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麗
【文章摘要】
在當前這一嶄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群眾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社會管理創新的有效保障。本文對黨群工作同社會管理創新間的內在聯系加以揭示,對其中所面對的一些困境進行了說明,并就針對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提出了一些方式方法。
【關鍵詞】
黨群工作;社會管理創新
想要實現社會管理的創新就必須對存于社會之中的各種體制進行完善,黨應該通過對人民群眾以及各種社會組織進行引導使他們參與到社會管理活動中來,對出現于社會管理中的新問題加以發現,并探索出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方能促成社會管理創新目標的實現。社會管理創新需要黨和群眾的共同參與,應該采用多種手段對黨群工作以及社會管理創新中的存在問題加以解決。
1 黨群工作同社會管理創新之間的內部聯系
1.1 黨群工作是進行社會管理創新的前提條件
黨的群眾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有效的保障社會管理創新的實現,它們二者具有互相促進的關系。黨應該大力號召存于社會中的各種組織重視對其自身開展建設工作,使其具有更為強大的社會服務能力,并號召廣大的人民群眾也參與到社會管理實踐中去,促成社會管理創新目標的實現。
1.2 對黨群關系進行優化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重要目標
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表明,黨的群眾工作的有效實施對實現社會和諧具有推動作用,人民群眾能夠積極參與到社會管理活動中去是社會和諧的一大方面[1]。黨應該對科學完善的交流機制、矛盾處理機制等進行構建,對社會上所有的利益關系進行統籌安排,對黨群關系加以完善,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要對公共服務理念進行貫徹,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使得社會管理活動得以創新。
1.3 社會管理創新目標的實現是以黨群工作作為載體
對社會管理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完善是黨群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只有將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投入到基層建設當中,并對基層力量進行強化,對基層資源實現整合[2],對城鄉社區所具有的社會服務功能進行不斷完善,才能使得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社區管理服務體系得以建成。
2 當前黨群工作以及社會管理創新面對的困境
2.1 市場機制的日漸成熟為各種利益關系帶去挑戰
市場機制的日益完善對黨所一貫堅持的價值體系造成了沖擊,公共利益同個人利益間的矛盾出現激化。怎樣將黨組織、黨員以及群眾這三者間所具有的利益關系進行有效處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組織領導、思想領導以及政治領導是黨針對群眾開展領導工作的主要內容,新時期歷史條件下,怎樣使黨的這種領導工作同不斷變化的市場機制相適應具有重要意義。
2.2 黨群工作方式的陳舊不能夠滿足變化中的社會環境需求
當前社會環境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以往黨在開展群眾工作過程中所用到的工作方法對于社會環境的這種變化已經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社會中存有的所有階層間的差距日益擴大,因此在實施群眾工作時,黨一定要從各社會階層的具體實際出發,對分層管理手段加以使用。
2.3 部分基層黨組織所具有的凝聚力缺失問題
目前,人們所具有的法制觀念得到了普遍增強,當自身所具有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他們開始對法律手段加以利用來維護自身的這種權益,對于黨與政府的各種行為,人們也開始利用法律來對其進行判斷[3],因此,黨對于其所具有的領導、執政方式也應該隨之進行轉變。黨應該對依法治國理念加以貫徹,其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應該符合憲法以及法律要求。
2.4 網絡化、信息化給黨群工作帶來沖擊
電子黨務以及黨員網絡等事物的出現,為黨群工作帶去很大便利,使黨同群眾間的距離得以縮短,另外,信息量的增加以及傳播速度的加快,使得黨內的凝聚力更為加強。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黨群工作帶來挑戰,使得黨和群眾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
3 社會管理創新條件下的黨群工作開展
3.1 在社會化前提下對黨所具有的凝聚力進行提升
新的歷史條件下,凝聚力的加強對實現黨的社會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對社會管理活動進行創新,對群眾需要進行不斷滿足,使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得以在黨和群眾之間形成,使黨群關系更為融洽。黨應該積極地進入到基層中去,增強其所具有的社會關懷力度,并且應該對政治性以及社會性加以兼顧。
3.2 對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利用
黨和群眾要實行面對面的交流,促使群眾自發的參與到公共服務之中,黨和政府向群眾提供完善的社會服務,將黨同群眾實行緊密的聯系。要打破政府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存在的壁壘,當問題出現時,安排規模較小且功能較為全備的工作小組去進行處理,在對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之中,各個單位、部門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全局觀念,能夠互相協調合作。
3.3 黨的自身建設要同社會建設聯系起來
在黨和群眾之間建立起一個互相信任的關系紐帶,使黨在社會建設中所具有的作用能夠得以充分發揮,使活力以及凝聚力充滿于黨組織內部。要使黨的工作向社會化的趨勢發展,黨組織要積極融入到社會中去并能夠對其進行引領,黨應該對其自身所具有的領導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用于為群眾服務,使社會管理工作更為完善,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黨要從群眾利益出發開展其各項活動,對例如談判能力等多種能力加以具備,對各種能夠保障群眾權益的機制進行構建,對社會中造成矛盾出現的根本原因予以分析解決,對群眾內部的多種矛盾進行處理,使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黨和政府應該秉持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對于社會基層所具有的政權組織應該加大建設力度,對有利于社會管理的各種制度體系進行構建,對政府調控制度與社會協調制度進行有機結合,對于一個政府管理和社會管理有效融合的管理網絡進行構造。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經濟多個領域的共同發展,使得市場機制在我國得以日益完善,這對于我國黨群工作以及社會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因此,應該采取相應的手段對于當前黨群工作和社會管理創新面對的困境加以擺脫,最終促成黨群工作以及社會會管理創新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藍云曦、譚曉輝、周紅.社會工作介入社會福利的探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5(10):123-124.
[2] 宋寶安、賈玉嬌.社會管理策略的轉型:從現代化到可持續生計[J],社會科學戰線,2011,15(7):77-78.
[3] 文軍.社會工作:和諧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變革力量[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