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峰
摘 要:眾所周知,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基地,是每個學生成長進步的搖籃,而每個班級管理的好壞有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工作的實施與相關教育目的的實現,在我國教育事業的長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其體型與心理都在發生急劇的變化,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展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文章通過研究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與其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之間的關系,從而在此基礎上為班主任的管理管理工作提出改進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 班主任管理 課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89-01
當前,我國的新課改工作正處于不斷深入與發展的階段,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對班主任的素質修養以及工作的能力也相應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從兒童時期邁向青春時期過渡的關鍵性階段,其自我的意識、防范意識以及獨立的意識都有所增強,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從而加大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難度。而現代社會的逐漸發展,要求小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足夠的課堂知識,而且還希望其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以豐富其學習的內容,進而在整體上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1 小學高年級學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對其參加課外活動積極性的影響
1.1 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介紹
對于小學各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主要指的就是其在實現班級的相關組織目標的過程中,對班級上的各種活動實施科學、合理的計劃、組織以及指揮與協調、控制等,從而使每個班級的活動能夠有序的展開。而一個教師的管理方式,根據勒溫的“領導方式理論”,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專制型、民主型以及放任型。其中,專制型的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活動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過分的強調學生的服從以及對其的依賴;放任型的教師雖放棄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理念,但是其對整個班級的管理往往沒有目標與計劃,缺乏對學生的關心,且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總是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對學生不管不顧;而民主型的教師就充分結合了前面兩者管理方式的優點,在保證自身領導地位的同時,下放一定的管理權力,在日常的工作中“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發表自身的看法,親身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突出對學生的積極品質的全面培養。因此,為積極提高每個教師的管理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不同的管理方式是其關鍵所在。
1.2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活動
一般來說,學生的課外活動具有自愿選擇性、伸縮廣泛性、靈活多樣性以及獨立自主性與實踐性的特點,通過適當的開展課外活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之余得到休息與放松,以積極培養其各種業余興趣與發展的能力,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以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最終在活動實踐中學會與他人交往與生活[1]。而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其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的積極性,主要就是指其在親身參與到各種課外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動、負責以及認真,遇到挫折能夠獨立解決,使課外活動能夠有序展開的一種心理的狀態與行為的表現。同時,影響到小學高年級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了學生個體的因素與環境的因素,其中,個體因素包括了學生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的動機與興趣等,環境因素則包括了學校、家長以及課外活動的具體實施等,而班主任管理方式的選取,決定了課外活動的內容、展開方式以及具體的實施等,在這兩種影響因素中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影響著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的積極性。
1.3 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對小學高年級學習參與課外活動積極性的影響
首先,不同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感知程度不同,其中,學生對于指導性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呼聲最高,其次則是專制型與民主型,而學生對參與指導性教師所開展的具有創造性的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最高;其次,城市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其參加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明顯的高于農村地區的學生,且年級越高,其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的積極性也越高,而那些與班主任關系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其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也比其他的學生要高;最后,對于專制型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學生一般缺乏主動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而對于那些指導型教師與民主型教師,一般來說,學生都能比較積極的參與到課外活動中,并且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負責性與創造性,進而實現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的目的。
2 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積極性的有效教育對策
在上述分析中,我們發現,那些與班主任關系較差,且成績一般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其對班主任管理方式的感知主要為專制型,其主動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的積極性較低。因此,在日常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逐漸加強與每個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改進自身的管理方式,積極的關心學生,重點改善那些與自身關系冷漠,且成績一般的學生的關系,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與愛護,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指導與鼓勵,允許其犯錯誤,轉變學生一犯錯誤就批評的態度,耐心的教導學生,逐漸樹立其每個學生的自信心,最終提高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外活動中的積極性[2]。
同時,由于課外活動的展開在學生的長期成長與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其學習的質量與效率,而且還能夠加快學生的社會化發展進程,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與管理者,需特別注意每個小學高年級學生在生理與心理方面的發展現狀,從而適當的開展課外活動,豐富其學習的內容,從整體上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3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成為一位令學生敬仰、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全面領悟新課改的精神,改變管理方式,以實現自身角色的有機轉換,抱著高度的工作熱情與責任感,去關愛、教育每一位學生,從而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外活動中,最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與實踐能力,滿足現代社會對小學生的教育要求[3]。
參考文獻
[1] 王云淑.淺析班主任在班級文化中的作用[J].教育管理,2010(1):231.
[2] 陳小燕.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工作[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2(11):74-75.
[3] 劉翠芬,巫紅霞.班主任管理風格與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0(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