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瑋
托了APEC的福,11月北京的天空恢復了通透明亮。初冬的寒冷抵擋不住陽光的誘惑,周末午后的馬甸公園,人來人往。順著人群往里走,老遠就能看到高人口密度的體育器械和休息處。這邊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的石桌石椅上的老爺爺們,戰況焦灼。那邊的簡易跑道上,約有二十多個身著黑衣的年輕人排成兩排,有序地做著折返跑、蛙跳這類基本運動。
“請問你們是街舞社團嗎?”路過的行人抓住站在一旁的男子問道。他搖搖頭。“看吧,還是沒有多少人知道跑酷。”面前露出無奈苦笑的這位,就是目前中國跑酷界的領軍人物,外號大剩的孫潔。公園里引人注目的那群年輕人,是他創辦的城市猴子跑酷俱樂部的成員們。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極限跑酷大賽決賽中,在老對手、去年亞軍何意瑜完成一套84分的高分動作后,壓軸出場的孫潔頂住壓力,放出大招,以一套自創的轉體540度+超遠距離的魚躍滾翻動作獲得了88分,成功衛冕。
這樣的高難度動作,取決于孫潔的第一段職業生涯。1985年,年僅五歲的他,被父母送去練體操。一練,就是18年。這期間,他漸漸從業余到專業,憑借在鞍馬和單杠上的優勢,順利進入北京體操隊,最輝煌時,曾代表北京在體操全國賽上獲得團體第五名,單杠第五名的成績。盡管也入選過國家隊,但在人才輩出的中國體操隊,孫潔成了塵埃。
雖然沒有強大到讓大家都認知的地步,但他的體操生涯還算一帆風順。23歲,在北京隊退役的孫潔,更是順利的留隊成為教練,這個結果對任何一個運動員說,都是不錯的歸宿。
激情總是短暫的。在剛開始執教時,孫潔像所有初踏社會的年輕人一樣,充滿了挑戰新工作的激情:“當時的想法是,我在當運動員的時候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能培養出好成績的運動員也可以。”雖然不是很開心,但秉承著為國家培養人才、回報社會的心,他堅持了八年。
漸漸地,教練的壓力撲面而來,每年的指標任務,并不比運動員時輕松。“體制跟我的性格不是很合適,你明知道以前自己練的很苦,現在還得讓你的隊員苦,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擾著我。”
壓力和糾結之下,孫潔開始尋找可以舒緩情緒的愛好,在嘗試了街舞、花式足球之后,一次偶然,他在網上看到了國外的跑酷視頻。“原來電影里的動作都是跑酷的動作。”在體操館當教練,課下可以練習的便利也凸顯,慢慢地,他變得越來越喜歡跑酷,便開始不滿足于室內,想把學習的動作在室外完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2008年,也是在馬甸公園,幾個通過電話或網絡聚集在一起的年輕人,開始定期練習跑酷。有一定體操基礎的孫潔,偶爾當起了技術指導。他漸漸不滿足于只有周末可以訓練的模式,在糾結了一年多以后,沒有和任何人商量,30歲的孫潔辭掉了父母放心他人羨慕的鐵飯碗,開始專心從事讓他熱愛的跑酷事業。“當時真的是無知者無畏吧,覺得應該是餓不死的。”
為了生計,再加上人員變多,最初集結在一起的四、五個年輕人,再加上10名隊員,北京城市猴子俱樂部應運而生。他們自己研究動作,交流經驗。在那時候,其他跑酷視頻都是小朋友打鬧瞎玩的背景下,城市猴子上傳的第一支較為專業的跑酷視頻,轟動了整個圈子。2009年,他們參加了跑酷邀請賽,團體第一,包攬第一和第三名,自此以后,城市猴子鞏固了其在跑酷圈的地位。
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2011年,剛剛獲得一些比賽冠軍,讓家人稍稍放心的孫潔,受傷了。“練體操的時候我都很少受傷,所以平時也都在很小心的保護自己。那次是練新動作時右腳骨折了。”半年之后,才正常出門行走,直到現在,下蹲仍有影響。那段時間,家人的擔憂和對前途的迷茫,讓孫潔第一次開始正視自己的現狀。
恢復過后,他更加謹慎地對待這項熱愛的職業。之后所有在北京承辦的比賽中,孫潔無一缺席。在藍色港灣的比賽中,他第一次奪得冠軍,也是第一次戰勝跑酷圈的常勝軍屠峰豪,但卻對那次比賽結果并不滿意。“有點勝之不武。”由于天氣原因,決賽取消,預賽第一的他跨級成為冠軍。但去年的全國比賽中,他正式戰勝一眾跑酷界的高手,得到了當之無愧的冠軍。
“我們如果有場地就好了。”這句話,是孫潔說過最多的句子。因為沒有固定的訓練場地,在公共場所訓練被趕的情況比比皆是。“我們之前在奧體有一個場地,好不容易才弄起來的,但除了周末平時沒什么人,付出了金錢和精力,但還是荒廢了,所以很傷心。”對大多數人來說,跑酷只是消遣,熱情終究無法抵抗生活。
“你看這三十多個人,一兩個月都會換一撥,所以我也不知道能堅持到什么時候。”孫潔現在的愿望就是可以參加一次世界級的跑酷比賽,“哪怕只是去看一看。”
Q:是怎么開始玩跑酷的?
A:2008年的時候,就是在當教練的6年后,我開始練跑酷。其實最早是看《暴力街區》和《企業戰士》,但當時沒往這兒想,就是覺得很厲害,讓我印象深刻,但不知道這就是跑酷。2007年,在網上看到外國跑酷視頻,我才知道這就是跑酷,不是運動演員設計的動作。其實每個人都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愛好。那會兒街舞、花式足球我都玩過,但真正特別喜歡的,只有跑酷。當時在體操館,也相對方便一些,運動員練完我也玩一會兒,慢慢就變得越來越喜歡。
Q:以前有參加過其他運動嗎?
A:我從5歲開始練體操,12歲進入專業隊。當時是鞍馬單杠最好,因為我的身高練體操有點高,這兩項對身高要求沒那么高。以前在少年比賽得到過全國第一,后來第九屆全運會代表北京隊獲得團體第五,個人單杠也得過第五名。
Q:為什么沒有繼續?
A:中國體操太強大了,當時比我大的是李小雙,比我小一歲的是李小鵬,我也短暫的進入過國家隊,但這些運動員的水平都太高了。所以23歲時在北京隊退役,很幸運的順利在北京隊當上了體操教練。
Q:跑酷跟體操有一些像吧?
A:難度動作沒有體操那么難,但環境差很多。體操運動員在外邊硬地上可能完成不了這些動作。通過這六年我發現,體操和跑酷是不一樣的。雖然空翻這些是一樣,但除了我,沒有一個體操退役運動員來練跑酷練出成績。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喜
歡,還是這兩項真的有很大區別。
Q:跑酷是什么?
A:對我來說,跑酷是翻越障礙的運動。來我們俱樂部報名的一些新人會認為跑酷就是酷炫的動作,是帥。兩三個月后會覺得帥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從基本功練起。
Q:在跑酷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A:現在其實好多了,剛開始不理解的人更多,比如會覺得這幫孩子有病,不務正業。現在雖然理解了,但仍舊不會讓自己的孩子練,仍舊覺得我們不務正業。有很多孩子想來,但家長不同意,這種事兒太多了,所以沒有印象非常深刻的,因為習以為常了。
Q:除了跑酷,還涉及其他極限運動了嗎?
A:其他的運動我只是稍微練一下,因為跑酷對我來說已經練不過來了。我會每天都練,周六在這兒,平時地點待定。
Q:跑酷和其他極限運動有什么不同嗎?
A:沒有什么不同,都要從很基礎的訓練做起。
Q:極限運動和其他運動的不同是什么?
A:我認為沒什么不同。大家感覺極限就是危險的,但我看來能達到身體的極限就是極限運動,比如乒乓球打到王勵勤那水平就到達極限,玩到極致的運動都是極限運動。
Q:中國的極限運動和外國有什么不同?
A:其實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最大的不同是普及度。就拿跑酷來說,我們想達到的就是國外的水平,在中學里普及這項運動,女孩練體操的話,男孩就可以練更帥一點的跑酷。國外這些極限運動不是職業,而是生活,就像滑板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