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紀軍
摘 要:以重慶北部新區星光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為依托,開展了中小學生網民狀況隨機抽樣調查,分析了現階段媒介素養教育所面臨的形勢,指出了中小學生參與信息傳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網絡安全問題,探討了加強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對策措施,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媒介能更加充分地為中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服務。
關鍵詞:中小學媒介 素養教育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20-02
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1]。媒介素養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獲取、理解、使用、評價和傳播信息的能力,提高他們對媒介的批判意識和積極參與能力。隨著大眾傳媒特別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應用的普及,在中小學開展針對大眾傳播媒介負面影響的反省能力和抵御能力為核心的媒介素養教育,對提高學生的社會意識品質、倫理道德規范和信息免疫能力等綜合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3]。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平臺,找出中小學生通過PC和手機應用等媒介參與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避免網絡媒介傳播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問題已顯得刻不容緩。
1 中小學生網民基本狀況調查與媒介素養教育面臨的形勢分析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手機網民達到4.6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即時通信網民規模達4.97億,網民中使用率為84.2%。3G的普及、無線網絡的發展和手機應用的創新促成了我國手機網民數量的快速提升。特別地,中小學生網民數量近年來正在急驟攀升。
通過對重慶北部新區星光學校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隨機抽查的400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同學都越多越少接觸過網絡,且首次接觸網絡的網民年齡呈現低齡化趨勢,10歲以下開始接觸網絡的學生人數為382人,占調查學生總人數的95.5%,其中年齡最小的網民年齡僅為6歲。家庭擁有臺式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的共392人,占總受調查學生總數的98%。從上網方式看,除了選擇傳統的電腦上網方式,中小學生采用手機上網方式的比重也逐漸加大,自己有手機的中小學生約有82.5%,開通了手機上網業務的比例達40.6%,手機上網正成為中小學生上網的一個新趨勢。調查還顯示,中小學生使用網上音樂、影視和玩網絡在線游戲的比例達85.3%,接近68.5%的中小學生有業余時間上網的習慣。特別地,中小學生上網瀏覽不良信息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有69.3%的學生都曾因站點自動彈出或者其他原因,接觸過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在400個參與問卷調查的中小學生當中,會使用綠色殺毒軟件過濾不良信息的未成年人比例僅為62.8%,當受到不良信息傷害后會主動向網絡管理員投訴或向網絡警察報案的中小學生比例僅占20.5%。綜上所述,引導中小學生健康上網的形勢不容樂觀,開展中小學生網民媒介素養教育已迫在眉睫。
2 中小學生參與網絡信息傳播過程面臨的主要問題
(1)互聯網在為中小學生網民提供信息和溝通平臺的同時,也會帶來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影響,尤其對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好奇心強、模仿性強,自控能力較差的中小學生而言,一旦染上網成癮,“網癮少年”可能會給自己和家庭、社會帶來各種意想不到的傷害,甚至誘發未成年人色情和暴力犯罪案件。
(2)從上網時間管理上看,部分中小學生存在網絡沉迷現象,無法有計劃地管理上網時間,影響了正常學習和身心健康。過度地參與網絡交友和網絡在線游戲的行為,使中小學生在網上與陌生人交流的危險性增加了,與家長的親情互動交流少了,他們的生活幾乎完全封閉,不愿接觸社會,沒有任何社交活動和朋友。有的中小學生會把親朋好友給的壓歲錢和父母給的零花錢都用于購買游戲卡,有的中小學生會把這些錢用于網吧打多人在線游戲,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休息和身心健康。
(3)對中小學生上網的引導、教育和管理,不只是從上網時長上,更重要的是從上網內容方面。互聯網娛樂功能和網絡交友行為在中小學生群體中的較為流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推動中小學生群體網絡應用結構的優化與健康。當前,中小學生對互聯網娛樂功能的使用超過了其他任何功能,尤其是使用網上音樂、影視和玩網絡在線游戲的比例很高,這種現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需要通過宣傳教育和正確引導,更多地關注和應用互聯網的信息渠道功能和對學習、生活的輔助功能。
(4)個人信息及家庭資料網上泄露,也是當前中小學生面臨的重要網絡安全問題之一。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網絡上認識的人都是陌生人,不要輕信陌生人的任何言行誤導。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要教導學生切記“匿名”上網,自己的全名、家庭或學校地址、電話號碼都不要泄漏給陌生網友。
3 加強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對策措施
(1)政府部門應制定和完善全面的、系統的、專門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既要保障未成年人平等接觸網絡的合法權益,又要防止網絡有害信息對他們的侵害。開展網絡實名制、網絡內容分級管理、過濾技術,預防和矯治網絡沉迷等重大問題,從網絡信息內容和信息發布者的責任兩個層面進行網絡信息分級,規定網絡不良信息制作者、傳播者的法律責任,明確網絡服務提供商、運營商、網絡游戲制作公司等相關機構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義務和責任,加強對網絡游戲的科學監管,通過網絡、電視和報紙等的宣傳,形成對中小學生上網的正確輿論導向。
(2)中小學在高素質媒介素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通過開展知識講座、在職培訓、教師資格認定等多種途徑,建立起一支精通專業技術、熟悉傳媒規律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更好地全方位開展高質量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凈化網絡環境、抵制低俗信息方面主動承擔起教育的責任,主動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對網上的低俗內容依法過濾,利用信息技術課堂每周進行網絡安全倡導。教師要精心準備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和研究學習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利用網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青少年合理健康地使用網絡,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加強網絡安全與媒介素養教育,自覺遠離不良信息和行為,提升網絡媒介素養。
(3)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合力開展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與倫理道德教育,讓中小學生自覺遠離不良信息。在家庭教育方面,利用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學生家長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發揮家長在孩子媒介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適度地利用網絡資源并合理節制孩子的上網時間,在網絡環境下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做一個負責任信息傳播者,不做違反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的事,不傳播對社會、對他人構成傷害的信息和言論。在社會教育方面,民間團體、社區和新聞媒體應積極舉辦各種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宣傳活動,營造出健康向上輿論氛圍,培養中小學生理性面對媒介的意識,提高中小學生自身媒介素質,共同開展好中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宋小衛.西方學者論媒介素養教育[J].國際新聞界,2000(4):55-58.
[2] 劉曉敏.美國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2.
[3] 李森有.網絡環境下的媒介素養教育模式[J].情報科學,2010,28(1):66-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