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魯蒙花
【摘要】師幼互動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效果,根據觀察教學互動中教師有意無意的忽略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導致教學活動中出現幼兒只是自言自語的現象。因此本文中筆記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來改善教學活動的效果。
【關鍵詞】師幼互動;教學活動;教師
在教育過程中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形式,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中,表現在從入園到離園的整日活動,并對幼兒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師幼互動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質量。那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了解師幼互動的重要性,并能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有效的進行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有更多的收獲。那么,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行為,優化師幼互動的效果?這是每位幼兒園教師都要關注的問題。
一、什么是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劉晶波(2006)認為:廣義上的師幼互動既包括發生在托兒所教師與 3 歲前幼兒之間的互動,也包括發生在幼兒園的教師與 3-6 歲幼兒之間的互動,狹義的師幼互動專指發生在幼兒園的教師與 3-6 歲幼兒之間的互動。①本文的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是指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發生的各種相互作用及影響,包括教師向幼兒發起的互動和幼兒向教師發起的互動。
二、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現狀
(一)教師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
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教師在孩子面前要有權威性,認為活動中要施以指令式、約束式、強調式的互動才有秩序和有成效,尤其是新入職的教師。此外教師在活動方案設計時僅從主觀因素出發,以完成教學內容為主。活動中互動的主要發起者是教師,教師還是擺脫不了自言自語或一問一答的互動形式。也習慣于指令式、指導式語言。由此可見,師幼互動還是會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
(二)教師忽略幼兒發起的互動
根據收集的資料可看出師幼互動的研究并不是很新鮮,也有看到很多教師有關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反思案例。但是根據本人的觀察,這一方面的重要性還是沒有普及到多數教師。多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豐富,也能吸引到幼兒,除了能看到一些優點,可也看到了一些老師們不太重視的一點。那就是當幼兒有問題向老師提問或與老師互動時,老師會不理睬,尤其是上公開課時授課老師因幼兒發起的互動涉及不到本活動或者無法接幼兒的互動。這樣的情形不僅會影響到整個教學活動,也剝奪了幼兒的互動權。
(三)教師發起的互動內容單一
劉晶波(2006)把師幼互動的主題內容分為兩大類:其一,教師開啟的主要有約束紀律、指導活動、照顧生活、撫慰情緒、提問、讓幼兒幫助做事、共同游戲、表達情感與詢問。其二,幼兒開啟的主要有尋求指導與幫助、告狀、表述情況、請求、發表見解、尋求關注與安慰、詢問、幫助教師做事及與教師共同游戲。
然而根據觀察表明,在小班的教學活動主要以指導活動與撫慰情緒為主;其次是約束紀律為和照顧生活為主。在中班教學活動中提問與約束紀律為主。則在大班的教學活動中提問與指導活動為主。由此可看出到了中大班教師根本沒有情感方面的互動,只有教師與幼兒之間有情感的互動才可以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才可以教師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
三、促進師幼互動的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問題,不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而是建立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問題。”可見,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是否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而師幼互動的實施,最關鍵的要素就是教師。
(一)教師要改變觀念、學會反思
教師要不斷進行專業學習,不斷的自我提升。在教學活動的師幼互動中教師要開展平等性對話,蹲下來與幼兒互動,而不是傾斜性的互動。注重互動環節的融會貫通,應該摒棄以教師為主的師幼互動。前沿的教學觀念能更好的鼓勵幼兒多思考、主動探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自己的教學過程要及時的進行反思,從而要學會實踐與理論結合從而達到到更科學的效果。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學觀念的孤立與傳統的現象,并且積極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為自身教師角色的適應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和專業發展的能力,積極主動提升專業化的水平,為幼兒的健康和諧發展而做出最大的努力。
(二)教師要傾聽幼兒的傾訴
要想當合格的教師,就應該會讀懂幼兒,在師幼互動中教師要真正理解幼兒,聽懂幼兒的意圖,所以首先要全神貫注地主動傾聽幼兒的傾訴,正確理解幼兒傳達的互動內容。如果沒有理解幼兒的傾訴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重新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復述幼兒言語的方式來確認幼兒所要表達的意思。接著,教師要針對幼兒的意圖作出合適的反應,要及時的反饋給幼兒。
教師看問題時把眼光放遠,即使幼兒的傾訴跟教學活動無關,但教師的一言一行,哪怕是跟幼兒眼神的交流也是跟幼兒做“知心朋友”的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能學會更好的跟幼兒交流,也為真正的了解幼兒打好堅固的基礎。
(三)教師的互動內容應豐富
觀察表明,中、大班教師發起的互動沒有注重情感態度的交流。專家提出和諧、溫馨的環境更能讓幼兒有好的心情,那么情感態度的交流是創設自由、和諧的環境的基本條件。然而,師幼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幼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所以教師不能忽視與幼兒的情感交流。
幼兒特別期望與教師親近,得到教師的關注與喜愛,哪怕是一個眼神的交流,都會讓幼兒有愉快的心境。因此教師要學會觀察每一個幼兒的情感流露,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那么通過師幼互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幼兒帶來安全感、親近感使得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和諧起來、豐富起來,從而能更好的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也能讓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建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也能促進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增強教師的平等意識,能更好的建構有效的師幼互動。
參考文獻:
[1]劉晶波著.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看到了什么.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2]李娜.幼兒園師幼互動中教師言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5月.
[3]王燁芳.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5月.
[4]盧樂珍.關于“師幼互動” 的認識[J].早期教育,1999(4).
[5]石愛琴.數學活動中增強師幼互動有效性的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07
[6]黃娟娟.智慧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
注釋:
①劉晶波.社會學視野下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