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偉
【文章摘要】
“嚴明紀律”、“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在部署黨的建設工作時提出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如何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必須從增強黨員干部的組織紀律性抓起,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關鍵詞】
黨員干部;組織紀律;國有企業
加強黨員干部組織紀律性,既表明了全黨上下從嚴治黨、正風肅紀的堅決態度,也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當前,在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深入推進管理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的關鍵時期,加強黨員干部的組織紀律性尤其重要。
1 違反組織紀律的常見現象
1.1 個別“一把手”把“議事廳”變成“一言堂”
在現行國有企業管理制度下,“一把手”對于人、財、物擁有“一枝筆”的權利,有的“一把手”就把這種集體的權利化作謀一已之私的手段,集體研究變成了“一言堂”,“民主集中制”變成了“家長制”,“群策群力”變成了“個人拍板”,隨心所欲,無所顧忌,不能正確對待監督,甚至反感監督、拒絕監督,置監督于不顧,成為單位的“土皇帝”、“小霸王”。
1.2 有些黨員干部對待組織的決定陽奉陰違
少數黨員干部認為自己身居要職,握有一定的權利,常常濫用職權,對組織上的決定常常不以為然,任意曲解組織決定,并采用所謂變通的手段,將大吃大喝轉到“農家樂”,將大辦宴席轉為“化整為零”,今天請張三,明天請李四,變相吃喝,甚至于違反組織規定、財務制度,挪有公款,私設小金庫,完全不顧上級規定,大肆揮霍,嚴重污染了社會風氣。
1.3 部分黨員不作為、亂作為
部分黨員干部中“庸懶散貪”情況時有發生,一些黨員干部既有權力、也有能力,就怕擔責任、惹麻煩,害怕一失手干不好,影響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有把握完成的工作爭著上、搶著上,遇到了風險和矛盾,就安排下屬去簽字、擔責,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琢磨自己如何升職、加薪,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根本就不把群眾的困難疾苦放在心上,嚴重損壞了黨員干部的形象。
2 違反黨的組織紀律性的原因
2.1 黨性觀念淡薄
有些黨員干部雖然提干入黨多年,但是對黨的政治紀律概念不清楚,內涵不知道,鼓吹“人性”,放松“黨性”,在工作中自我膨脹,放棄了自己的入黨誓言和入黨動機。有些黨員干部難以抵抗各種利益的誘惑,羨慕奢華生活,追逐金錢,攀比炫富,講究排場,把兩“兩個務必”扔在腦后。還有個別黨員認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黨員領導干部應當遵守的紀律或者是高級領導干部的事,是否堅持和遵守黨的政治紀律與普通黨員無關。
2.2 缺少法律意識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重“人治“、輕“法律”的情況還很普遍,有些黨員干部認為“法律不如行政命令管事,還是領導的一句話有分量,見效快”。習慣于按長官意志、靠行政命令辦事,長期不學法、不懂法,“以權壓法”、“以言代法”。或知法犯法,仗著有一定關系網,以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以權謀私、重利輕義,凌駕于組織與群眾之上,把黨和人民交給的權力當成索取私利的籌碼,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3 權力監督缺位
現行企業管理制度不夠規范、嚴格,操作性不強,程序設計“粗線條”,籠統要求多,剛性要求少,各種權力越來越集中在經營管理者手中,形成管理者大權獨攬。過于集中的權力又使處于組織機構頂層的管理者失去約束,為所欲為,在此“失控”狀態下,黨的組織紀律性也難以束縛其“脫僵”的思想和行為,最終使黨內外監督如同“隔靴搔癢”,難以到位。
3 解決黨的組織紀律性渙散的對策
3.1 強化理想信念教育
黨的組織律性渙散,始于信念的動搖。特別是黨員干部,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今天,時時刻刻都在面對著不良生活方式的誘惑。要抵制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就要扎實抓好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只有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深層次問題,黨員干部才不會信仰缺失,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保持住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把權力用在為企業謀利益,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辦得人心的事上,在工作中才不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決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覺執行和維護黨的政治紀律。
3.2 嚴肅黨紀黨規執行
黨紀黨規是黨員干部的“緊箍咒”。“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說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不能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講話,表明了從嚴治黨、正風肅紀的堅決態度,黨員干部有了違紀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有些黨員干部認為自己在過去的工作中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而倨功自傲。認為自己有功在先,即便是違反了黨紀黨規也是可以被原諒的,還有一些黨員干部認為黨紀黨規是來約束別人,與已無關。《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明確規定,任何黨員,不論黨齡長短、職務高低、功勞大小都應毫無例外地遵守黨的紀律,誰違反了黨的紀律,都必須受到追究。只有強化紀律意識,認真執行“八項規定”和“六項禁令”,把紀律養成滲透于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黨員干部才能自覺地抵制欲望和誘惑。
3.3 推進依法守法經營
黨員干部是依法守法的帶頭人和執行者,法律是維護黨員干部組織紀律性的最底線。2013年4月1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明確要求:“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黨員干部養成學法、守法、執法、護法的良好風尚,樹立法律至上的權威和地位,有利于黨員干部在企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在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在企業出臺重大決策時,能夠從法律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決問題。不斷依靠法律手段來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通過依法用權、理性用權、謹慎用權,做到有權有職責,用權有監督,違法有追究,使企業中的黨員干部行使職權的過程,完全置于法律法規劃的監督之下,有效規范權力的運作,防止濫用職權。確保黨員干部在情與法、利與法、權與法的沖突中,自覺沖破“感情網”、“關系網”、“權力網”束縛,維護好法律的尊嚴和黨員干部的組織紀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