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文章摘要】
在我國深化醫改的條件下,應該加大推進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為此,本文針對我國當前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醫改;公共衛生服務
我國于2009年4月出臺了新的醫改方案。在新醫方案中提到,各地方政府應該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的所有衛生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013年3月推出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明確指出,加大政府購買醫療衛生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務的力度。
1 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的內容
《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2013》中披露,我國到2012年末共有91.26萬個鄉鎮衛生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中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11.97萬個,其它社會力量及個人舉辦的鄉鎮衛生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有79.29萬個,它們分別占全國鄉鎮衛生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3.1%和86.9%。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的需求越來越高,按照醫改方案的要求,政府應該增加醫療衛生服務的購買力度,以保障鄉鎮與城市內低收入群體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醫療衛生服務包含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兩部分。公共衛生服務是政府購買的主要內容,政府利用公共財政購買到公共衛生服務后,通過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免費提供給城鄉低收入群體。2013年國家已經參與購買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內容主要有: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十一類別。醫療服務包含基本醫療與特需醫療。其中,基本醫療是準公共產品中的一種,由個人付費,政府及企業再采用補貼的方式解決。特需醫療屬于私人商品,在市場中解決。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主要是指政府購買基本醫療服務。比如政府為殘疾人提供輔助設備以及政府為城鄉醫療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補貼等。
2 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購買規模還比較小,還具有不確定性
各級政府參與購買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規模還比較小。各級政府參與購買的醫療衛生服務的具體項目上,當前國家并未有統一性的購買清單,各級政府參與購買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呈現碎片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地方政府在實施購買醫療衛生服務前,缺乏調查或者調查不充分,可能導致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持續性不夠。比如對一些高危性具體疾病的提供人群,經常會出現可能只提供給部分人群而沒有體現政府購買行為應具有的公益性特征。
2.2 多頭管理
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是為了全體人民服務的,從目前我國購買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情況來看,存在購買多頭管理的狀況。也就是說,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部門不明確,存在不同的政府部門使用公共財政購買同一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情況,如殘疾人康復項目,就存在殘聯與衛生管理部門同時購買和支出。如此的多頭管理,一方面造成公共財政支出的效益無法最大化實現,另一方面不同部門購買醫療衛生服務后,存在不同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進行相關服務,很難保證整體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
2.3 購買動力不足
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購買服務的意愿并不強烈,出于為了保護政府部門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的利益,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更多地是將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直接給予與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有隸屬關系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而不是采用進行公開招標的形式讓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也能參與競標獲得提供服務的機會。
2.4 購買操作不規范
當前,許多地方政府在購買醫療衛生服務項目時,沒有規范的流程,在購買方式、內容、資金、程序等沒有實現統一,很難彼此間協調,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購買質量難以得到保障等問題。
3 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的對策建議
3.1 科學界定購買項目
建議探討負面清單制度,即政府規定哪些項目不適合交付社會力量與個人力量舉辦的服務機構的項目清單,比如水質監測以及衛生監測執法等,清單外的服務項目均可通過購買的方式向人們提供,比如精神康復與救護服務等。
政府在購買服務項目前,首先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取證,從最基本與人們最迫切需要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購買做起,比如設立國家級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項目,政府的經費投入首要是投入購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項目,實現保“基本”。
3.2 實施公開透明的招標投標制度
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的實施過程,應該遵守《政府采購法》以及其它法律法規的要求,在這條件下實施公開透明的招標投標制度。特別要提示的是,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制度中要特別重視價格因素。招標價格不能太低而使企業沒有利潤。
招標投標制度中要特別注意信息的公開透明化,為了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應該成立與不斷完善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信息發布制度。在地方人大審查通過預算后,地方政府及時向社會公開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項目,讓政府以及社會力量舉辦的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都了解政府需求信息,所有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都能平等參與投標,政府在競爭中擇優選擇醫療衛生項目供應主體。
3.3 完善績效考評評價機制
綜合考慮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的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服務對象的滿意度等因素下,制定可行的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加強對供應主體的管理。將考評結果與提供的服務水平以及經費的運用等情況掛鉤,考評評價不合格者,取消承接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資格,后期考評合格后繼續開展合作。特別要注意的是,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周期一般比較長、見效慢,如老年人健康護理等。因此,在做好短期評價的同時,一定要評估長期效果,保障政府的資金投入產生比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3.4 健全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監督機制
內部監督方面,對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實行全程化、動態化監督,不僅著重對項目具體執行進程進行監督,也要關注對項目執行的質量與效益進行評估,從而形成事前、事中、事后評價監督體系。在外部監督方面,廣大民眾是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的直接受益者,因此需要積極發揮民眾的外部監督作用,提高民眾的滿意度。同時,也要發揮人大、政協、新聞媒體等的外部監督作用,使政府購買醫療衛生服務在陽光下運行。
【參考文獻】
[1]李克強.把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作為醫改工作的重心[J].行政管理改革.2010,(09):4-10.
[2]馬俊達,馮君懿.試析政府購買服務的過程管理——政府購買服務問題研究(下)[J].中國政府采購.2013,(0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