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鵬
我們經常本末倒置,當我們搞砸一件事時,我們會說這件事太難做了,所以沒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難做,還是我們沒做好?誰都不知道。正確的觀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難做也做好。沒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難做!”
遇到一個許久沒見的部屬,我關心地問:現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現在開一間小店,可是實在很難做。”他接著反問:“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事比較好做嗎?我想找一個比較好做的事。”我無言以對。
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公務員碰面會問:你那個缺好嗎?意思是說:工作輕松嗎?責任輕嗎?薪水待遇高嗎?生意人碰頭會問:你那個生意好做嗎?意思是說:競爭激不激烈?好不好賺錢?一般工作者相遇,問的也是工作好不好做,意思是是否“事少、錢多、離家近”?
我無言以對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輕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為什么大多數人偏偏都這樣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做,許多人找了一輩子,什么也沒找到,換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我聽過一個醫生家族告誡下一代學醫要學皮膚科,千萬別當外科醫生,因為美容整形當紅,好賺錢又沒風險,外科醫生太辛苦又危險。
好“做”的路,熙來攘往,人聲鼎沸,大家都擠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夠好、不夠硬的人是輪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機會遇到,沒一會兒,跟進的人也人滿為患,一旦大家都跳進去做,好做的事也變成難做的了。
“做好”的路,參與者較少,因為笨人不多。但是因為要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別人就算聞香而來,跟進學步,也并不容易,這是管理學上所謂的“進入障礙”,也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
說“好做”,就“做好”,是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的成功要素,不再猶豫、不再尋找,也不要再問那個笨問題:你那一行好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