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摘 要]閱讀能力是人的一項基本能力,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如果一個人的閱讀能力不強,在信息社會時代是很容易被淘汰的。而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十分關鍵,如果一個人在幼兒階段就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積極影響。所以,幼兒教師要從萌芽抓起,要通過充分利用插圖、設計開放問題、開展閱讀拓展三大策略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幼兒;閱讀興趣;方法
一、充分利用插圖
幼兒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枯燥的文字他們并不感興趣。而對于色彩豐富的插圖他們是十分感興趣的,因為插圖內容剛好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和興趣特點。要充分利用圖畫來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這樣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讓幼兒感知閱讀文本的基本內容,為有效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山羊公公種地》這個故事內容簡單有趣,易于用圖片來表現角色及相應的動作。很多地方前一句的賓語恰好是后一句的主語,替換成圖片后幼兒很容易看懂。在閱讀活動中,教師將故事中的動物、植物和一些動詞換成了形象生動的小圖片,先讓幼兒根據圖片和已經認識的簡單的漢字來猜測故事的情節和內容,然后通過集體交流和討論來了解故事。在幼兒對故事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再引導幼兒逐步將故事中的部分小圖片換成文字,使幼兒在形象和文字之間建立聯系。
實踐證明,在幼兒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從而促進他們對閱讀內容進行高效的閱讀。
二、設計開放問題
所謂開放性問題,指的是不能簡單地以“是”或者“不是”來回答,沒有固定標準答案的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引導幼兒觀察圖畫,并就圖畫內容向幼兒提問。而在提問的時候,就要注意盡量向幼兒提問開放性問題。
例如,閱讀《我的家鄉發生了什么變化》這本書時,若提問“海岸上發生了什么變化”就比提問“海灘上是不是多了許多人”更好。因為前者能促進幼兒的觀察和思考,幼兒會就各自的觀察給出不同的回答,當答案相同的時候幼兒可以自我肯定,當答案相左的時候,會引起幼兒間激烈的討論,甚至有時還能發現一些新的有趣的問題。幼兒參與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將會體驗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可見,在幼兒閱讀教學中,設計開放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起幼兒對書本的閱讀興趣,從而為他們的高效閱讀打下基礎。
三、開展閱讀拓展
在正式的閱讀活動結束之后,可以原閱讀主題或情節為基礎,繼續開展繪畫、表演、歌唱、游戲等多種方式的拓展活動,讓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鞏固和豐富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對原閱讀材料喜愛的情感。
例如,在《貪吃的小貓》閱讀活動結束后,筆者帶領幼兒開展了“小舞臺”表演活動,分幾個小組來表演貪吃的小貓偷吃東西。讓幼兒在小組中自己商量決定表演的角色。由一名幼兒作為旁白在一邊講故事,另外幾名幼兒分別扮演貪吃的小貓、媽媽和營業員等角色。由于故事生動有趣,無論是表演還是觀看的幼兒都很感興趣。在分組表演了原故事以后,筆者還請幼兒想象后來發生了什么,并嘗試表演。有趣的拓展活動增進了幼兒對《貪吃的小貓》閱讀材料的積極情感。當材料投放到閱讀區后,有許多幼兒會主動選擇該材料進行閱讀。
除了以閱讀材料為基礎進行閱讀拓展活動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與閱讀活動有關的拓展活動,比如制作圖書活動。讓幼兒嘗試把自己想說的事畫成一頁一頁的畫,或從廢棄的圖書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圖片,或貼上相關的照片,口述內容,請教師或父母幫忙配上文字,幼兒自己設計封面、封底。訂成圖書后,同伴間相互介紹、交流作品。比如,有的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制圖書,閱讀自己制作的圖書,孩子們充滿感情,倍感親切,既增強了閱讀圖書的興趣,也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教師和孩子一起制作圖書還是一種良好的師生互動,能增進彼此的感情。
總之,習慣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動化,所謂“習慣成自然”,當閱讀已經成為幼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自然組成部分時,幼兒就會主動讀,并真正享受閱讀過程和欣賞閱讀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興趣是習慣的催化劑,教師要善于把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并在具體的過程中實施。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