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摘 要:創新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創新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這些品質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尊重 自由寬松 等待 欣賞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18-01
創新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創新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這些品質對孩子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21世紀的中國已把“尊重并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作為教育主化、個性化理念的全部內容。而每一位肩負重任的教育者更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尋找、總結實現的良方。本人結合十幾年的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見解。
1 尊重孩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注重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可見,尊重孩子是一切活動開展的必要前提,創新能力的培養更不例外,因為孩子們只有在身心愉悅、自信樂觀的心理狀態下,才會利于探索,勇于創新,以至于張揚個性。
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克服自己的“權威”觀念,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追溯到18世紀美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里學家杜威在他的很多著作里也曾深刻地批評了這種做法,在他看來:“為了成人的生活造詣,而不管兒童的能力與需要,是一種自殺的政策。”因此,兒童發展的自主性要求我們高度尊重兒童。結合實踐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在幼兒園或班級做出建設規劃時,可以聽聽孩子的建議;在為孩子組織類似圣誕party之類的活動時,可以邀請孩子共同策劃。當然,我們還可以虛心向孩子學習他懂,而自己不懂得東西,如此也有利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其次,教師應該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幼兒好奇心強,經常會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這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有利條件。在孩子向你打破砂鍋問到底時,我們絕不能不耐煩地說“走開、真麻煩”,或敷衍了事、故作神秘地說“等你長大就明白了”之類的話。如此種種,其結果必然會使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新鮮感逐漸減少,幼兒剛剛萌發的創新意識就被扼殺。因此,在鼓勵幼兒質疑的同時,教師要做出適合幼兒知識、心理水平的回答,并引導他們提出新問題,產生新疑問,讓幼兒在質疑、釋疑又質疑的思維活動中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另外,對于孩子的奇思妙想要給予重視和引導,鼓勵“異想天開”。如談話活動《奇特的汽車》中,在“你長大了想發明什么樣的汽車?”“有什么奇特之處?”在這一問題的指引下,有的孩子竟然想發明一種機器人汽車,想變什么車就變什么車,可以根據人的意愿來組裝變化。這一設想,乍看雖不實際,但這里有幼兒創新的思想火花,教師不能潑冷水,而要多加贊揚鼓勵,并引導他們想他人之未想,做他們之未做,這樣,幼兒創新的愿望就會逐漸強烈起來。
總而言之,我們要創造一個有利于生命舒展,生命涌動的環境,創造一個崇尚開放、多元的環境,而不應該給孩子過多的劃一性限制,使每個孩子在有“軌”可尋之時,失去了個性化的“選擇”的自由。
2 等待孩子
兒童的天性、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程序,正如農作物的成熟要經過一定的時間、階段一樣,如果不重視兒童生長的需要及時機,急于得到生長的結果,以至于忽視了生長的程序,必然會導致“拔苗助長”的不良后果。在我們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等待孩子的必要性常常被忽視,我們不等孩子嘗試,更厭煩他們“出軌”,便急于完成心中完美的教學計劃;我們不等待有特殊能力或特殊需求的特別孩子,用一把尺子把他們塑造成“標準件”,從而維持全班步調一致的程序活動……如此不堪的局面,談何自主、談何創新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耐心等待,學會“慢一拍”,講點“空白藝術”。如保留語言的空白,以解釋幼兒的嘴;保留操作的空白,以解放幼兒的手。當然,這里的“空白”并不是真正的空無一物,它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此處無景勝有景”,是教師留給幼兒思考的時間,是教師等待幼兒發言的停滯,是教師放手讓個幼兒操作的活動空間,在這段空白中,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這些“空白”涂上自己的顏色。
當然,教師的等待并不是漫無目的、任意延長的,它是一種積極的等待,即幼兒的探索興趣即將消失時,教師適時的干預才是積極的,教師如果不耐心等待,過早介入幼兒的活動,就可能導致幼兒原來富有創造性的想像活動因一個標準答案的出現而告終。
3 欣賞孩子
欣賞孩子是誘發孩子潛能的催化劑,它的成分有:鼓勵、表揚、肯定、支持、賞識等。欣賞孩子,不僅僅把他當作你的“作品”,更要重視他的“作品”,哪怕是小到用了一個新的詞語,唱了一句無調自編的歌,畫了一個圓不圓方不方的怪形狀,你也要表示欣賞,真心誠意的發出贊嘆,他就會很開心,創造的靈感就會隨之而來,聯想越來越豐富,熱情越來越高。
人們常說:“說你行,你就行。”這句話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是正確的。有個心理學家叫羅森塔爾,他到了一所小學,每個班指出一些學生,說他們是很有發展前途的,過了八個月再去檢驗,這些學生的智力果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老師們非常奇怪,問心理學家,你怎么知道這些孩子有天分?這個心理學家笑著說,我根本不知道這些孩子有什么天分,我只是隨便指的,這說明鼓勵與自信對一個人非常重要。這就是有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因此,我們不要吝惜幾句贊揚孩子的話,因為肯定和贊揚是孩子成長作好的營養劑,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孩子發現“我能行”。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業,生命是自由的,教育要創造條件,去激活、去展示生命的靈動與飛揚,促進每個孩子創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發展,我們現在所應該做的就是把孩子視為生命,把生命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再大膽創造、勇于創新的主旋律下,使教育凸顯生命的靈動,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使幼兒園成為生命的樂園,使幼兒園教育成為生命的一段愉快經歷。
參考文獻
[1] 肖川.論創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11-14.
[2] 李世海,高兆宏,張曉宜.創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