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燕
摘 要: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能夠帶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尤其是人們的認知工具的發展,對教學的影響也是如此。由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的網絡時代,為大專數學教學帶來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本文對大專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信息技術介入大專數學教學的必要性,并對信息技術與大專數學教學的整合方法進行探索,希望能夠為大專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幫助和建議。
關鍵詞:信息技術 大專數學 整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63-01
信息技術指的是使用大數據運算處理功能實現的信息形成、交換和展示等一系列行為,信息技術的使用給人們的認知形成提供新方法,在人們認知形成的重要階段—— 高中和大學,信息技術也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
1 大專數學教學概述
1.1 大專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數學是教會人們認識世界數量關系的學科,大專數學除了仍在學生的邏輯思維方面進行培養之外,更重視學生的抽象思維、創造性思維和空間思維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學內容開始趨向復雜,很多原本數學基礎不好的學生出現“跟不上”的狀況;教師為了在課堂上滿足學生“弄懂問題”的要求,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反復講解,課堂時間使用的效率明顯降低。
1.2 信息技術介入大專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認知工具,那么在學知識的過程中,信息技術一定會對課堂起到幫助。大專數學擔負著學生在學業上繼續進修的責任,也擔負著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的責任,因此,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是大專數學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手段。
2 信息技術與大專數學教學整合的方法
2.1 使用信息技術加強教師備課
大專數學教學內容對數學教師來講十分簡單,但是,理解、掌握知識和把知識傳輸出去是兩個不同通路的知識應用體系。很多擔負著大專數學任務的青年教師,本身的知識儲備量和思維能力較老教師都優越很多,但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這與教學技能的掌握十分有關系。因此,大多數學校為了培養年輕教師,在幫助這些教師備課方面花盡心思,不僅要求老教師指導年輕教師的教案設計,還組織各種聽課、說課的活動。然而大專數學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時間緊張”,要準備教案、要說課、要上課,青年教師覺得手忙腳亂,要擔負繁重的教學任務,還要指導年輕教師,老教師顯得力不從心。信息科技可以幫助解決備課方面的難題。學校可以建立教師教案數據庫,使數學教師將各自教案上傳至數據庫中,通過互相評閱的方式實現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說課也可以實現不同時空的交流,青年教師將說課錄成視頻,老教師可以在課后時間通過評論或者再找青年教師討論的方式進行指導。這樣能夠減少教學交流的時間,又對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有幫助。
2.2 使用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
大專數學課堂時間不夠用,學生對知識理解程度低,很大部分原因來自于數學知識呈現的方式。盡管教師們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探討和改革,但數學課堂始終是平面的、理論性的。如果學校為每個教師配備投影儀和電腦,那么很多教學內容可以快速呈現,減少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對于那些與生活貼近的教學內容,如數列問題,教師則可以通過播放視頻,使學生很快了解到數列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和作用;立體幾何是大專數學教學高中部分的主要內容,很多教師為了展現幾何的立體性費盡心思,而在電腦上可以直接實現幾何的透視、旋轉和各種輔助線繪制,學生可以通過投影直接觀察到幾何的妙處,也就能夠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很多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研究都表明:信息技術能夠對先進的數學教學方法實現起到促進作用,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2.3 使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的課后自學
“自主學習”是教育對學生和教師提出的新課題,在大專數學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對學生成績提高和學習積極性、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均有幫助,是目前大專數學教學的主要方法,也是主要目標。但是,自主學習一般都是在課堂外進行的,教師很難像在課堂上一樣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直接的、及時的點評和指導,自主學習雖然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但是離開教師的指導,自主學習的效果仍然難以展現。信息技術的介入使教師及時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成為可能。電腦是現代家庭的主要設備,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結束之后,以電子郵件、QQ留言或視頻的方式向教師發送自主學習報告,教師在對學生自主學習報告進行點評和指導時,也能夠對教案的設計進行合理的更改;反過來,教師的點評也可以通過電腦文件傳輸反饋給學生,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結果、對教師指導的評價,也就在文件的一傳一遞過程中產生了。
3 信息技術與大專數學教學整合的基本原則
3.1 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原則
無論是在教學備課的過程中還是在教學課堂上,亦或是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教師應一直遵循信息技術是認知工具這一原則,在教學安排中,不僅要發揮信息技術的便利作用,還應該盡量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與對信息技術使用的認知達到同步,如果脫離了信息技術,學生對教學內容又回到原來“難以理解”的狀態,或者在信息技術平臺上不能理解數學內容,那么說明信息技術使用出現了問題。
3.2 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原則
信息技術的使用只是將教學推向了方法上的另一個高峰,并不代表學生應該受技術的限制,或者教學應該將重點轉移到如何使用信息技術上來。無論科技發展對教育產生怎樣的影響,學生始終在教學中處于主題地位,是教育服務的對象,因此,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候,應該注意學生是否接受整合過的課堂。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專數學教學中,常存在著由于只是和問題點開始變得抽象,學生接受度差,教師對課堂時間的使用率不高的問題,引入信息技術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信息技術可以與教師備課和課堂教學實現整合,也可以用在學生課后自學指導和教學效果評價中,可以說是能夠貫穿高中數學教學始終的技術。在進行整合時,學校和教師應該遵循兩條基本原則,即信息技術是認知工具,無論使用何種工具和教學方法,學生始終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 周云霞.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及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1:4-6.
[2] 馬建.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6-8.
[3] 卓慶東.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09(9):25-26.
[4] 姜浩瑞.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整合的基本原則與教學模式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說是學位論文,201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