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
摘 要:本文首先探討了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然后根據這些理論基礎得出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得到提高;最后討論了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出現的一些問題:合作學習的定位還不夠科學;合作形式大多比較形式化;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協作性和協調性。并針對問題,提出提升在初中美術教學合作學習水平的有效方法:確定和創新有效的合作學習形式;創建適合合作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教師要給與學生充分的信任,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關鍵詞:協調性 合作學習 教學環境 創新能力 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33-02
通過對較多初中院校的調查發現,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缺乏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來激勵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模式固定,脫離實際。而另一方面初中學生的美術基礎層次不齊也給初中美術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許多初中學校的領導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基本處于邊緣課程,沒有意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學校的美術教學環境比較差,教學設備簡陋,這些都給美術教學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是目前初中美術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進行美術教學的合作學習策略[1~2]。
1 初中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或課堂教學技術,是一定數量的學生組成不同的合作小組從事學習的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應涉及到五個層面:第一,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是以一個小組為主體進行的;第二,合作學習是小組中不同成員之間的一種合作互動活動;第三,小組中每個成員的成績得分根據該小組的總成績為依據;第四,教師為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第五,教師為每個小組制定一個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以該目標展開學習。
通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明確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是以小組為基礎的。在此基礎上,通過互動美術教學中各種動態因素,促進學生共同,相互學習的能力,并將評價標準定為團體成績,而不是個人成績,以此來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學習活動。
合作學習首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主要的理論基礎包括:發展理論,目標結構理論以及群體動力學理論。
(1)發展理論。教學中的創造性不僅體現在教師的教學之中,同樣也體現在與較強的同伴的合作之中。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的各種討論與爭論就會暴露出一些問題,包括認知方面的問題等等。不過隨著問題的解決,而達到對知識的一種更高質量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
(2)目標結構理論。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著各自努力的目標。每個人認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和其他人的學習目標沒有關系的。但是在合作學習的環境過程中學習的目標是共同的,人們之間必須通過團結協作來共同完成這個目標。組內成員認識到別人可以達到的目標自己也可以完成。
(3)群體動力學理論。合作的集體中容易將各自的智慧水平和認知結構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合力,這個合力將比每個人獨自的智力水平高出很多,合作的成員之間通過相互補充和相互協調容易產生新的認識,從而達到一種新的高度[3]。
2 初中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美術教育的任務是要讓初中的學生能夠對美的事物進行欣賞和感知,從而能夠應用到實踐中進行表達和使用的目標,最終能夠通過美術這種特殊題材表達自己對外界事物的看法,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情感。但是目前大部分初中美術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比較注重學生的模仿能力而無視了學生自身的創造能力,沒有認識到學生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討論得到新鮮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可能恰好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提高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也能夠讓學生得到各個方面的提升,如與人的交流能力、自身素質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非常有利于學生將來比較快的適應高年級的學習和適應快速融入社會的能力。合作學習能夠使的美術課的教學更加生動而有意義。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包括[4~5]: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得到提高。
(1)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將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里是合作學習所倡導的。通過合作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小組成員迫切的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希望能夠得到其他成員和老師的認可,以此有效的提升學習能力。
(2)學生的決策能力得到提高。合作學習還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并能夠分析各自觀點的優缺點,可以提高學生的決策能力。
3 初中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方法研究
目前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實行合作學習遇到了一些問題,主要有:合作學習的定位還不夠科學;合作形式大多比較形式化;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協作性和協調性。
(1)合作學習的定位還不夠科學。美術教師有時候不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力水平,而只是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而進行了簡單的合作教學,以教材固定性的內容要求學生繪畫,這相當于鉆了學生的個性特征的發揮,不利于學生美術水平的發展。
(2)合作形式大多比較形式化,沒有突出的特點,還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的合作教學。美術教師仍舊充當主宰者,在進行長篇大論或泛泛操作后,讓學生以模仿、討論的方式展開學習,這就沿襲了學生被動學習的老路子。過度導也是影響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的重要因素。
(3)學生之間缺乏一定的協作性和協調性。學生協作是合作教學的獸藥前提條件,但是由于學生的自我控制力較低和教師的權利過于下方,導致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過分堅持己見,缺乏合作意識,降低了合作教學的效果[6]。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所在學校作為較早進行美術課程合作教學的單位,將自己在教學中總結的經驗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希望能給廣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鑒。具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確定和創新有效的合作學習形式;創建適合合作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教師要給與學生充分的信任,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3.1 確定和創新有效的合作學習形式
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的學校、小組之間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合作形式。舉例說明,在每次的美術課中,我采取的合作教學方式主要以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作為主要的方式,小組成員各自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最后我再做最后總結;設計課則可以將權利下放給學生,完全由組內成員自己討論出一個方案,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例如在創作一個小組吉祥物的合作教學過程中,可以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紙,都在紙的頂部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喜好畫一個臉的輪廓;然后把紙傳遞給右邊的小組成員,每位同學為新拿到的臉畫上自己認為最合適眼睛,畫完之后向右傳遞,直到臉上有了嘴巴、耳朵、身體和頭發為止。組員從中挑選出一幅最具個性和最滿意的一幅,做最后的裝飾和完善并起一個名字作為小組的吉祥物。教師有效結合學生特點與合作學習的形式,從而有效提升合作學習水平。
3.2 創建適合合作學習的環境和氛圍
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必須重視美術教學環境的設置,設置的教學條件必須能夠有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為了存進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社會群體性的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意識。因此,教師必須合理搭建良好的合作環境,也包括分組中成員的合理分配。在合作環境方面,可以通過安裝全光譜照明燈以此來改善活動室照明效果。同時還可以通過增設落地燈來提高照明的多樣性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另外,在活動室座位排列中可以采用流行的月牙狀或環繞成圈的座位模式,以此來方便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時,活動室展現各種名畫,藝術品,照片等等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合作學習的氛圍。對于場景的布置,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合作完成。
3.3 教師要給與學生充分的信任,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合作學習中強調成員之間的合作能力,但是也要能夠表現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因為不體現出學生的個性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失敗的教學方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也要尊重每個學生個性的體現。
當然,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方法還有很多,這需要美術教學工作者能夠充分考慮自己所在學校的環境和條件,找出一條適合自己學校的合作學習之路。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學生美術教學中融入合作學習,讓學生從合作中來加深對美術的理解和認知,并從參與中獲得動手鍛煉的體驗和感受,以實現對學生創造力、個性的全面激發和培養。
參考文獻
[1] 余創新.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6):152.
[2] 宋莉.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大連: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龐念慶.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師生合作學習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7):256.
[4] 曹莉.關于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的研究[J].教師,2010(9):99.
[5] 徐永洲.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法[J].華夏教師,2013(6):84.
[6] 劉登軍.合作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淺談[J].教師,2013(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