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促進大學生的有效就業率。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及價值意義分析,試探索將兩者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聯系 意義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61-01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所占據的比例越來越重,就業形勢也開始日益嚴峻。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率的提高,各大高校紛紛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列為學校重點教學內容,充分挖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促進兩門學科的結合,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依據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特殊分支,看似屬于獨立的課程,但卻存在許多內在的必然聯系,也成為兩者可以相互結合的重要依據,主要表現在:
1.教育目標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這“三觀”中也正包含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所要求樹立的正確信念,也包括具體化變現出來的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勞動觀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內容就是在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分析以及職業素養訓練,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一種具化體現,其教學內容和核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的是一致的,都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由此可以發現,不論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目標都是高度一致的,是兩者相結合的前提基礎。
2.教育對象針對性
教育中的針對性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受教育者的性格特征以及實際差異性進行的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進行不同層面上的心理教育,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達到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則在于,依舊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分析,對其未來職業進行合理化的規劃設計,最終達到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完成對理想化職業生涯的策劃。兩者主要的教育對象都是大學生群體,主要針對的也都是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個性化差異,有了共同的教育著力點,在教育方式上也就有了許多的聯系性,使兩者在教育上的結合具備更多的促進意義。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價值意義
1.有助于促進兩門學科對大學生的綜合作用
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成為大學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兩門課程。思想道德素養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成分,是未來職業的發展走向的有利保障。但由于現如今的大學生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生價值觀念也開始向多元化發展,所以重視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個人道德素質,為更好的從事和發展職業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礎。所以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能夠很好地為學生的個人素質的提高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內在和外在的雙重保障。
2.有助于學生更好的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越是在就業環境嚴峻的條件下,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也越是高。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學生對自身的定位越來越模糊,有的好高騖遠,有的缺乏長遠眼光,要想使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勝利,就必須對自己的優勢競爭力進行綜合的分析,客觀的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正是提高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體現著新時期下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同時也可以為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3.有助于成為大學生充分就業的有效手段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是教學中“以人文本”觀念的體現,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制約著大學生就業率的不僅是個人硬件條件的缺失,還源于大學生整體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的下降。所以高校堅持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可以有效解決大學生素質滑坡的現象,進而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指導性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素質
社會實踐和職場生活是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效性的最快捷檢驗途徑,所以學校要積極開展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指導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提前適應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縮短與社會、職場的磨合時間,制定出高效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職業規劃的實效性。依據學生對職業的實際需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職業規劃中的引導作用,將生活追求、職場規劃與社會價值相結合,解決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思想上的問題和疑慮,引導他們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念和科學的勞動就業觀念的形成。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化建設,為職業規劃提供有效保證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具體化的教學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化建設,既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的重要保證,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水平。例如,學校可以建立一支兼具職業生涯規劃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化水平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對其進行專業培訓,以適應學生和社會需求。
3.拓寬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體系,建構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中,從而拓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路徑,將學生需求與社會發展進行有機結合,一方面將思想政治教學的功能進行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又可以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屈善孝.探析高校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優化對接[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1)
[2]陳春一,高培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聯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22)
作者簡介:
思勤途(1979年6月-),男,內蒙古興安盟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