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瓊
【文章摘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財務風險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分析財務發生風險的原因以及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成為財務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通過對財務風險進行分類分析了財務風險的成因,并提出了財務風險防范的對策。
1 企業財務風險分析
財務風險有以下兩種經典的定義,一是財務風險財務活動論,主要是指在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二是財務風險負債籌資論,是指由于負債融資而使企業償還債務具有不確定性,可能會給企業造成損失的風險。按產生的原因不同分為制度性財務風險、固有財務風險和操作性財務風險
1.1 制度性財務風險
我們把由制度而引發的財務風險稱為制度性財務風險,把與制度無關只是由于操作不當而引起的財務風險稱為操作性財務風險。
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相關制度包括外部制度和內部制度兩類,外部制度指,國家機構、行業組織為規范企業財務行為和協調不同財務主體之間財務關系而制訂的相關規定;內部財務制度是企業管理當局制訂的用來規范企業內部財務行為、處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協調企業與相關利益主體財務關系的具體規則。本文僅討論企業內部財務制度及與之相關的財務風險。影響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的企業制度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企業的委托代理關系,第二層是企業財務運行機制。
從某種意義上說委托代理關系是現代企業產生的基礎,代理理論認為企業是一種契約關系,組建企業的原因是企業存在所節省的交易成本大于其代理成本。現代企業實質上是由一組委托代理關系組成的,包括企業所有者與企業經營者之間以所有者投入資本保值增值為目標的委托代理關系;企業債權人與企業經營者之間以債權人債權實現為目標的委托代理關系;企業經營者與企業各內部核算單位負責人之間以各部門目標實現為對象的委托代理關系;各內部核算單位負責人與所屬員工之間以各員工職責分工為對象的委托代理關系。
企業財務運行機制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賴以進行、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及其機能組合而成的機制,包括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循環機制。企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是關于企業財務信息收集、加工、傳遞和使用的循環機制,及時準確的財務信息對企業財務決策至關重要,是防范財務風險的信息保障。企業財務管理過程是指企業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和分析五個環節。企業財務管理過程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質所在,實現企業財務目標、控制財務風險必須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并把各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每一項財務活動進行全過程管理。企業財務運行機制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整體,機制作用的發揮需要所有組成部分的協同作用,如果某個部分出現問題,與整個機制發生沖突,必將引起機制運行的不穩定,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
1.2 固有風險
企業固有的財務風險,來自財務管理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和財務管理依據的信息的局限性兩個方面。
財務管理作為一門經濟學科和管理手段,其本身具有很大的不成熟性,一些重要的財務理論都是建立在一些假設基礎之上,這些假設與現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是對不確定的客觀經濟環境所作的一種估計,可以說這些理論本身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另外,隨著社會經濟日趨復雜,財務管理的對象不斷擴展,財務理論對一些經濟現象的規律把握還不夠。同時,會計信息作為財務管理依據的主要信息來源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其依據的一些假設同樣不是總能夠成立的。
1.3 操作性風險
操作性風險是指,財務管理的相關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或是對具體的財務方法把握不準確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誤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操作性財務風險雖然可能只來源來個人員,但有時其危害是不容低估的。
2 企業財務風險對策
2.1以明晰的產權關系為前提
產權關系是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經濟關系,人類社會存在兩大基本關系,一是社會關系,二是經濟關系,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關系決定社會關系,經濟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人們的經濟利益體現為財產所有權,人們之間發生經濟關系是以財產交換為基礎的,可見產權關系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基礎。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組織,其產生的動因和維系的紐帶就是產權關系,產權明晰才能責權明確,企業的生產經營才能正常進行,否則企業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就談不上財務風險的防范了。
2.2財務管理應以其人性化的管理
本人對“財務管理中心論”有自己的看法。在經濟社會,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益。但絕對以財務管理為中心防范財務風險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以財務管理領導其他管理,對財務管理者而言要求其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在風險預測上要有相當的準確性,這些對財務人員有著很高的理論以及經驗要求,更何況在經濟多元化,多樣化,多變化的今天,即便是資深的經濟學家也不能準確的得到結果。其次,財務管理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對市場信息的反饋進行財務分析后往往時效性較差,也可能由于信息多次傳輸中造成的信息偏差、信息不對稱得出不理想的結果,使管理失控。綜上所述,如果所有企業以財務管理中心論為制度防范的根本,那顯然是不理智的。本人認為,財務管理應以其人性化的管理,使防范財務風險深入其他企業管理中,人人防范才能使財務風險降到最小。
2.3加強內部審計,協助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工作,在審計中發現問題,并給予財務管理者意見和處理建議。
2.4加強成本管理,減少資金浪費。搞好成本核算,落實成本責任,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或考試制度,提高其成本預算已經風險預算。
2.5加強對現金,支票的管理。使管理規范化,合理化,人性化,嚴格遵守會計準則,提高會計的職業道德。
2.6建立風險預防制度。提取壞帳準備,調查客戶的信用,對信用不良的客戶進行定期調查,對資不抵債的客戶不予賒銷。
2.7分散風險,進行多元化經營,進行多元化投資。
2.8在重大問題上施行大股東參權。
3 結束語
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企業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個環節的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為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因此,只有建立預警機制、采取風險策略、提升管理水平,從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重視財務風險的防范工作,才能降低和化解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鑒.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J].商場現代化.2006,31
[2] 萬利.企業如何控制財務風險[J].農村財務會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