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文章摘要】
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當中體育教學的目的進行分析,同時結合目的提出現階段體育教學存在的偏差,如教學資源的缺乏、觀念落后等,并針對上述的問題,圍繞著兩條相對穩定的主線(體質與技能)和其它要素合理匹配進行改革。
【關鍵詞】
高職院校;體育;改革
1 高職體育教學目的
1、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
“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是高職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應該將理論教學、實踐鍛煉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側重于鍛煉學生的身體為主,傳授體育技術、知識、技能為輔。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體育健身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體質。
2、注重對學生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教學,增強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注重對學生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保護身體健康、科學鍛煉身體等理論知識方法的教育教學,這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主要職能之一。此外,在每周兩節的體育課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身體運動訓練,使學生的體質得到全面提高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對學生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教學,增強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
3、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讓學生真正體會體育運動的樂趣。
高職院校當前的體育教學改革應該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鍛煉身體的自主能力、為終生體育奠定良好基礎為發展趨勢。高校要明白培養學生的鍛煉能力遠比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水平和體能水平重要得多,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要比教授學生體能知識重要得多,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快樂,激發學生長期參加身體鍛煉的學習欲望,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4、體育教學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
通過體育課的鍛煉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不斷促進學生個體的形成與發展。同時,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育道德,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發展學生的社交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競爭中能力各異應該對其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友愛意識以及團體學習精神。
2 體育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資源匱乏
隨著這幾年高職院校招收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教師的數量并沒有增加,所以存在師資缺乏的現象,由于經費的限制,其教學器材缺乏、陳舊,教學場地發展不完善等,這是制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因。
2、 體育課的教學時數嚴重不足
由于高職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實習的時間較長,所以“多輪制”教學實習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改革。因為大多數高職院校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比例都是1:1,所以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學習,無法保證體育的課時數,制約了體育教學改革的進行。
3、 體育觀念相對滯后
由于一直受到我國傳統體育教學的影響,在體育教學中注重競技體育和體質教育。這種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新時代背景下體育發展的要求。
4、 體育課程內容不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
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注重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的培養,在設置相關內容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并且體育課上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低,甚至有的學生還會產生厭倦情緒。
5、 體育課學習評價過于注重學生的體能與運動技能
由于學生的體育成績受自身的遺傳因素和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很大,所以現在采用的統一的評價方式,過于重視學生的體育技能評價,這對一些先天身體條件不太好的學生不公平,忽視了他們自身的努力程度,這也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不相符。
3 對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和設想
1、明確高職學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樹立新型的體育教學觀念。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為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方向與指導。體育教學思想要符合學校教育未來發展要求及社會需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應當尊重現實,面向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不斷用新觀念來武裝自己。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當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終身體育是對現代體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是進行高職體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實現高職體育科學化、社會化、生活化的重要方式。所以終身體育一定會在我國高職學校體育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2、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教學
為了保障學生體育實踐的實效性、科學性,應當加強體育理論知識教學,為學生體育實踐進行有效指導。首先,高職學校要高度重視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其次,要選擇具有創新性、科學性、實效性等特點的體育教材,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
3、調整、充實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體育教育依然以傳統的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而在這些體育運動項目中缺少終身教育的內容,不僅不利于休閑日個體活動的開展,也不利于成年后繼續開展,造成學生一旦不再進行體育課程學習,便放棄體育鍛煉的現象。因此,應當適當的調整、充實教學內容,使其更好的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建立以能夠延續到成年期進行的具有較高鍛煉身體價值的教材體系。
4、 改變傳統觀教學手段
第一,做好體育理論課程和體育實踐兩者之間的交融。通過構建以基礎體育知識、保健知識和身體鍛煉知識為主線的教學安排,在實踐中則選擇以運動項目自身的技術、戰術和技能等做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換句話說在對學生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不同項目結合不同理論知識的方式,從而形成理論和實踐相互交叉的情況。同時結合學生在教學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和具有針對性的知道,以此在教學中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在教學中盡量做到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自主的前提是要營造這種氛圍,老師盡量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輕松和與愉快的教學氛圍。在營造好這種氛圍之后,學生在課堂中才能表現出其積極性,并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強對教學項目的思考和訓練中來。同時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通過思想的引導和分組教學的方式,實現對不同層析和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培養。
4 結論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充分注重主線的把握,那就是樹立對學生基本體育技能的掌握,同時樹立學生終身鍛煉和學習的習慣。而只有這樣才是對體育教學改革的最好的改革。同時,在教學中堅持以“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的指導,通過層次性的教學和更為科學的評價體系,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全飛. 淺析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13-14.
[2]楊文革. 從我院體育教學現狀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 體育學刊,2001,02:82-85.
[3]林繼強. 改革開放三十年蘇州市高職院校田徑教學的歷史回顧、現狀與展望[D].蘇州大學,2009.
[4]季克異.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部主任培訓班的講話,2004,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新體藝,(2002)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