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戈
【摘要】本文以法語教學實踐為例,通過具體課堂實例證明文化在外語語音教學中的互動作用和認知效果,提出并論證了“以文化為主線,多種媒體手段為支撐”語音教學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語音 文化 認知 多模態
【中圖分類號】H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071-02
1.語音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
索緒爾最早談及語言符號的性質時曾提出“能指”、“所指”的概念,認為語言符號連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所指)和音響(能指)。文字不能稱為語言符號,而是語言符號的符號。從索緒爾的理論中可以看出語音是構成一門語言的基本要素,掌握語音對于掌握一門語言來說至關重要。
《高等學校法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音、詞匯、語法是法語學習基礎階段的三項任務。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語音教學往往集中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而詞匯和語法是貫穿法語學習始終的。隨著交際教學法的普及,學生更加關注使用語言進行對話交際,而對發音是否標準、語音知識是否掌握要求不高,加之法語音素的拼寫規則多達130多條,初學者往往會因為記憶規則困難而對法語語音甚至法語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如何通過有效又有趣的方法讓學生快速掌握發音和語音知識,是當前眾多法語教師不斷探索的課題。
2.當前國內外法語語音教學模式評述
外語語音教學方法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語言學理論的發展及外語教學法流派的演變。20世紀60年代,受行為主義理論影響,外語教學法流行聽說法,因此語音教學主張用大量重復性的聽說練習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和背誦;到了70年代,受對比語言學理論的影響,語音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母語和外語的發音差異進行對比分析;從80年代至今,隨著功能主義語言學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語言在現實社會中的使用,因此促進了交際教學法的發展,語音教學被納入詞匯、語法等語言交際功能的講解之中,并不獨立分出來,語音教學的重點也從音段音位的發音規律轉移到重音、節奏、語調等超音段音位。
國內法語語音教學模式大體可以按照學校類別的不同分為三類:以系統講解音素發音方法和拼寫規則為主的各大高校;以法語聯盟(Alliance Fran aise)為代表,將語音融入交際表達、注重超音段音位練習的法國培訓機構;以新東方培訓學校為代表,將語音知識和音素的拼讀規則與現代流行文化相融合的國內私立培訓機構。
三種教學模式都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筆者通過與三類學校培訓出的學員進行交流發現在傳統高校中學習法語語音的學生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優秀的學生基礎扎實,發音準確,但不乏一部分學生因法語的語音規則過于龐雜而降低學習興趣,導致語音階段學習失敗。法語聯盟的學員普遍對法語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會積極用所學詞匯進行交流,但很多學生發音不到位,語音基礎知識不扎實;新東方的學生普遍表現出對法語以及法國文化的濃厚興趣,但因學時較短,發音的準確程度和對語音知識、讀音規則的了解程度都有待提高。
3.多模態文化語音教學法的提出
筆者所任職的中國傳媒大學自2001年開始招收法語專業本科生,至今已有14年的辦學歷史,在語音教學方面經過了十幾年的潛心摸索,總結出法語語音教學實踐應遵守的教學原則:
3.1迎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能力。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因年齡、性別、觀念、動機等因素的差異,所采用的認知策略和學習效果也不同。相比于青少年而言,大學生具有更強的分析、推理、演繹、轉換等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解語音知識的同時,應注重語音知識的系統性以及知識結構之間的邏輯聯系,使語音、語法、詞匯、篇章以及對象國文化之間形成連續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法語這門語言。
3.2培養并保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影響外語學習者學習成效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語言學家雅克伯維茨(Jakobovits)曾根據一些心理語言學家在美國大中學生中所作的調查研究指出,在影響外語學習的幾個主要學習者因素中,動機占33%,居所有學習者因素之首。筆者曾對考取中國傳媒大學的五屆學生進行調查,絕大多數學生選擇法語專業都是出自對法國的向往和對法國文化的喜愛。因此,教師應在最初的語音階段融入法國社會文化元素,通過多模態的教學手段迎合90后追求變化的心理,知識的輸入應由簡入難,“先規則,后例外”,以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降低學習興趣。
3.3注重語言形式與意義相結合。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離不開一定的情境,知識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才有意義。教師講解語音知識時應緊密聯系實際交際場景,例如語調的變化所表達會話含義,重音的變化所暗示的語用效果等。此外教師還應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大量接觸不同體裁的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這樣才能使課堂學習與實際應用接軌。
3.4用學生的母語對發音規則和語音知識做出清楚的解釋。
在外語課堂中能否使用母語一直是人們探討的焦點之一。趙元任先生在外語教學法方面堅持“直接法”,主張學習“活的語言”,但提到語音教學時,他卻提倡應該根據教學實踐對“直接法”進行改良。他認為在語言教學的最初階段,應該用學生的母語來解釋如何發音,這樣能讓學生正確掌握發音方法,發出準確的音。筆者認為語音階段是建立學生學習語言的自信心的重要階段。如果學生在這個階段聽不懂教師的講解,極易遷移已有的經驗來錯誤地理解新知識,這會對日后的學習產生非常不良的后果。
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中國傳媒大學法語專業立足現狀,另辟新徑,提出“以文化為主線,多種媒體手段為支撐”的“多模態文化語音教學法”,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大膽改革,形成知識體系完備、語料體裁豐富、技術手段多樣、課堂課外互動的新型語音教學模式,改革框架如下圖所示。
改革框架內容知識語料形式技術手段教學模式
4.多模態文化語音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
任何教學過程都要符合人的認知規律。人們學習一門外語的語音就是對這種語言的發音特點進行感覺、學習、記憶和思考的過程。因此根據認知心理學理論,我們可以把法語語音學習過程分為“語音的形象認知、語音的結構認知和語音的社會認知三個方面” 。
4.1文化啟蒙階段
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入學后的第一節法語課,教師會給學生簡要講解法語由來,法語的發展歷史,法語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世界講法語國家共同體(La Francophonie),法語與其他拉丁語系語種之間的語族關系,以及通過播放電影片段或法語歌曲的方式讓學生領略法語發音和語調的特點。法語歷史文化啟蒙課不僅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過渡到大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中,還能加深學生對法語和法國文化的熱愛,對法語建立理性而系統的了解,消除對這門新的語言的陌生感。
4.2“語音的形象認知”階段
語音的形象認知與認知心理學中的注意、意識和知覺相關,是學生對除母語外的一種新的語音發音的感知。在這階段,傳統的教學方法主張“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教師講解,學生練習”。在此基礎上,多模態文化語音教學法提倡“互動感知”。首先,教師用漢語對發音部位和要領做出清楚的描述并示范發音,然后將該音素與英文或漢語相似的音素的發音方法進行對比,講解異同,隨后教師挑選模仿能力較強、發音標準的學生通過手勢或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的形象或行為來為其他學生表演該音素的發音特點,例如,對比[b]和[p]這對輔音音素,學生模仿炸彈爆炸的聲音來強調發濁輔音[b]時聲帶劇烈震動,而用心臟砰砰跳動的聲音強調元音前的清輔音[p]不送氣的發音特點。
4.3“語音的結構認知”
語音結構認知是學生對語音進行記憶和表達的過程,即音素在具體單詞中是如何組合和拼寫的。法語共有35個音素,每個音素的發音都對應著許多字母或字母組合,教師通常會在講到每個拼讀規則時舉具體單詞為例,讓學生練習拼讀。多模態文化語音教學法提倡“例詞體現文化色彩,多模態語料幫助記憶”的方法。例如,在講解字母“e”的不同發音時,教師通過列舉“Renault”(雷諾),“Citro?觕n”(雪鐵龍),“Peugeot”(標志)這三個法國汽車品牌名稱讓學生練習拼讀。當講解[i]這個音素所對應的字母時,教師可以列舉Paris(巴黎),l′ le de la Cité(西岱島),Lyon(里昂),les Pyrénées(比利牛斯山)等法國著名城市和景區的單詞,并通過圖片給學生展示該地區的風景。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學到[i]這個音素的拼讀規則,還能讓學生領略法蘭西的自然風景文化,增加學生法語學習的熱情。
4.4“語音的社會認知”
語音不僅是語言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語音教學不僅涉及音素發音、拼讀和書寫規則,還包括音調、重音、節奏等超音段音位知識。從共時的層面看,不同地區的法國人會受當地方言的影響在發音和語調上有較明顯的差異。隨著性別、年齡、職業以及說話場合和對象的不同,法國人講話的重音和節奏也會不同。而從歷時層面看,隨著法語的發展和演變,有些音素逐漸消失了,例如后元音[α],還有一些元音逐漸被同化,例如[e]和[ε]。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不同年代的法國電影的片段、法語電視新聞等視頻語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法語不同語體(口語,書面語)的發音和語調特點以及法語個別音素發音的同化現象,讓學生在學習語音的同時近距離感受法蘭西的人文文化。
5.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國內法語語音教學歷時和現狀進行概要性評述,總結出當前法語語音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根據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二語習得理論對法語的語音教學提出了改革原則和方向,并通過具體課堂教學的例子說明了多模態文化語音教學法的實踐性和可行性。作為該教學法的提出者,本人感到受益良多,該教學法在中國傳媒大學法語本科生課堂中已經經過了多年驗證,均受到良好效果。特撰寫此文與外語教學屆同人共同探討,以推動語音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嚴明,《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研究》,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哈爾濱,2010
[2]江南,《趙元任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思想及主要方法》,海外化文教育,2011年第1期
[3]孫銳欣,《認知語音學與語音認知芻議》,第七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暨語音學前沿問題國際論壇論文集,北京,2006
[4]樂金馬、韓天霖,《外語語音教學的回顧與現狀——兼評Jazz Chants作為英語語音教學的手段》,外語界,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