兩大規劃的編制都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為依據,都以土地合理利用布局為核心,規劃成果都落實在“地”上,用“圖”加以表示,但在用地方式、分類標準、評價系統上又不盡一致。當前新農村建設中兩規之間脫節甚至矛盾沖突的現象比較普遍,迫切需要統一認識、使二者互相協調、有機銜接、彼此制約和互為補充[3,4]。
2 兩規底圖規范及要求
為規范規劃的編制工作、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提高規劃的質量、相關部門制定發布了一系列的規范性文件,其中對兩規現狀圖的要素構成、成圖比例尺等內容提出了基本要求,現概括如下:
2.1 鄉鎮土地規劃底圖規范及要求
鄉鎮土地利用現狀底圖,要求既能反映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又能顯示出項目區地形地貌,以滿足土地利用項目規劃設計之需要,符合空間直觀性、可量測性、概略一覽性等基本要求。
根據國土資源部頒發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5],鄉鎮土地利用現狀圖主要由以下三類要素構成:
(1)基礎地理要素:包括行政界線、政府駐地、高程特征點、等高線與等深線、其他重要地物等。其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作為專業要素轉繪的骨架;二是指示專業要素與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
(2)專題要素:包括土地現狀用途、大型工礦企業等的范圍和名稱、鄉域及周邊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干道、民用機場、重要港口碼頭、重要水利設施等。
(3)整飾要素:主要包括注記、圖名、圖例、比例尺、方位坐標、編圖說明、拼接合圖表等。其作用是使整幅圖要素完備、說明清楚、圖示清晰,讓人一目了然。
目前,各地鄉鎮土地利用規劃中一般采用1:10000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圖作為規劃底圖。事實上,這種比例尺的現狀圖很難準確、清晰、客觀地反映出地塊的實際變化和規劃情況,達不到按圖審批用地、畫出用地紅線的要求,僅為示意圖,在規劃的實施中較難操作[6]。因此,有必要重新規定鄉鎮土地規劃圖底圖的比例尺大小。
為了能在圖上把實際變更的最小面積清晰地表示出來,在個別地方已經出現了1:1000和1:2000兩種比例尺的工作底圖。與1:2000比例尺的工作底圖相比,1:1000比例尺的圖件雖然圖面更詳細,但同時圖面荷載量也大大提高,而且變更修改也更頻繁。這不僅使測量工作量大大加重,而且也使財力、物力的負擔加重,并影響成圖時間。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適宜在我國各鄉鎮推廣。況且就鄉鎮土地利用規劃圖件編制的要求和作用而言,1:2000比例尺的工作底圖荷載的詳細程度已完全足夠。因此,我們建議以1:2000作為鄉鎮土地利用底圖的首選比例尺。
2.2 村鎮規劃底圖規范及要求
為規范村鎮規劃編制工作,建設部于2000年發布了《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2],該辦法在種類、要素構成、比例尺等方面定義和規定了村鎮規劃現狀圖的內涵以及有關的繪制技術要求。村鎮現狀圖是用圖的形式表示規劃范圍內村鎮建設的現狀,分為鄉(鎮)域現狀圖、鎮區現狀圖、村莊現狀圖等三種基本類型:
(1)鄉(鎮)域現狀圖:主要包括鄉(鎮)域行政轄區內農業、水利設施、工礦生產基地、倉儲、河湖水系、綠化等土地利用和分布情況;行政區劃,各居民點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圍和人口規模;道路交通組織、給排水、電力電訊等基礎設施的管線、走向,以及客貨車站、碼頭、水源、水廠、變電所、郵政所等的位置;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規模及其服務范圍;防洪設施、環保設施的現狀情況;以及其他需要在現狀圖表示的內容。
(2)鎮區現狀圖:主要包括行政區和建成區界線,各類建設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各類建筑的分布和質量分析;道路走向、寬度,對外交通以及客貨站、碼頭等的位置;水廠、給排水系統、水源地位置及保護范圍;電力、電訊及其他基礎設施;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和規模;固體廢棄物、污水處理設施的位置、占地范圍;其他對建筑規劃有影響的,需要在圖紙上表示的內容。
(3)村莊現狀圖:可參考鎮區現狀圖所應包含的內容,適當簡化。鄉鎮域現狀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10000,根據規模大小可在1:5000~1:25000之間選擇;鎮區現狀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2000,根據規模大小可在1:1000~1:5000之間選擇;村莊現狀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1000,根據規模大小可在1:500~1:2000之間選擇。
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形成統一的規劃現狀圖精度標準。因此,在測制各種規劃現狀圖的實踐中,各地要以能滿足當地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為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和經濟能力,參考已有相關國家測量技術規范(如《工程測量規范》、《城市測量規范》等),靈活設置和規定各種比例尺現狀圖的精度指標[7,8]。
3 結束語
土地規劃和村鎮規劃是統籌新農村建設發展的主要藍圖,而現狀圖是編制這張藍圖的底圖。沒有現狀圖作為底圖,規劃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快速測制形成高質量的規劃現狀圖,積極發揮測繪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保障服務作用,本文嘗試論述了規劃現狀圖測制的若干問題。當然,這些內容只是初步的和描述性的,旨在拋磚引玉,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對相關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歐名豪.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3,17(5):41-44.
[2]建設部.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試行)[S],2000.
[3]張明鋒,魯成樹,費羅成,呂軍.土地利用規劃與新農村建設用地規劃協調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24(6):517-519.
[4]梁湖清,沈正平,沈山.村鎮規劃與土地規劃的比較及協調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4):67-70.
[5]國土資源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S].2009.
[6]歐海若,吳次芳,高宏偉.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編制的底圖規范和成圖方法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2,28(2):453-456.
[7]陳衛平,莊元.新農村建設村鎮用圖測繪若干技術問題探討[J].測繪標準化,2009,25(1):18-21.
[8]張波清,韓桐魁.新農村建設規劃用圖若干問題的探討[J].地礦測繪,2008,24(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