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摘 要:針對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于沉悶、呆板的問題,不少教育工作者開始倡導“激情教學”。本文從激情教學的內涵及特征出發,闡述了激情教學的重要性和激情教學的存在條件,最后就激情教學的實施提出了幾點策略,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很好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激情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41-02
高中語文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關系到高中生語言積累、情感思想、品德個性、審美情趣等的進步和發展。但在現實的、沉悶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這些都是難以實現的。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絕對的感染力,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熱情,讓語文課堂變得澎湃激昂,與學生之間心理相容。
1 激情教學的內涵及特性
激情是一種具有爆發性的情感,也是一種鮮明而強烈的情緒體驗。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激情是人情感活動的一個分支,在教育學中,它又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
在教學過程中,處于激情狀態的教師往往精神亢奮、思維敏捷、話語流暢、揮灑自如的,能夠充分感受到教學的魅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創造一個輕松和諧、愉悅享受的教學氛圍,推動課堂教學走向高潮,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本質上來說,激情教學是教師強烈的內心情感與教學智慧結合的成果,具有獨特的特性。一是感染性,在激情教學中,學生的心理受到教師激情的驅動,師生雙方產生心靈溝通,情感互動頻繁。二是高昂性是激情教學明確區別于普通教學的關鍵點。三是爆發性,激情教學經常是在教學過程中突然爆發的。四是靈感性,激情教學中教師經常靈感頓悟,會將備課時未準備的知識和情感反映出來。
2 激情教學的必要性
從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出,高中語文應該是集嚴謹與文采、歷史與未來、豐富與精髓一體的學科。但是,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可以說是“死氣沉沉”,缺乏高效的師生互動。在高考的重壓之下,語文課堂依舊沿襲舊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背,教師問、學生答。這種沉悶的教學模式讓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感到厭倦,教師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中產生職業倦怠。激情教學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上,幫助教師實現高效的師生互動,將過去“傳授”為主的教學變為以“激勵、鼓舞”為主的教學藝術。
3 激情教學的存在條件
3.1 心理條件
高中語文教學中激情教學首先要來自教師對語文教學的高度熱愛,在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需要用自己充滿激情的心靈去呼喚學生內心的激情。要做到激情教學,語文教師要滿足三大心理條件:一是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為榮,并以最激情的方式向學生展現漢語文化的魅力;二是以語文教師這一職業為榮,并以這種自豪感去感染學生;三是走下講臺這一“神壇”,不把自己當作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把傳統的師生關系重新設定為語文課題探究活動中合作者關系,在“探究”活動中培養教學激情。
3.2 科學條件
激情來自人們對某一事物的、順暢的自然反應。對課堂教學來說,激情則來自于科學、合理、謹慎的教學安排。首先,激情教學要求教師要對教材有深刻的把握和感悟,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敢于超越教材,大膽追求個性化教學,并能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表現。其次,語文教師自身具備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真摯的、感情飽滿的語言表達出濃烈的情感,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激發學生的主觀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3 情感條件
良好的情緒是上好一堂課的情感保障。一位語文老師心緒不寧、精神不振的走進課堂,自然就會把自身情感上的不愉悅帶入課堂教學中,導致整個教學中方法呆板、語言生硬、照本宣科。激情教學需要教師精力充沛、活力四射,這樣教學才能富有生命力,體現出漢語文化獨特的詩意和美感。自然而然地,學生也會對語文課興趣盎然。
4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激情教學
激情教學要求每一位教師在授課前就要調整好情緒,用恰如其分的方法驅動學生產生“樂學”的積極情緒。實施激情教學的手段是靈活多樣的,在這種不斷推陳出新的課堂上,學生們可以隨時感受到創新帶來的新鮮感和學習樂趣,越學越愛學。
4.1 營造情境進行激情教學
當今的高中生所接受的信息量五花八門,學生們極富個性,可塑性也很強,教學要求難以落實,學生們的問題和要求“不可理喻”。而“情境教學”則有可能幫助教師實現高效的師生互動。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設計并打造出精彩的教學情境。多媒體技術為營造富有激情的教學情境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設計出精妙的激情教學情景,激發他們的感性興奮點,是語文教師經可以普遍采用的方法。
例如,在講授《沁園春·雪》這一課,我們先通過播放《恰同學少年》中青年學生們中背誦《少年中國說》的片段,“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利用電視劇中斗志昂揚的片段拉開激情教學的序幕,引起學生對青春奮斗、“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思考。以此激勵學生們胸懷家國、放眼世界、勇敢地融入時代潮流之中,點燃了學生們奮發向上、為國為民的雄心壯志。
激情教學不是懸在半空中的,情緒昂揚、口吐蓮花的語文教學活動,最終還是要通過具有思辨性的問題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的“星星之火”。在講完《沁園春·雪》之后,我們還要給學生留下一道具有挑戰性的題目:金錢與人生目標哪一個更重要?讓每位學生都準備一段200~300字的自由發展,把語文課堂變成一個唇槍舌劍的大論壇,語文教學靈活了,激情教學也著陸了。
4.2 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人文資源
語文教學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命題作文。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一幅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的圖畫,或是一首感染肺腑、深情厚誼的詩歌。每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每一回跌宕起伏的故事,都會讓我們越品越有味,并從中領悟到許許多多的生活真諦和人生哲學。這些文學審美視角就是激情教學的優秀資源。
想要開展激情教學,語文教師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與價值,把解放思想,發展個性,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對文學充滿無限的遐想和崇高的激情。例如,徐志摩中“我揮一揮衣袖,我帶走一片云彩”的康橋是那樣的寧靜;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無窮悵恨;蘇軾筆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卓犖氣概。所有的教材,只要我們認真分析、深刻挖掘,都可以挖掘出其中人文內涵,并以此為支點,激發學生的生命激情。
4.3 建立學生體驗相聯的生活環境
激情語文就是生后語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激情教學就是基于高中生生活體驗的語文教學,這是因為激情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是為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的成長。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課程內涵的構建者。只有在激情的引導之下,學生才會以自己對生活的既有認知和生活體驗與教材和文本之間產生激情對話,積累日益深厚的文學底蘊。
例如教學《中國建筑的特征》這一課時,我們找到一個讓學生與“中國建筑”建立聯系的挖掘點,來實現激情教學。我們抓住青春期的學生喜歡認識新事物的特點,讓他們搜集不同古代的、現代建筑物的照片和書本中關于建筑物的描述性文字,讓他們自己先總結“中國建筑的特征”,讓學生們對研究中國建筑產生興趣。進而我們讓學生們思考一個更有深度的問題,即中國建筑的特征與中國深厚的社會文化之間的聯系。通過總結分析,我們得出中國建筑無處不體現著中國人的務實精神、恒久變異觀念和中庸思想。通過這些過程,學生們掌握了書本知識,獲得了新的認知和體驗,個性和思維得到了新的發展。因此,要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激情教學,就必須要尋找到與學生生活環境相聯系的生活體驗,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教師、課本之間的平等對話。
5 結語
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激情的課堂,是能夠激發學生熱情的課堂。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激情,讓語文課堂變成魅力的課堂,感染學生,用激情點燃學生精神的火焰,用激情喚醒學生的激情,用激情開啟學生的源流,是語文課堂變成真正高效互動的課堂,推動學生學識、個性、思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傅文勝.煥發活力 燃燒激情——談激情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2013(6):4.
[2] 鄧明洋.激情,營造高效互動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J].現代語文,2011(12):129-130.
[3] 陳文云.揮發激情激發熱情——淺談語文課堂中的激情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7):94-96.
[4] 劉海軍.用“激情”重塑中學語文課堂——談“激情教學”在中學語文課堂上的應用[J].文教資料,2009(34).
[5] 吳菊萍.激情是語文課堂的第二生命——淺談語文課堂的激情教學[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2011(5):25-26.
[6] 朱秀珍.淺議高中語文教學要“五味俱全”[J].教育教學論壇,2013(1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