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錦屏 張穎 朱騁 張發亮
摘要[目的]探索2,4D丁酯、異丙甲草胺與撲草凈的增效作用。[方法] 通過盆栽馬唐、馬齒莧等雜草,噴施混配制劑,篩選最佳配比。[結果 ]當2,4D丁酯、異丙甲草胺、撲草凈三者配比為20∶37∶8時增效作用最強。[結論]確認了混配的最佳比例,為田間試驗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2,4D丁酯;異丙甲草胺;撲草凈;生物測定
中圖分類號S45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12-03568-01
作者簡介杜錦屏(1963- ),女,河南洛陽人,實驗師,從事農藥檢驗及科研工作。*通訊作者。
2,4-丁酯屬苯氧羧酸類除草劑品種,對闊葉雜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異丙甲草胺屬酰胺類除草劑,對一年生單子葉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撲草凈屬三氮苯類除草劑,是玉米田優良的除草劑品種,對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均有較好的防效,對雙子葉雜草的防效優于單子葉雜草的防效[3]。3種除草劑配伍,能夠擴大殺草譜,達到一次施藥,單雙子葉雜草均能防除的效果。由于2,4D丁酯只對闊葉雜草有效,異丙甲草胺對闊葉雜草效果差,在采用單雙子葉混合試草為供試對象時,此類藥劑的ED50和ED90會很大或無法求出ED50和ED90,為此,筆者采用正交試驗方法進行了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探索三者最佳比例的增效情況,為田間試驗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96.4%撲草凈(prometryn)原藥,浙江省長興第一化工有限公司;96.2%2,4D丁酯(2.4D butylate)原油,黑龍江省佳木斯黑龍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2.7%異丙甲草胺(acetochlor)原油,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15%撲草凈乳油,由原藥、助劑加工而成;20%2,4D丁酯(alachlor)乳油,由原藥、助劑配制而成;50%異丙甲草胺(metolachlor)乳油,由原油、助劑配制而成;不同配比試驗藥劑由原油、助劑加工復配而成準確含量且符合標準要求的乳油。
1.2供試材料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L.)、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
1.3試驗方法草種經過48 h浸種后,播種于裝有1 500 g輕壤土的直徑20 cm、高15 cm的塑料盆內,每盒播種馬唐、狗尾草、反枝莧、馬齒莧各25粒,播種后覆土1 cm,淋水保濕。并按照設計劑量進行混配,對水按675 kg/hm2藥量液用3WPSH500D型生測噴霧塔均勻噴霧,對照噴等量清水,然后置于溫室保濕培養(日溫26~30 ℃,夜溫15~20 ℃,日照14 h,相對濕度約75%),重復4次。15 d后測定各處理雜草的鮮重。
1.4試驗設計采用L4(23)正交試驗設計,2.4D丁酯、異丙甲草胺、撲草凈分別設2個劑量水平,2.4D丁酯300、375 g/hm2;異丙甲草胺450、550 g/hm2;撲草凈90、120 g/hm2(表1、2)。
1.5數據處理計算出雜草總鮮重抑制率。采用正交分析,將每個因素(藥劑)同水平的鮮重抑制率相加分別得K1、K2。采用極差分析,評價各成分雜草防治單雙混合雜草中的效應,確定最佳配比。
2結果與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2.4D丁酯、異丙甲草胺、撲草凈不同劑量的配比組合,對雜草鮮重抑制率存在差異,4個處理的平均鮮重抑制率分別為84.9%、89.7%、86.9%和87.5%。異丙甲草胺的極差為5.4,在3個藥劑中極差值最大,說明該因子在雜草防效中的主效應最大,其次為撲草凈的極差值為42,2.4D丁酯的極差值為0.2。由此可知,除草效果最佳組表3不同處理對雜草的鮮重抑制率%
3結論
通過室內生物毒力測定試驗可得,2.4D丁酯、異丙甲草胺與撲草凈復配制劑對單雙子葉雜草具有較強的毒力,異丙甲草胺在配方中主效應最大,最佳的用量為2.4D丁酯300 g/hm2、異丙甲草胺555 g/hm2、撲草凈120 g/hm2,建議在制劑配方中依此用量確定,三者的合理配比同時考慮到懸浮劑的加工工藝和大田應用習慣,確定制劑中2.4D丁酯∶異丙甲草胺∶撲草凈=20∶37∶8,進行田間小區試驗,驗證其田間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樊海安.2.4D丁酯與百草敵復配防除麥田雜草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3) :5516-5517.
[2] 高越,張潤祥,王振,等.異丙甲草胺乳油對花生田雜草的防除效果[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7):712-714.
[3] 劉煥祿,劉亦學,張學文,等.除草劑阿特拉津與撲草凈混用增效作用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3(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