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鶴
摘 要:教育“差生”要愛他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要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獲得自信,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愛學生 欣賞學生 成功的喜悅 獲得自信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23-01
從教十年,我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三尺講臺。這期間為挽救“差生”做著孜孜不倦的努力,以下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同志共享。
據報道:在蘇霍姆林斯基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里,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這里沒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難學生”或“難教育學生”的說法。蘇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過178名難教育的學生,每周蘇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訪困難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們道德的最初環境,他跟家長們、家長的鄰居們、教過這些孩子們的老師們進行交談。他強調老師必須神圣地愛護自己的職業榮譽,高高舉起人道主義的旗幟。他說,“在我們的工作中,人道主義的最高階段就是:我們必須依靠對自然力的深刻的知識,去克服那些甚至被自然本身所命定的不可克服的困難?!彼裕环艞壢魏我粋€困難學生。
對于蘇霍姆林斯基的說法與做法我很是認同。作為老師的我的最大希望是學生成為有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不想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于是,十年來在思考、研究之后,我認為在教育“差生”中要愛他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要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獲得自信,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1 愛學生,不放棄
夏丐尊先生說:“教育方式是水池,愛心則是水池中的水,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水池應該挖成圓的還是挖成方的,卻偏偏很少考慮水池里有多少水。水池是圓是方并不妨礙它成為水池,但沒有了水,任何形狀的池子都毫無意義。”其實,我們一直關注的只是水池的方和圓,而忽視了水池中的水;我們只注重教育學生的方式,而不注重如何愛學生。回顧教育之路,我們教育學生只是愛好學生、乖學生,而壞學生,只能活在我們冷言冷語里,“傻子”、“笨蛋”往往是我們給“差生”的稱謂。愛好學生就因為他們的成績好,于是“差生”便生活在好學生的陰影之中。其實好學生和差學生只有一步之遙,沒有一個學生天生就是壞學生,他們缺少的就是關愛。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有十足的愛,就不會輕而易舉地冷漠、呵斥、失望、放棄。愛是滋潤“差生”心靈的清泉,愛是有能力拂去他們心中的灰塵。但愛他們不是溺愛,更不是放任,對他們的愛,并不在于減少他們經歷的挫折、苦難,而是在于增加他們應對挫折苦難的堅強意志和理智,鼓勵他們從陰影中大膽地走出來,向著太陽的地方走去,重新獲得新生,能夠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飛翔。此時的你,身為教師多利潤一份清醒多了一份思索,相信愛一個人,會創造奇跡。
2 欣賞學生的獨特性,發現他們的優點
其實,每一個學生同樣身存著巨大的寶藏,每個“差生”也不例外,他們身上的寶藏裝載了無數的能量和威力。他們缺少的,并不是無堅不摧的能量來源,而是開啟、挖掘出能量來源的金鑰匙,正如世界上有很多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是開啟學生智慧與能力的最佳幫手、金鑰匙、發現美的眼睛。但當教師開啟學生智慧與能力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學習成績上,還有其它多方面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認為,不能容忍一切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著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里,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征、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逼娴男蕾p只會造成學生片面的發展,這是和我們的教育目的相違背的。
當老師能夠發現學生的獨一無二的優點,特別是“差生”,并能給予欣賞時,那將是他們莫大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往往能激發他們遠離陰影,看到自己的優點,從此不斷地向前進取,有了自豪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打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睅椭鸁o數“差生”,使他們重新找到自信,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成為無堅不摧的戰士。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獲得自信。
讓學生,特別是“差生”體驗成功,這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父母的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實踐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問題,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并體驗到思考勞動者的自豪感。”記得在班里有個“差生”王楠,學習很差。我專門為她把題目重讀一遍……終于,她把答案寫在紙上。她為她的成功而歡欣。在她的世界中,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歡樂:這成功是她經過艱苦努力而取得的。正是這快樂,這種靠自己努力而完成任務的快樂,才是人的自豪感的源泉。有了這份成功放任喜悅,才有了自信;有了這份自信,才能支持她繼續前行,獲得更大的成功。當我們與他們一起分享成功時,他們就更自信,會勇敢的面對未來。這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我們要珍惜這種力量。
3 以上是我挽救“差生”的一點點心得體會,也許會給您一點啟示
作為教師的我們正如一片片普通、平凡的樹葉,僅有有限的生命存在于世。然而,縱使如此,有限的生命同樣也能記下我們生命的足跡。教育史薪火相傳的事業,正如自然的四季生生不息,因此,盡管我們教師僅有有限的教育生涯,但在持續不斷地教育歷史長河里,我們身上的精神與素養仍在不斷傳承,散發著無限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蘇)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蔡汀,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馮增俊.教育人類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楊銀付.關于基礎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5(10).
[4] 夏丐尊.夏丐尊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