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學交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體育教學逐漸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而轉為師生互動型課堂教學模式,它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單一化、缺少創新等問題,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但是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限制,出現了教學交往活動效果不佳的現象。因此,文章分析了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幾點建構意見。
【關鍵詞】
高校;體育教學;交往缺失;建構意見
0 引言
高校體育教學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教育,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技巧的教育,是一門集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體育教學開始融入教學交往元素,要求體育教學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切實了解學生思想及實際需求,開展教學交往活動,進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提高身體素質。但是,在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中仍存在著較大的交往問題,部分體育教師忽視了教學交往的重要性,受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深刻,未能夠結合時代發展需求,積極改進體育教學模式。因此,文章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的研究既有助于提升教師對教學交往重要性的認識,又有利于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1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
人類交往是其基本的生存方式,主要通過相互溝通、交流與理解等方式實現,在教學中,同樣需要交往,即教學交往,它表現為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并在這種溝通與交流中,師生了解彼此真實的想法、知識和技能等,其目的主要是讓師生之間打破傳統的教學思想束縛,使二者處在同一層面上,平等地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探索和解決,提高自身的整體素養,促進自身發展。一般情況下,主要通過教師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師生之間能夠相互信任與協作,關系更加緊密,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知識水平與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因此,體育教學中的交往教學要求較教師能夠清楚的把握教學交往的內容與形式,建立友好的、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展開有效的教學交往活動,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提升教學效果,改進教學質量。
2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缺失的原因
2.1 以體育知識和技能傳授為主的教學內容制約了教學交往的實施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中以體育知識和技能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盲目的聽從于教師的安排與指導進行訓練,學生的學習局限于教師講授的知識和技能,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互動,學生未能夠與教師交流自己對體育課程的認識,而教師也并未創造有利的條件引導學生與其進行交流與溝通,進而造成師生無法無法交換學習中的意見,互相了解的情況,最終導致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的缺失。
2.2 不同類型學生影響著體育教學交往活動的開展
根據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實際,我們可以將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學生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自己為中心,對實踐課程更感興趣,思想比較活躍,從思想上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這種類型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能夠積極主動的與老師溝通交流,這就有利于教學交往的形成。另一種類型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生,這類型學生嚴格服從教師的安排,處處跟隨教師的腳步,但是很少與教師主動互動、交流,也并無興趣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從而阻礙了師生之間的交往,不利于教學交往活動的開展,,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學習中的困難,從而使這部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逐漸減弱。
2.3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阻礙體育教學交往活動的開展
傳統的教學模式條件下,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將教師置于教學的主導地位,認為學生應當按照自己的模式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使得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難以發展與進步。教師不能認識到自己已經忽視了教學交往,使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愿,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質疑,并逐漸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高校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
3 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構建
3.1 提升自身素質,誘導學生進行教學交往
教師素質包括專業素質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體育教師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學活動開展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將學生置于教學主體地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營造一個和諧、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誘導學生進行教學交往;實現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解答學生的疑問,能夠針對教師的教學提出自己的意見,敢于質疑教師的觀點,使學生在教學交往中集思廣益,促進自身發展。具體來講,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養成大膽的表達自己想法,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大膽發言、積極表現的能力,與教師進行積極互動,激發其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3.2 創新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啟發性與互動性
新型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自我思考與自我發展,教師對其學習進行適當的引導與輔助。所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交往的構建中,教師要開展有益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活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啟發性、互動性。比如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方法,使學生深刻體會教師的責任,從而提升他們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交流的動力,產生有效的教學交往。此外,體育教師在向同學講授體育運動的動作和技能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動作技巧,并向教師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教師一同探討,增強學生對學習熱情,促進教學交往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深入。
3.3 注重教學評價,實現學生自我評價
教學評價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必要措施,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評價,并充分結合學生的自我評價,展開公平、公正而全面的教學評價。具體來講,教師主要評價學生教學交往中的言行、態度等,指出學生的不足與優點,并幫助他們及時改正;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自我反省未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進而從自我評價中尋找改進與提高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整體素養。
4 結論
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為教學交往元素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提供了環境基礎,但是,在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交往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體育教師受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深刻,忽視了教學交往的重要性。因此,文章從三方面研究了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望能夠為提升體育教學效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周煦.高職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8
[2]周煦.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07
[3]周雨潔.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方法[J].新課程(中旬).2013-10
【作者簡介】
蒙嘵全,男(1956.7-)陜西旬邑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運動訓練與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