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關系、勞動關系、社會關系發生深刻變革,工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缺乏對社會的影響力、缺乏對職工的吸引力、缺乏對自身發展動力的問題,工會工作凸顯時代性,面臨復雜性,任務十分繁重。因此,工會工作的創新成為擺在各級工會組織面前的嶄新課題。
創新是社會的靈魂,也是推動工會工作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搞好工會工作,迫切需要我們摒棄舊觀念,更新思想,創新意識,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1 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實現創新
“我們共產黨人的使命,不僅在于認識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我們要始終堅持知與行的統一,理論與實際的統一,認識與實踐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創新的沃土和天地。從工會的歷史經驗和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看,工會工作如果不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去,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在實踐中發現金子,努力開創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新局面,就不能在政府、企業和廣大職工群眾之間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從工會的根本指導方針到基本職責,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成果。在促進發展中搞好維護、在實踐中推動維護,努力承擔起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幫助人的職責,是改革開放對工會提出的要求,也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的現實需要。
2 在貫徹與落實的具體操作中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職能是維護職能、建設職能、參與職能和教育職能。其中維護職能是前提,建設職能是基礎,參與職能是途徑,教育職能是保證。工會是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只有引導職工在生產經營中發揮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把工會改革和創新自覺地投入到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中去把握,把堅持黨的領導和履行職能統一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工會工作創新才會有廣闊的天地。實際工作中,由于涉及大量的利益關系,廣大職工群眾必然會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這就要求我們吃透上情,摸透下情,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職工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少數與多數、當前與長遠的利益關系,引導他們尋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結合點,把上級精神的共性要求與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變為可操作性措施,廣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實現貫徹黨的主張和反應群眾愿望的一致,才能實現工會工作的不斷創新。
3 在服從服務于大局的實踐中創新
著眼大局,把握大局,服從大局,服務大局,這是工會工作的優良傳統和一大優勢,是新時期工會工作的總要領,是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宏偉目標而奮斗的總要求。
工會組織要協助黨政積極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全面提高職工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和勞動技能,努力建設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切實維護職工學知識、學技術、練本領的權利。要大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和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活動,以“愛崗敬業做主人,實現小康作貢獻”為主要內容,在職工中大力宣傳新的學習理念,引導職工確定個人學習和發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推進職工隊伍知識化進程,使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要以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促進職工隊伍技術素質與勞動技能提高為目標,圍繞企業創新技術,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等多方面,廣泛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技術攻關、技術協作活動,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和經營形勢的好轉。要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工會組織要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高度和對廣大職工的深厚感情出發,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職工群眾的利益,特別是困難職工、困難勞模的生活,切實做好困難職工的幫扶和協助他們脫貧致富工作,努力維護好職工的生活和工作權利。
4 在形式與載體的選擇運用中創新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勞動關系的復雜化,工會履行維護職能的方式方法必須不斷創新。要深刻分析工會工作所面臨的形勢,尤其是經濟關系、勞動關系深刻變化的客觀需要,貫徹落實《工會法》、《勞動法》,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制約和保障機制,通過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促進工會各項工作的創新。要積極推行廠務公開,通過組織聯席會、聽證會以及工會與勞動保障部門、企業代表三方的協商會議等形式,加大源頭參與力度和勞動法律監督檢查力度,努力推進工會工作制度化、法制化進程。要切實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工會工作在融入大局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職工合法權益的忠實維護者。
5 在借鑒和拓展的運作中創新
總結自己實踐中的經驗并堅持和豐富自己的經驗,借鑒他人的經驗為我所用,并改進完善自己的思路和做法,就是創新。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審視自己走過的路,理性地總結自己的工作,用不同角度的經驗,研究解決共同問題的對策,互攻其短,各揚其長,根據需要,在相互撞擊中產生創造的火花,開辟新的思路,得出新的結論。我們從事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從實際出發,主動地、積極地去分析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靠創新精神一個個地攻克難點,用創新舉措一個個地解決矛盾,在創新中改進我們的工作。我們只有把精力放在解決實踐中面臨的問題上,創造力才有用武之地,創新才能賴以存在和發展。我們要在工會自身建設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幫扶救助、送溫暖、親情奉獻等活動,讓工會維護職能從外延和內涵得到升華,真正使工會成為“黨委靠得住、企業離不開、職工信得過”的群眾組織。
“人類生命的本質在創新,人類未來的希望在創新。”一個民族沒有創新,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一個企業沒有創新,這個企業就沒有發展;一個人沒有創新,這個人就沒有進步。工會組織沒有創新,就談不上自身的地位、作用和價值。廣大工會干部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在工會工作崗位上努力創新、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新經驗,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使命,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江澤民:《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1994年7月1日、12月18日)
[2]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151頁
【作者簡介】
顧樹立,男,1963年7月出生,1983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2006年至今工作在黨支部書記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