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龍 吳瑋
【文章摘要】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2014年起實施,其對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等做出了具體規定。高職院校與一般行政事業單位有很大的區別,在當前國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的特點,以COSO《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報告內部控制五要素來分析高職院校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思考高職院校內部控制目標,以《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為基礎,按內部控制五要素,建設高職院校包括經濟活動和行政管理、教學、科研活動在內的內部控制體系。
【關鍵詞】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
近年來,為適應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呈現出辦校規模擴大化、籌資渠道多樣化、決策復雜化的形勢。面對不斷深化的教育體制改革和日益積聚的各種風險,要求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風險防范水平。《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頒布與實施,標志著風險管控理念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引入和強化成為了現實,為高職院校建立內部控制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規章保障。
1 高職院校的特點
高職院校是非營利性組織,以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培養有知識、會實踐、精技能,可從事生產經營、基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相應的動手和實踐課程,工學結合貫穿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全過程。工程實踐中心、實訓基地和企業實習基地建設是保障學習者高質量實習、實訓的基礎,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和產學結合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途徑。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教育經費來源和使用方面均呈現出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特點。除國家財政補助外,資金來源主要是學生學費收入,此外還有通過銀行貸款、校辦企業、聯合辦學、社會各界捐款、各類培訓收入等渠道籌措資金。與此同時,業務活動日趨復雜,資金使用涉及到教學、科研、物資采購、后勤保障、基建、產品生產、對外投資等各方面。
2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控制環境欠佳
內部控制環境主要包括內部組織結構設置、人力資源政策、校園文化建設等。
2.1.1組織結構不完善。我國高職院校的管理一般仍采用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組織機構成垂直管理結構形式,高層領導的權力沒有受到較強監督和制約,甚至發生越權行使、以權謀私的行為。各部門各崗位的責、權、利劃分不清,對關鍵崗位關鍵人員缺乏有效的監督。
2.1.2人力資源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激勵和約束措施。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普遍釆用傳統的人事教育管理模式,并受制于主管部門的約束和要求。很多高職院校存在以下問題:只看重高學歷高職稱,很難就對工作的綜合表現給教職員工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缺乏有力的措施留住高技能高技術人才的;沒有體現多勞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等。
2.1.3對校園文化建設認識不全面,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是從中專升格而成,大都基礎條件薄弱,資源緊張。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往往局限在校園硬件條件的改善上,追求占地面積擴大、環境綠化、校舍條件的改善、儀器設備的現代化等等,忽視了校園文化軟件內涵的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目標對其的要求不協調。
2.2 缺乏風險意識和風險評估機制
我國高職院校的經費來源一般都是財政撥款,按辦學規模進行計劃招生,基本沒有什么風險。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資金來源渠道廣,在招生生源數量與質量的競爭壓力下,開始舉借外債,大規模擴建新校區,進行硬件設施設備和軟件建設,但卻沒有風險意識也沒有進行風險評估,使高職院校沒有認識到盲目擴張所帶來風險,致使其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甚至出現了貪污、腐敗等違紀違法問題,影響學校的正常運作,破壞學校的名譽,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3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的思考
高職院校內部控制,是由教師、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學生及家長、政府、合作行業企業和校友等利益相關者共同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教學和管理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促進學校實現發展戰略。
3.1 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優良的內部控制環境可以塑造和提升高職院校文化,增強教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3.1.1提高全體人員內部控制意識,建立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內部治理結構。保證黨委在學校工作中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保證黨委對學校重大事項的決定權的前提下,建立起高職院校教師、管理人員、服務人員、學生及家長、政府、合作行業企業和校友等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組織架構,將學校的決策、執行、監督權力合理分配到他們手中。
3.1.2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政策
高職院校活力的源泉在于教職員工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他們的積極性、智慧、職業技能水平和創新創造能力的發揮。加強人力資源規劃,改革職稱評審制度,完善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努力創造一種寬松的有利于人才自我發展的人文環境,讓教師們既能夠感受溫暖,又能找準方向、看到前途,形成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3.1.3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是高職教育的精髓和靈魂之一,也是構成高職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加強校園環境、設施等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要加強與內部控制目標協調一致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設,構建尊重學校歷史的辦學理念和大學精神、重視教學和創新、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行政文化。
3.2 風險評估
根據不斷變化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建立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體系。執照《規范》的要求,成立風險評估領導小組,定期開展學校層面、業務層面經濟活動的風險評估,同時,做好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活動的風險評估。明確風險管理的目標,完善風險管理環境,建立一套適合自身實際特點的風險管理流程和方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文件,財政部關于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通知,財會[2012]21 號文。
[2]劉濤.共同治理視閾下公辦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的實踐探索.職教論壇
[3]Treadway委員會發起組織委員會(coso).內部控制——整合框架[M].方紅星,主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4]高慶峰. 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問題及對策. 會 計 之 友 2013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