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儒頌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工作與學習經驗,首先簡單分析了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基本內容及其現有矛盾,然后主要對如何實現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對相關的工作實踐起到參考與指導作用。
關鍵詞:土地規劃;城市規劃;統籌協調
在這個寸土寸金的時代,做好土地規劃工作,對土地進行科學、合理、高效的利用,對于社會的總體建設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在城市化進程下,城市規劃又事關城市的建設質量,所以其重要性同樣非同一般。在現階段,我們需要解決好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之間的矛盾,使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形成統籌協調的關系,相互適應、相互推動,以促進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設的和諧發展。
一、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基本內容及其現有矛盾
(一)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基本內容
一般來講,土地規劃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采取技術、經濟、工程等措施,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等進行時間和空間安排,使其可以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生態建設發展的多方面需求,確保對土地的利用科學、合理、高效且安全,能夠適應當前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自然、經濟、社會條件,盡量減少人為活動干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與土地規劃的宏觀性相比,城市規劃在內容上更加的具體,它是指根據城市經濟、文化、民生等多方面的發展需求,以發展眼光、科學論證、專家決策為前提,對城市的空間結構以及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等進行系統性的安排,確保城市功能布局更加的合理,可以有效服務于城市經濟、文化建設,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
(二)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現有矛盾
第一,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現階段在基本思路上存在明顯的不同,前者思路更加宏觀,側重土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后者卻更加側重具體的土地、空間操作和功能布局,以服務于市場經濟下的城市綜合發展;第二,參數統計口徑存在不同,土地規劃在用地指標、人口指標等方面,均與城市規劃不同,前者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包括農村居民點用地指標和城鎮居民點用地指標兩部分,編制規定為了保證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建設用地的均量和總量必須符合耕地保有指標。而后者人均建設用地的選取不考慮規劃目標年耕地保有量和耕地水平,主要依據《城市用地分類和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另外,城市規劃中的人口指標較土地規劃更大,城市規劃人口指標包括建區內的非農業戶人口、農業戶人口及暫住一年半以上的流動人口,土地規劃中的人口指標主要包括城市和建制鎮建成范圍內的人口數量,流動人口不包含在內;第三,土地分類體系存既有重復又有交叉,當前土地規劃的土地分類為33個三級類、10個二級類和3個一級類。城市規劃中的土地分類為73個小類,46個中類,10個大類。它們之間既存在重復的部分,也存在交叉的部分,在規劃實踐當中會引發沖突[1]。
二、如何實現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
(一)明確土地與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思路
要想實現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要求我們明確相關的工作思路,首先是它們必須要具有協調性,不能過于側重某一方面,而要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均衡把握,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土地規劃的過程當中,考慮到城市的建設需求,盡量在宏觀層面上為城市規劃留出空間和余地,而在城市規劃的過程當中,又必須要考慮到土地規劃的宏觀安排,不能與之相背離;第二是要進行多元規劃,因為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在服務目標上各有一定的差異,為了實現土地與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我們必須在規劃中體現出多元性,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等多元化的需求;第三是要體現出規劃的彈性,規劃的彈性指的是在規劃過程當中,在空間和時間上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做應急調整,這能夠為土地與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提供更加充分的條件。
(二)完善規劃體系、統一參數和標準
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在體系上應當進行完善,盡量減少土地與城市規劃之間因為土地分類存在重復和交叉問題而引發的規劃矛盾,以完善、統一的體系,促進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同時,在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之間還應當加強銜接,除了土地分類外,其他的相關參數和標準也應當保持一致,這樣才能避免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在實踐當中發生沖突,有效實現土地與城市規劃的統籌協調。
(三)優先發展生態建設
當前,我國的土地規劃以生態保護為最重要的原則和目標,這是基于長遠和整體考慮的,具有不可動搖性,所以不論是在土地規劃中還是在城市規劃中,都必須要優先發展生態建設,這是確保土地與城市規劃實現統籌協調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下降,因此對城市規劃、建設中生態建設的研究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優先考慮生態建設的發展,包括城市的合理容量,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的保護等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土地規劃編制過程中,一定要分析土地利用結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并提出處理措施,把土地利用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2]。
(四)加強規劃監管
一方面要盡快健全規劃制度體系,建立健全規劃編制、審批、公示制度,并進行規劃實施動態監測,建立、完善相關法律監督體系和約束機制,促進土地和城市規劃統籌協調推進。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增強土地和城市規劃監管部門的力量,在人財物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使其能夠有效履行職責。同時要注意增強相關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確保其能夠高效完成自身工作,保障土地和城市規劃工作統籌協調,提高規劃的綜合效益[3]。
結語:土地規劃和城市規劃在整個社會與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前我們必須消除它們之間存在的矛盾,使它們能夠統籌協調,相互適應、相互推動,這樣才能促進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設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任金生.淺談土地規劃中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脫節問題[J].科技與企業,2014,17:154.
[2]王磊,沈建法.五年計劃/規劃、城市規劃和土地規劃的關系演變[J].城市規劃學刊,2014,03:45-51.
[3]鄒志峰.論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協調[J].江西建材,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