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在中國56個民族當中,鄂倫春族的人口排在第51位,是一個人口不到1萬的少數民族。目前在世界上,研究中國鄂倫春的學者和專家比鄂倫春族的人口還要多。學者和專家時空、系統、全方位、的對鄂倫春族進行研究且成果顯著。其中關于鄂倫春的民俗,國內學者也有研究,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對鄂倫春信仰民俗做簡單梳理。
【關鍵詞】
鄂倫春;民俗;信仰;崇拜
中國民俗學界的兩種分類。鐘敬文先生在《民俗學概論》中把民俗學分為四大類:物質民俗,社會民俗,語言民俗,精神民俗。烏丙安先生在 《中國民俗學》中把民俗分為四大類:經濟的民俗,社會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游藝的民俗。陶立璠先生在 《民俗學概論》中則分為這樣四類:物質民俗,社會民俗,口承語言民俗,精神民俗。以上分類大體內容相當,只不過是粗分與細分的差別。但是我們從幾位學者的理論來看分類內容都少不了“精神信仰”民俗。以下內容都是就鄂倫春族的信仰崇拜進行論述。
1 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對大自然最初的認知和闡釋。人類自然崇拜的種類非常多, 也非常復雜。崇拜對象也與他們最初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所從事的經濟行為存在密切的聯系,人們最初所處的環境和最初的經濟行為決定其崇拜對象及其形式。
1.1 對神樹崇拜的研究
策-斯琴巴特爾《北方少數民族樹木崇拜及木制器具的禁忌習俗》(2008年)中記載,鄂倫春族世代生活在深林之中,生活中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樹木。作者認為北方諸少數民族的居住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生活方式, 也決定了他們的信仰。樹木崇拜成為他們自然崇拜當中的一種。文中還通過部分東北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習俗及宗教活動,具體闡述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樹木崇拜。文中還簡單的對自然崇拜與圖騰崇拜進行了區分。
1.2 對火崇拜的研究
郭崇林 高占偉《東北民族的自然神信仰》(1998年)文中提到“鄂倫春、鄂溫克族稱火神為“ 托奧博如坎” 。每年除夕之夜點燃髯火, 供祭酒肉; 初一清晨, 要先向火神叩頭, 然后再向主人拜年祝福。平時圍坐在火旁吃飯時, 必要先向火中投食灑酒, 然后才能進食。鄂溫克族把每家每戶的火種視為家族保護神, 搬家遷徙時, 絕對不可將火種熄滅。家中最小的兒子須和父母同住在供有火種的房間或氈包華, 以此象征種族的延續。”
1.3 對水崇拜的研究
郭淑云《表現諸多原始特征的鄂倫春族薩滿教》(1996)一文其中有提到水神及鄂倫春人是如何祭拜水神的“水是萬物生長之母源, 這個觀念在薩滿世界中被普遍信奉著。世代依山傍水而居的鄂倫春人素崇水靈。每當春暖花開時節, 獵民們便劃樺皮船到河中, 以酒、肉祭水神, 以求吉順。若遇江河泛濫, 山洪爆發, 則視作水靈作祟, 由薩滿和德高望重的老人祭拜水靈, 薩滿跪在岸邊, 手舉香在高處繞動, 然后往水里扔肉和野獸的脂肪, 并吟唱祭水神歌”
1.4 對日、月、星辰崇拜的研究
郭淑云《薩滿教星辰崇拜與北方天文學的萌芽》一文中提到“星辰崇拜是薩滿教古老的崇拜觀念, 祭星儀式在北方一些民族中從遠古延續至今,反映并記錄了北方先民對星辰以及星空格局的認識。”郭崇林 高占偉《東北民族的自然神信仰》(1998年)文中提到“而月亮、北斗等為原始民族的狩獵、畜牧生產息息相關的星辰, 則成為滿、蒙古、達翰爾、鄂倫春、鄂溫克、赫哲、錫伯等民族普遍信奉的自然保護神。”
2 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是薩滿教原始形態之一。它是在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圖騰崇拜是典型的氏族宗教, 盛行于母系氏族社會。在北方一些民族中, 圖騰崇拜久已淡漠, 在鄂倫春族中卻至今猶有遺存, 其形式主要是以動物、靈禽為圖騰, 視為祖先, 加以膜拜, 并形成了特定的禮儀、風俗與禁忌。
2.1 對熊圖騰崇拜的研究
《表現諸多原始特征的鄂倫春族薩滿教》郭淑云 孟秀春(1996年)“真誠地表達了鄂倫春人對熊的虔敬之心和他們獵熊后誠惶誠恐, 極力推卸獵熊的責任并祈求熊神保佑的復雜心態。”他們既奉熊為祖先, 視為圖騰, 又要殺熊、食熊肉, 內心充滿了矛盾。這種現象在很多原始民族中曾經普遍存在。《試論鄂倫春等北方狩獵民族神話中的崇熊意識》 瑜瓊 豐收(1997年)民間神話是透視民族靈魂的一面鏡子。透過對熊崇拜意識的剖析, 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發現鄂倫春等民族獵民的崇熊意識, 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 又表現為不同的特點。而從總的發展趨勢看, 這種意識具有從崇尚動物祖先向崇尚獵民自身的祖先演變的規律性。這篇文章通過民間神話的形式介紹了鄂倫春族視熊為民族的圖騰
2.2 對虎圖騰崇拜的研究
黃任遠在《滿一通古斯語族民族有關熊、虎、鹿神話比較研究》(1996年)中,通過通過通古斯語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錫伯族、滿族等民族的神話傳說比較,總結三種類型的神話故事,一是人虎結合;二是人虎互變;三是老虎報恩。從神話形象來看,虎是人類的“保護神”形象,它能給人帶來狩獵豐收、平安順利。老虎報恩型神話是圖騰信仰的引申、發展和豐富。氏族成員既認為虎是他們的圖騰神,又是她們的保護神。
2.3 對鳥圖騰崇拜的研究
郭淑云在《滿族鳥崇拜及其對北方民俗的影響》(1996年)文章主要介紹滿族對于鳥崇拜的觀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由滿族到北方以漁獵生產為主要經濟形態的少數民族中幾乎都存在鳥崇拜。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 與生息于廣袤的白山黑水之間的禽鳥百獸朝夕相處, 禽鳥不僅是人類的有益伙伴, 而且是人類觀天候、測災異的最佳卜物; 隨著漁獵經濟的發展, 鷹、雕等猛禽得到馴化, 成為滿族先民重要的狩獵工具; 禽鳥翔天入地的技能在薩滿教世界中, 予以神秘化。鳥神在薩滿教神壇上, 也是備受尊崇的圖騰神、守護神和自然大神。
3 祖先崇拜
在孟志東 瓦仍臺布 尼倫勒克《鄂倫春族宗教信仰簡介》一文中,鄂倫春族跨進父系氏族社會的門坎之后, 又有了祖先崇拜的宗教形式。祖先崇拜之風的形成, 主要來自兩個原因, 一則出于對本氏族先人表示愛戴性的紀念愿望, 二則出自人死后靈魂永存的觀念。祖先崇拜的表現是每一氏族各有共同供奉的《阿嬌如寶日坎》(祖神) 。“ 阿嬌如”一詞, 意即根子。起初, 人們對其母方家族舅姨親戚稱作“ 阿嬌如” 。后來由于男人在創造社會物質財富方面居于主要地位, 就把父系氏族的祖先也稱為“ 阿嬌如” 了。
4 偶像崇拜
《鄂倫春族簡史》(1983年)書中介紹隨著鄂倫春氏族制度的瓦解,與其他民族交往的日益頻繁,鄂倫春族偶像崇拜興起。“鄂倫春人用獸皮、樹木制成各種偶像,或在紙上、布上畫上各種神像對之崇拜。這些神的形象都非常怪誕奇特。‘斯文博如坎是個兇神,它是用木頭刻成的似人非人的形象,上有太陽月亮。灶神“居拉西其”是用草綁成人形。“翁庫魯博如坎”掌管各種疾病的神。這些神像種類繁多,不下幾十種,他們互不統屬,但被統稱為“博如坎”。這種偶像崇拜顯然有賴于雕刻、繪畫藝術的發展,及紙張、布匹等商品進入鄂倫春族地區。”在中央民族大學何群的博士論文《環境與小民族生存—鄂倫春文化的變遷》(2004年)一文中也有提到鄂倫春族的偶像崇拜。
5 從其他民族引進了一些反映私有觀念和階級壓迫的神
蒙古族傳入的“吉雅其博如坎”是個財神,監司人畜疾病;“昭路博如坎”是管牲畜繁殖的神,這種神蒙古族、達斡爾族都供奉;“敖律博如坎”俗稱狐貍神,屬于惡神,常加害于人。這個神是從漢族地區傳入的。還有“庫吞博如坎”、“衙門博如坎”等幾十種神。上述內容在《鄂倫春族調查材料之二》、《鄂倫春族調查材料之四》中均有記載。
綜上所述,鄂倫春族的萬物有靈論的宗教觀念,導致了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動。從本人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量有限,在短期內只能對鄂倫春族的信仰民俗做簡單梳理,希望能為對此方面有需要了解的同學給予幫助,也希望學者、前輩、同仁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鐘敬文.對中國當代民俗學一些問題的意見 社會科學戰線 2002年1第期 學術人物
[2]鐘敬文.民俗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8年
[3]烏丙安.中國民俗學.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5年
[4]陶立璠.民俗學概論.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987年
[5]張紫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年
[6]策-斯琴巴特爾 北方少數民族樹木崇拜及木制器具的禁忌習俗.滿語研究 2008年第2期
[7]郭崇林.高占偉.東北民族的自然神信仰.民俗研究1998年第4期
[8]郭淑云.表現諸多原始特征的鄂倫春族薩滿教.黑龍江民族叢刊1996年第2期
[9]郭淑云.薩滿教星辰崇拜與北方天文學的萌芽.世界宗教研究 2003年第1期
[10]瑜瓊.豐收.試論鄂倫春等北方狩獵民族神話中的崇熊意識 黑龍江民族叢刊1997年第2期
【作者簡介】
張明星、出生年月:1982年10月、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吉林省、學歷:研究生在讀、單位:長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