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蘭
摘 要:在目前小學教育中,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品德與社會課程成為了重要手段。考慮到小學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重要階段,如何在小學階段積極開展品德與社會課程,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質量,針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熏陶,努力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成為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內容。基于這一考慮,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應明確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應結合小學生特點,積極弘揚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小學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 傳統文化 民族自豪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10-01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是重要的教學內容,為了保證思想品德素質培養取得積極效果,小學階段根據教學需要開展了品德與社會課程,并將其列入了小學階段的教學計劃。從目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展來看,要想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質量,發揮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做好傳統文化的弘揚,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要認識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內容,形成對小學生的全面教育,把握教育原則,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
1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作用分析
從目前小學階段開展的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實際教學來看,品德與社會對提高小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培養小學生整體思想品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結合小學教學現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
從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來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屬于思想品德課程類別,在小學階段與文化課程享有同等的地位,是提高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素質的重要學科。由此可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對于小學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2)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對培養小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上,都將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質作為重點,因此,在小學階段,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將成為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們應認識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性。
(3)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對促進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設置,為提高小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提供了支持,同時也對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了有力的促進。為此,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理解,我們應認識到其對小學階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促進作用及其重要性。
2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如何做好傳統文化的熏陶
(1)在教學內容選取上將傳統文化作為側重點。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為了做好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學生能夠感知祖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應在實際教學中重點選取傳統文化為內容,并以此為切入點做好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例如:可以在教材中對涉及傳統文化的章節進行重點分析和精講多練,保證傳統文化教學能夠得到有效開展,提高教學效果。
(2)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影響和滲透。
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除了要正面講解之外,還要注重影響和滲透,使學生能夠在不經意間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從而實現由淺入深的教學。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讓誠信伴隨我》這一單元時,可以通過給學生講故事,讓學生討論并續寫書中有關誠信的故事,讓學生搜集有關誠信的故事,學生講故事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聽故事,講古今中外誠信的故事,以及續寫書中故事等方式,明白了“人無信不立”的道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采用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影響和滲透,滿足教學需要。
(3)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在此基礎上要想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做好傳統文化的熏陶工作,就要從了解學生特點入手,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多的了解傳統文化,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進而為提升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幫助。
3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如何弘揚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1)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應將弘揚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考慮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重要性,為了保證其整體教學效果滿足實際需要,應將弘揚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在教學思路制定、教學方法選擇和教學內容選取上下功夫,重點開展傳統文化教學,使學生能夠獲取更加全面的傳統文化知識。
(2)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應增加傳統文化的介紹,激發民族自豪感。
為了實現弘揚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的教學目標,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應增加傳統文化的教學比例,應對傳統文化部分有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并將傳統文化作為教學重點,使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3)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應轉變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
在教學模式選擇中,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要想實現弘揚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的教學目標,就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模式創新,用較大的篇幅對傳統文化進行介紹,并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看,滿足教學需要,做到對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
4 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弘揚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的教學目標,就要在教學重點選擇、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等幾個方面入手,保證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取得積極效果。為此,我們要認識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重要性,應將弘揚傳統文化和激發民族自豪感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 史新穎.論少先隊的系統發展與改革[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2] 王群.大眾文化對農村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
[3] 臨潼新市教育組,韓經斌.論傳統道德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揚棄[N].學知報,2010.
[4] 樟樹市第八小學,肖海娥.淺談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策略[N].宜春日報,2010.
[5] 宋歌云.發揚傳統道德 推動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N].楚雄日報(漢),2009.
[6] 青神縣,佘文成.談小學品德教育的實效性[N].四川科技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