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蘇州平江歷史街區是蘇州城區最具水城原味的古街區,伴隨旅游的開發,平江歷史街區也面臨著環境惡化、文化侵入等問題,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試圖在分析其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保護性開發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平江歷史街區;SWOT分析法;建議
0 引言
平江歷史街區面積約116.5公頃,是蘇州城內至今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歷史街區,幾百年來,依然保留了河街相鄰的格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耦園、省市級文物古跡100多處,歷史建筑16.7萬平方米[1],城墻、河道、牌坊等歷史文化遺存類型豐富且為數眾多,堪稱蘇州古城的縮影,是全面保護蘇州古城風貌的核心地區。隨著旅游的開發,平江歷史街區成為旅游熱點,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存在大量古建筑甚至文保單位被占用,傳統民居受到損壞,基礎設施功能不健全等諸多問題,本文在了解平江歷史街區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利用SWOT法分析其自身發展的優劣勢及面臨的外部機會與威脅,通過綜合評價,對平江歷史街區的保護性開發提出建議。
1 平江歷史街區的SWOT分析
1. 1優勢分析
1.1.1優越的地理位置
蘇州平江歷史街區坐落于古城東北角,古名“十泉里”,在蘇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圖宋代《平江圖》上,平江路就是當時蘇州東半城的主干道,而保存至今的平江歷史街區毗鄰觀前商圈,南起主干道干將東路,北與白塔東路和東北街相接,是蘇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古街區。
1.1.2完整的歷史風貌
平江歷史街區內省級文物古跡有100多處,文化保護單位9處,控保建筑43處,歷史建筑16.7萬平方米[1],在對其改造中,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基本保留了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歷史風貌。
1.1.3古樸的蘇州風情
古樸的蘇州風情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平江歷史街區在旅游項目開發中力圖延續恬靜安詳的休閑氛圍,逛古街、聽評彈、品好茶等都能讓人體會到老蘇州的韻味。
1.2劣勢分析
1.2.1生活設施不完善
平江歷史街區在長期的超負荷運轉中,帶來原有基礎設施不堪重負,環境面貌較大改變等問題,而游客的急劇增長更加劇了居住環境的惡化,年輕人大多已搬離,居住于此的多為中老年人及懷舊人士,較不完善的生活設施難以滿足居民現代生活的需求。
1.2.2新舊建筑參差不齊
平江歷史街區內的建筑物經過百余年風霜洗禮,保存完好的為數不多,而一些老建筑在多次翻修后也失去了原貌,街區里還摻雜著不少非傳統新建筑,部分居民亂搭亂建,違章建筑較多。
1.2.3鮮為人知的歷史遺跡
平江歷史街區擁有平江路博物館、唐納故居、昆曲博物館等眾多歷史古跡,但即使是蘇州當地人也不清楚其典故,現在只用一些簡介牌簡單描述,使得歷史遺跡、風俗習慣等鮮為人知。
1.2.4交通設施不健全
平江歷史街區停車難一直是個問題,它南邊入口是白塔路,道路本身較窄,北邊入口在主干道干將路上,來往車流量多,現有停車場滿足不了需求,大巴車無法停靠,也影響了自駕游游客來訪。
1.2.5旅游標識不清晰
平江歷史街區旅游標識不明顯,街區兩邊的入口都較小,在旅游地圖上的位置也不夠明確,旅游路線不夠清晰。
1.3機會分析
1.3.1文化旅游發展契機
平江歷史街區具有濃厚的傳統蘇州特色,街區內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極為豐富,保護整治工程完好地保存了街區原汁原味的蘇式生活形態,而歷史文化作為城市旅游日益重視的主題,以參觀歷史古跡、民俗民風為主的文化旅游在城市旅游活動中越來越多,這為平江歷史街區的旅游開發提供了良好契機。
1.3.2政府重視大力開發
蘇州政府為實現平江歷史街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基礎設施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載體功能快速提升的基礎上,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契機,不斷完善房屋功能、精心定位產業形態、穩步推進招商開發、加快整合旅游資源等工作,著力打造平江旅游休閑特色街[2]。
1.3.3整合周邊資源,合理打造線路
平江歷史街區緊鄰拙政園、觀前街的地理優勢,極大地推動了其旅游產業發展。在明確古城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礎上,通過旅游和招商相互聯動,平江歷史街區旅游資源開發步伐不斷加快,旅游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積極實施了街景燈光、監控系統和背景音樂工程,合理設計并開通了“世界文化遺產之旅”和“觀前街至拙政園”兩條旅游線路,并積極參與和組織舉辦了國際旅游節、旅游交易會、古韻風情節等大型旅游活動。
1.4威脅分析
1.4.1外來文化的影響
伴隨旅游的發展,游客數量急劇增加,使原本清潔寧靜的環境變得臟亂嘈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而居民與游客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對當地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等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2],其淳樸的民風民俗受到外來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1.4.2少數旅游者對資源的破壞
游客在平江歷史街區踩踏、觸摸,產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汽車等排放的有害氣體對歷史遺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而少數不文明旅游者的旅游行為對旅游資源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毀壞。
1.4.3歷史文化街區之間同質競爭
平江歷史街區與山塘歷史街區是兩個最具蘇州特色的老街,在2010年它們先后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后又接受了創建國家4A級景區的考驗。兩條性質相仿的街區,難免被人們用來比較,而外界提到蘇州古街,往往第一想到山塘街,其次才會注意到平江路,平江路在宣傳上遠不如山塘街,存在同質競爭的問題。
2 平江歷史街區保護性開發的相關建議
在蘇州平江歷史街區的發展中,我們要運用優勢、抓住機會、改正劣勢、應對威脅。同時,由于文物和文化遺址的不可替代性,一經破壞無法修復,所以要正確處理好平江歷史街區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2.1 巧妙運用自身優勢
平江歷史街區在發展中應維持總體格局不變,延續歷史景觀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于平江歷史街區主要的歷史建筑、街巷格局、空間形態、重要標志物、景觀畫面等,要在漸進性小規模整治中最大限度地予以保留。恢復一部分有重要歷史、文化或紀念價值的古建筑、院落和景觀。保存整體的環境風貌,包括建筑物、道路、街巷、橋梁、牌坊、河道等構成環境風貌的各個因素[3]。可以加強橋梁欄桿設計,但不改變橋梁原有形式;修補現有石埠頭、駁岸;安裝樹燈照明高大喬木,草坪燈照明綠地,設地燈區分不同材質的鋪裝;采用石質或木質座椅、廢物箱;規劃自行車、機動車停車位等。
2.2 牢牢把握外在機遇
隨著文化旅游的盛行,可設計多種旅游線路,結合周邊園林、商業街等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配合節日推出具有平江歷史街區特色的旅游產品。在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打造“老蘇州縮影、吳文化窗口”的旅游品牌,加強宣傳,樹立形象,讓旅游者想到蘇州古街時,第一反應出平江歷史街區。在保護和整治的同時,充分開發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揮其特有的功能,通過開展招商活動,進一步提升歷史街區的品位,促進歷史街區的旅游和經濟發展,以達到旅游、文化、商貿等聯為一體,共同繁榮的目的[4]。
2.3 努力改正潛在劣勢
盡量降低平江歷史街區的人口居住密度,采取適當措施,鼓勵平江歷史街區的部分居民外遷,整治現有街道兩側和巷內的違章設施,保持并延續平江歷史街區的原有社會結構和居住文化。改造生態環境,營造良好氛圍,整治河水污染,對環境影響大的垃圾箱,其他收集點采取外觀改造和遮蔽措施[5]。同時,改善交通條件,設計專屬平江歷史街區的旅游線路,進一步完善生活設施及基礎配套設施。
2.4正確應對外來威脅
盡量保持平江歷史街區原有的民風民俗,不排斥外來文化的進入,使兩者平衡,加大宣傳平江歷史街區特有的蘇州風情,開展主題活動,潛移默化中感染游客,使其流連忘返。在其他歷史街區日趨商業化發展的趨勢下,平江歷史街區要走準自己的發展路線,并走與山塘歷史街區不同的發展道路,避免同質化競爭。
3 結語
平江歷史街區風貌的精神內核是歷史積淀的人文傳統,它是古城的精華所在,是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城市布局、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的重要保留場所,因此在旅游開發中,要遵循其特有的文脈,抓住文化旅游的發展機遇,積極打造“老蘇州縮影,吳文化窗口”的品牌形象,開發文化休閑主題旅游產品,才能取得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州市平江區地方志編篡委員會.平江區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55-56頁
[2] 楊桂榮.歷史街區旅游開發模式研究——以平江歷史街區為例.同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53-57頁
[3] 葛全勝、寧志中、劉浩龍.旅游景區設施設計與管理.中國旅游出版社,2009年.88-90頁
[4] 黃其新.旅游景區管理學.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52-53頁
[5] 雍振華,高朦.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建筑改造利用研究.中國名城.2011(12):52-55頁
【作者簡介】
王麗,女,(1984.3- ),漢族,碩士學歷,講師,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旅游系團總支副書記,研究方向:導游教學與旅游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