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文章摘要】
民營銀行的成立是中國改革金融體系,促進金融行業競爭的一個重要舉措,但是民營銀行作為一個新生的銀行類型,其生存與發展仍然是存在諸多的障礙和不利因素。本文首先對民營銀行的自身的優劣勢及外部的機會與威脅來論述民營銀行的生存狀況,之后針對民營銀行的特點提出一些發展的策略,助力民營銀行這一新的銀行類型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
民營銀行;SWOT分析;發展策略
經過前期的關于民營資本設立銀行政策的陸續出臺,2014年3月11日,銀監會公布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方案,共有10家民企參與,按照每家民營銀行不少于2個共同發起人的試點要求兩兩配對,模式主要包括“小存小貸”“大存小貸”“特定區域存貸款”“公存公貸”四種。
對于民營銀行的定義,普遍有三種角度:一種強調產權結構;一種強調銀行的資產結構;還有一種強調公司治理結構,是否采用市場化機制來經營。目前國家鼓勵建立的民營銀行,重點側重于第三種,即通過打破壟斷,由民營資本主導,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起來的擁有現代企業制度和實現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新”的民營銀行。更概括地說,“新”的民營銀行就是由民間資本控制與經營的,權、責、利統一的現代金融企業,或者說民營銀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責、民益”四民構成的統一體。
發展民營銀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從而改變經濟結構與金融組織體系結構的不對稱程度。但是民營銀行作為一個新生的銀行類型,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下,其生存與發展仍然存在諸多的障礙和不利因素。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民營銀行的生存與發展在伴隨著不利的條件下依靠自身的一些特殊之處,仍然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及機遇。
1 民營銀行發展的環境分析
1.1 民營銀行的優勢
1.1.1產權優勢。目前金融體系下,改制或者上市后的銀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產權關系模糊,產權主體缺位,權責利關系不對稱的狀況,而這種情況導致了經營效率的損失。民營銀行則是以民間資本為主體的金融機構,具有清晰的產權,這有利于其在市場競爭中更靈活的面對市場環境的轉變,在競爭中獲得先機。
1.2 低交易成本優勢
民營銀行在與中小企業的博弈中,交易成本遠低于國有銀行。中小企業在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下貸款難的問題,民營銀行在解決此問題上具有優勢,原因在于其在經營中更側重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立足于本地區,服務本地區的企業,因此其對客戶知根知底,極易溝通,同時又獲得了規模優勢,降低了服務成本,從而能為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金融服務,對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是有益的補充。
1.3 靈活的經營機制優勢
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民營銀行由于規模相對較小,管理成本較低,能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調整和經濟周期的調整,在經濟的浪潮有其容易存活下來的相對優勢。
2 民營銀行的劣勢
2.1 規模、信用方面的劣勢
民營銀行無論是資本規模還是資產規模都弱小,屬于小銀行。國有銀行有國家信譽擔保,而民營銀行完全是按市場化原則運作,其發起人是民營企業,其信用程度遠遠不及國家信用,在吸儲方面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
2.2 品牌和聲譽方面的劣勢
我國民營銀行成立較晚,在品牌、聲譽建設上面先天的時間不足,加之其民營背景,使其在品牌建設方面更是難上加難,其無論在品牌還是聲譽方面均遠不能與國有銀行相比。在目前存款保險制度等風險保障措施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品牌聲譽不夠強大的民營銀行對市場的影響力及對客戶的吸引力相對較弱。
2.3 經營人才缺乏方面的劣勢
民營銀行成立之初,在搜尋專業優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大型銀行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但是讓其轉戰到民營銀行去卻是存在一定的障礙。如要培養自己的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人才的聘用和培養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人才布局。
2.4 公共關系方面的劣勢
民營銀行的所有者是以民營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在其自身領域的發展過程中就存在與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關系不順暢,由其組建的銀行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并且又多出了與金融監管部門的關系,因此,其發展需要理順與這些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
3 民營銀行的機會
我國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強烈的融資需求,為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大量的民營企業認為融資困難已經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發展,現有的金融制度無法滿足民營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而這一狀況就為民營銀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民營銀行可以在細分市場的基礎上,專門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在與大型銀行競爭中分得一杯羹。
金融業全面開放為我國民營銀行加快發展提供良好機遇。民營銀行有了向外資銀行學習的機會,有利于民營銀行加快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業務創新,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同時,開放也為民營銀行拓展更寬的業務領域與市場空間奠定了基礎。
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入為民營銀行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漸進式的中國金融體制變遷,為民營銀行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傳統大型商業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弊端為民營銀行的發展提供了改進的空間。
4 民營銀行的威脅
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全面競爭。在銀行的競爭中,國有銀行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特別是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以市場為導向,全面參與市場競爭,向“全能銀行”發展。法律、法規的不完善與征信體系的不健全,加之我國民營銀行的內控制度不力,風險防范機制不健全,使民營銀行的風險控制與經營安全面臨挑戰。而外資銀行的不斷發展也爭奪民營銀行的客戶和人才。
5 民營銀行發展的對策
5.1 實施差異化的服務
目前中國的銀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國有大中型銀行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后,市場布局已經趨于飽和,部分銀行甚至還存在過度擴張問題。因此,民營銀行進入市場后不得不面臨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困境。但是也不是說民營銀行不能生存,目前大中型銀行在提供服務方面存在諸多令客戶詬病的地方,同時,也不是每種服務都能夠提供, 因此,民營銀行可以在服務上下功夫,加強服務,通過提供優質、差異化的服務來留住客戶。
5.2 高度重視風險管理
民營銀行業務存在著大量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聲譽風險、洗錢風險和法律風險,因此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嚴密的風險監管體系。民營銀行業務的風險管理又要比一般銀行的風險管理更嚴格,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民營銀行業務的風險主要來自對客戶及其業務背景、財富來源、民營銀行賬戶的使用缺乏足夠的了解。其次是貸款方面,民營銀行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所設立的,而這些中小企業的資信度又是相對來說較低的,民營銀行相對國有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更大。企業欠貸不還,逃廢債務等現象,直接影響了銀行貸款的收回,導致不良貸款大量上升,必然會影響民營銀行的發展。因此,民營銀行,特別是新生代的民營銀行可以利用其固有技術優勢,比如發揮互聯網的大數據優勢,收集客戶的信用記錄,建立數據庫,利用互聯網強大的功能助力其服務中小企業時降低風險,減少不良貸款。
5.3 加強信譽、品牌的建設
民營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相對于有幾十年歷史,有國家信用做保障的大型銀行來說,其品牌,信譽處于劣勢地位。而品牌與聲譽又關系著金融消費者對其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又關系著民營銀行業務開展的順利與否。因此,對于民營銀行來說,要想大規模的開展業務,需要加強其自身的品牌與信譽建設。這里,可以嘗試專門成立民營銀行協會或者其聯合組織,加強平時的規范。也可在國家正式的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之前,采取類似存款保險的制度,加大存款擔保,增加風險撥備等方式來提高其信譽。
5.4 加強與大型銀行機構的合作
通過自身的發展,利用自身的優勢還不足以讓民營銀行迅速成長壯大起來,其業務的開展還是需要通過與其他銀行機構的協作,互取所長,才能不斷的發展壯大。因此,在日常的業務開展中注重與大型銀行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型銀行的渠道和客戶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學習其在風險控制與銀行管理方面的經驗。
5.5 加強對關聯交易的控制
民營銀行的股東都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又一直以來缺乏資金、難以融資。即使在民營銀行成立時,其出資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但是也無可避免會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所以,民營企業很可能會通過自己設立銀行來解決自身的融資問題,此時銀行很有可能會成為其“提款機”。 而那些謀取小集團或私人利益的非公平關聯交易行為一旦出現問題導致無法歸還貸款,民營銀行就會面臨巨大風險。
【參考文獻】
[1]吳曉靈.民營銀行的前景在于“錯位競爭”[N].中國經營報.2013.12
[2]陸岷峰,王虹.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華北金融.2013.12
[3]郝杰. 互聯網探路民營銀行[J].中國經濟信息.2013.501
[4]邱兆祥,安世友.發展民營銀行面臨的問題及對策[N].金融時報.2012.7
[5]斯琴塔娜,李立莉.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的對策研究[J].北方經濟.2008.12
[6]宮舒影,劉偉.基于 SWOT分析的我國民營銀行的發展[J].經濟論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