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轉 朱勇
摘要通過對盤龍江兩岸沿江景觀現狀的調查及分析,確定其重要的景觀區位優勢。以盤龍江的生態功能、旅游功能、休閑功能和園林城市的進展需求對兩岸景觀做進一步的景觀設計。
關鍵詞盤龍江;景觀分析;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S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12-03624-02
作者簡介潘曉轉(1987- ),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與設計。
盤龍江北起高明縣西北梁王山,南至滇池東岸官渡區福海鄉海埂村滇池入海口,全長105 km。江水自松花壩流出,穿城而過,流入滇池,是唯一一條橫穿昆明市區的河流,是昆明各族人民成長的搖籃[1-2]。然而,這條昆明人的“母親河”沒能逃脫成為工業化犧牲品的厄運。由于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無節制排放,使它失去了往日的美景。
1盤龍江濱河綠地現狀
盤龍江沿江濱河綠地也因所處位置的不同而大相徑庭。該研究分3段調查盤龍江沿江景觀:上段為盤龍江花橋至霖雨橋段,中段為盤龍江桃源廣場段,下段為官渡區六甲段,即盤龍江入滇口岸前段。
1.1花橋至霖雨橋段現狀及分析此段濱河綠地為近兩年新建工程,景觀共分為兩段,靠近花橋兩側綠化帶苗木以群植為主,綠地內鋪設少量游路,游路多為虎皮石直接鋪設,間隙播撒草籽。而靠近霖雨橋段的綠化帶苗木的栽植則以樹陣為主,采用對植的方式。樹下并未過多栽植其他灌木,而是以波斯菊與三葉草成片分段種植,特別是在國慶期間,波斯菊開放階段,給人一種山花爛漫的感覺(圖1)。
1.2桃源廣場段現狀及分析此段為盤龍江的中段,盤龍江在這一段看起來是美麗而柔媚的。不難看出,此段也是盤龍江濱河綠地景觀中最好的一段,桃源廣場段地處昆明市中心,臨江而設的觀景平臺、游路、休息長廊等休閑設施一應俱全。植物無論是在選材還是搭配上都呈現優雅別致的視覺效果(圖2),大部分植物多以喬灌草三層結構搭配種植,在給人以美好景觀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植物的生態性。
1.3官渡區六甲鄉段現狀及分析此段河面寬度為11 m,為盤龍江的下段。盤龍江在這一段看起來有一種破舊不堪的感覺。河兩岸的建筑多為民房,河水也因兩側居民所排放的生活污水而變得渾濁。
景觀方面,此段的盤龍江與其中段(北二環段的桃源廣場)相比而言,可謂大相徑庭。中段的盤龍江是柔美的,弦歌初上,夜色蒙朧,燈火闌珊處,無不彰顯著城市的繁華和美麗。而此段盤龍江完全沒有美感可言。江的一邊栽植著年代已久的桉樹,另外一邊零散種植一些凌亂不堪的植物,不免給人以潦倒破敗之感。河岸兩側也無任何照明設施,一到晚上更是沒有什么景觀可言。河岸兩側駁岸處理也不盡相同,一邊采用生態式駁岸,另外一邊則采用硬質化處理。
在此段盤龍江的北側建植有大片綠地,但因管理不善,其中一塊已被踩出大片空地,完全看不出原有綠地的景觀效果。靠近道路一側的綠化苗木也儼然成了一個藏污納垢的場所。另外一側則為保留較為完整的綠地,也是此段景觀中相對來說較好的一片。就植物方面而言,整片綠地除了保留原有的桉樹之外,還搭配種植滇樸、銀杏、香樟等喬木,地被搭配種植八角金盤、假連翹、滿天星、美女櫻等。
不足之處:①綠地內部未設置相應游路,以至于在沿江一側出現嚴重的踩踏現象;②未設置相應的休閑設施,大部分周邊村民都會選擇席地而坐;③岸邊設置觀賞平臺破舊、兩側也沒有較好的景觀可供觀賞;④未設置相應的景觀照明設施,不方便兩邊村民夜間散步游玩。
綜上可知,盤龍江沿岸濱河綠地因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盡相同,整體沒有絲毫連貫性和統一性,部分地段雜亂無章,沒有景觀可言。而盤龍江作為昆明的母親河,無論是從其歷史重要性還是城市文化角度來講,這樣的景觀都是不盡人意的[3]。
2盤龍江濱河綠地景觀設計
盤龍江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記錄說:“到達省會,名雅岐(鴨池,即昆明),系一壯麗的大城。城中有商人和工匠,為雜居之地,有偶像崇拜者、聶斯托利派基督教徒、薩拉森人或回教徒,但偶像崇拜者人數最多。本地米麥生產甚豐……”從馬可·波羅的記錄中不難看出昆明曾經的繁華。 昆明在元代的繁華和鼎盛跟這條河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這條水上通道保證這座城市跟外界暢通無阻,那么昆明僅僅算得上是一座凡俗而干涸的內陸城市,一切繁華和喧囂對它來說,都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由此可見,有必要通過生態景觀帶大地景觀氛圍的營造再現盤龍江和昆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
2.1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隨著對居住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城市景觀的發展方向也越來越關心,并在不斷尋求理想家園,“花園城市、山水城市、生態城市”令人無比向往。城市河湖往往決定城市建設的景觀形象,縱橫交錯的水資源形成了威尼斯獨特的風光,豐富的水文化造就了蘇杭江南水鄉。水乃生命之源,它擁有滋潤萬物的特性。自古以來,人們緣水而居,或耕或稼,繁衍生息,人類文明由此開始。在現代文明中,水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現代農業、現代工業、旅游業與水息息相關。水-人-自然-生態-和諧-文明便成為這一設計指導思想的主軸線。
2.2整體設計,做到統一多樣盤龍江地處昆明主城區腹地鬧市,是不可多得的城市核心景觀要素。古老的盤龍江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豐厚的古滇文明,圍繞盤龍江的景觀資源豐富多彩,隨著新昆明城市建設和盤龍江旅游休閑一條街的實施,古老的盤龍江必將煥發時代的青春,再現燦爛的輝煌,成為昆明市區最富觀賞價值的風情景觀走廊。這就要求在進行景觀設計的同時,必須考慮其統一多樣性,而統一多樣是園林綠地設計的基本原則。盤龍江橫跨昆明市整個城區,穿城而過,故此段盤龍江濱河大道生態景觀帶的綠化應形成整體統一和諧、局部變化多樣的布局,避免因為景觀單一而產生平淡單調的感覺,也要避免因變化太多而顯得雜亂無章。
結合實際,上段的盤龍江濱河綠地應以保護水源為主要目的。因其靠近水源,設計的生態性就顯得更為重要。此段盤龍江較為開敞,可以考慮設置為市民垂釣休閑的親水活動區,一來可以保護水源,減少人為活動,二來也為市民親水提供一個良好的去處;中段地處鬧市,人流量較大,因此應該增加市民活動休閑的娛樂設施,引導市民來盤龍江邊漫步、休閑,打造一個慢交通的生活狀態;下段盤龍江為入滇口岸前段,故應該設計一大型生態濕地公園,再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去處的同時,可以凈化水質,保護滇池環境。
2.3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設計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生物學習性和觀賞習性,創造具有持久性植物景觀的綠地系統。不僅要求在一年四季中具有變化豐富的觀賞效果,更要求這種景觀效果能長時間存在,成為結構穩定的綠地系統,使各種植物能夠互為條件,相互依存,和諧發展。
2.4堅持以人為本和生態性的原則盤龍江濱河大道生態景觀帶建成后將成為市民戶外游憩和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其綠化設計應始終以滿足人的需求為主要目的,服務于市民,服務于城市。
生態型原則即“大綠”原則。盤龍江濱河大道生態景觀是昆明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首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其園林綠化應以植物造景為主,形成具有較好生態防護功能的城市帶狀綠地[4]。
3結論
總之,盤龍江作為昆明市貫穿南北的河流,無論是從其歷史文化的重要性來考慮,還是就其現代不可多得的景觀生態功能的重要性來講,都應該做好盤龍江濱河綠地的景觀設計,從而打造出昆明城區的一條生態休閑娛樂文化長廊,使盤龍江的美不再只停留在古時文字的描述中,使其再現歷史的輝煌,成為昆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最具觀賞價值的風情景觀走廊。
參考文獻
[1] 昆明日報.老昆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2] 萬揆一.昆明古城拾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 魏開云,龔鮮.重建昆明盤龍江水上景觀通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OL].(2007-11-25)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7665905.1/.
[4] 佘正榮.“天人合一”: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靈感源泉[J].社會觀察,2005(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