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強
摘 要:當前,學生主體論的教育思想和理論已深入人心,教育思想最終要通過教學方法落到實處。素質教育的大目標決定了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課堂教學方式。
關鍵詞:素質教育 學案導學 自主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18-01
在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方面,我們進行了多種有益的嘗試,如學案導學教學法,研讀—感悟—交流—結論模式的閱讀教學法,以及自主活動教學法。
1 運用學案導學 提高自主學習效率
“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
思想政治課學案應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問題導學、達標練習和檢測作業等基本構件。學案教學的設計應給學生以明確的思維導向,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設計學案的著力點放在思路引導上,具體落實在學習活動及學習目標的問題設計上,使學習內容提綱化、問題化,學法指導上具體化,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學案導學的一般過程如下。
(1)教師提出自學的要求。
(2)學生自學教材。
(3)討論交流。
(4)精講釋疑。
(5)練習鞏固。
把教案變成學案,把課堂變成學堂,這有利于激活學生主體意識,促使學生個性得以飛揚。學案教學法的運用,順應了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要求,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重視研讀探究感悟,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新課程要求我們在教學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展示自己、豐富自己,在體驗感悟中提升自己,在應用踐行中完善自己,逐漸形成良好思想觀念、行為原則和道德品質。我們組成員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研讀— 感悟— 交流— 結論模式的閱讀教學法,具體做法如下。
2.1 創設情境,激趣引思
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利用學生喜愛的歌曲、圖畫、寓言、故事、史料、身邊實例和時事熱點等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研讀探究,收集信息
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按照探究目標或提出的問題,自主閱讀教材內容、課文圖表、查閱課外資料等等,廣泛收集信息,把握知識結構,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疑問、積極思考、積累知識。學生探究處于教師的有效監控之下而不是放任自由,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學生篩選、整理信息,梳理、歸類學生研讀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為研討做好準備。
2.3 討論交流,處理信息
討論交流是學生信息交流、匯報成果、歸納結論、反省提高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圍繞目標中的問題和發現的疑難自由組合,各抒己見、辨析爭論、解決問題、深化認識目標、張揚個性,培養學生的交往意識和合作學習的態度,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教師參與其中,鼓勵學生發言,尊重學生見解,重視信息反饋和情感交流,對學生尚未解決的疑點、難點、分歧點組織學生繼續探討。對學生挖掘不出的規律性的東西,以及知識結構,教師要積極啟發引導,適時對學生討論進行畫龍點睛的分析、點撥、評價,讓學生達成共識。
2.4 體驗感悟,應用踐行
體驗是學生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實踐活動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過程。感悟是指學生對事物的感知、領會、分析、和理解能力,是主體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次的內化,是頭腦對事物的重新組合、選擇和構建。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信息遷移,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重視思想升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行為準則,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觀點分析說明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現象,運用所學理論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
思想品德教學就是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品嘗成功的甘甜,感悟知識的真諦,積累探究的方法,實踐所學的知識。思想品德教學重在自主探究,貴在體驗領悟。
3 設計好活動教學,給學生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活動的主體,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領悟、探索、創新,讓學生自主活動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在活動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和活動的主人。
活動教學中,大量活動的使用,對學生的要求主要就在于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開展活動的形式看,多數活動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集體活動。因此,要求學生具有合作精神,注重同學之間的互相配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探討活動中,要求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傾聽,不僅聽老師的講解,更要學會聽取同學的意見,從中找到與自己想法一致與不一致的地方進行比較,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彌補同學的不足,同時也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
以上三點,是我和組內同仁在一年多的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基本形成,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初步的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今后,我們將更加堅定的走好課改之路,使我們所研究的課題更加完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李菁.新課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課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