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妃
【摘要】貴在堅持,成在改進。要成功地培養學生扎實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老師引導方式方法要與時俱進,不斷作出調整和改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時代特征,經歷了 “摘錄本”、 “句段體會”、 “句段旁注”三個歷程。堅持和改進,讓課外閱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扎實有效 摘錄本 句段體會 句段旁注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90-01
一、傳統“摘錄本”的成與敗
“積學以儲寶(積累知識),酌理以富才(斟酌事物之理用以豐富作者的才能),……” 在課外閱讀中摘錄好詞好句好段,是我們學習語文的優良傳統。我從教的前幾年,一直堅持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運用“摘錄本”。這在學生課外閱讀積累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傳統也遭到了挑戰。
(一)課外書——魅力無窮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開始從事小學語文數學工作以來,就一直喜歡向學生推薦好書。當時山區的孩子課外書很少,我經常買一些書,供學生們借閱。學生們如饑似渴地看著這些書,有時一本書還能翻來覆去地看好幾遍。
引導學生形成語言積累是課外閱讀的目的。我要求學生準備一本“摘錄本”,看到認為好的詞語、句子或者精彩的片段就摘錄下來,以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語言。這方法很有效,學生們摘錄了許多,有的學生開始互相交流、欣賞,有時也湊在一起談論看書的收獲。我也每星期欣賞學生的“摘錄本”一二次。
課外摘錄,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素材,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會到了許多道理,這就加深了學生的文化底蘊,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真是一舉多得。對于當時的學生,課外書真是魅力無窮。
(二)現代媒體——“魔高一丈”
一茬又一茬的學生送走了,一茬又一茬的學生又來了,時代在發展,學生在變化。隨著電視的迅速發展,電視的直觀性形象性以及娛樂性,以絕對優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部分學生開始厭倦課外閱讀,也不愿意動手進行課外摘錄。課余時間,他們總喜歡津津樂道于電視電影。現代先進的媒體,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三)看書摘錄——魅力不再
本世紀以來,部分學生的課外摘錄變了味,有些學生為了應付課外摘錄,就直接從《好詞·好句·好段》里抄錄一些交帳。在學生中大行其道。“課外摘錄”已不再對新時代的學生產生原有的魅力。
對于這樣的現象,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覺得這樣的課外閱讀,量和質都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決定將課外摘錄調整為寫“句段體會”。
二、扎實有效的“句段體會”
(一)榜樣引領,初見成效
首先,示范引導。現在,大多數的學生中飯在學校吃,中午有很多時間。我在講臺上看著書,遇到精彩的句段就抄在自己的摘錄本上,寫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一邊寫一邊還念念有詞,自得其樂。有些學生就來圍觀,刺探“軍情”。我也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公開“軍事情報”,這就是“句段體會”。在我的示范作用下,許多學生也開始模仿,寫起了“句段體會”。
其次,安排時間。我在學校里會安排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還會要求學生在家里要利用時間進行閱讀,讓學生邊閱讀邊做“句段體會”。
然后,榜樣激勵。我會定期挑選優秀的“句段體會”,在班里交流、表揚。讓學生來當小老師,分析他對好句以及精彩片段的理解。不管是誰來講,我都帶頭熱烈鼓掌加以鼓勵,利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全班同學愛上課外閱讀,愛做“句段體會”。因此,許多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二)游戲侵入,偷桃換李
任何新生事物總有他的吸引力。小學生往往缺乏甄別和自控,許多學生迷上了電腦游戲,占據了許多課外時間。
省教育廳曾經出臺文件,禁止中小學生進入錄像室、游戲廳等公共娛樂場所。但是,電腦很快進入了平民百姓的家庭。老師們千方百計地想奪回學生的課外時間,以多種形式與家長聯系,以求控制學生玩電腦游戲的時間。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情況不盡人意:或者家長沒有時間(上夜班等)管孩子,或者家長自己要玩,上行下效難以限制,或者家長管教不力,或者管教無方等。
三、卓有成效的“句段旁注”
新問題,要用新方法解決。
我棄用“句段體會”,采用“句段旁注”。
(一)推薦好書
我所教的是高年級學生,我向學生推薦《讀者》、《時文選粹》等書,以及冰心、老舍、朱自清、余秋雨等名家的作品,要求學生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本書,并且要求:看完了一本以后才買第二本。
(二)指導“旁注”
毛澤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向學生介紹毛澤東怎樣讀書,并且將毛澤東的讀書批注展示給學生看,讓同學們搜集了解毛澤東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寫句段旁注的興趣。
然后,指導學生邊讀邊“動筆墨”的方法,在書上點點圈圈畫畫。這些做法,學生在課堂上早已學會,并且也經常看到老師就是這樣做的。我要求學生在文章中寫上 “句段旁注”:一是對好句好段的理解,二是自己的感受、感想之類,三是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聯想等。
學生很快明白了,就是將原來的“句段體會”直接寫在自己的課外書上。他們覺得免去了摘抄句段的時間,這樣很好。
(三)交流討論
我仍舊安排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討論,并把他們的旁注投影在大屏幕上。許多同學的課外書是相同的,當學生介紹精彩的片段時,他們有共鳴,也有補充發言。這更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更加扎實有效地去課外閱讀。
(四)檢查激勵
我每個星期都會利用中午時間或課間,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
檢查的方法:
1.在學生看過的文章上打上紅色的“√”。
2.看學生的句段旁注。
3.進行評價:我用一個“紅蘋果”印章進行激勵。根據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所寫體會的質量,用“紅蘋果”,印在學生的課外書上。
4.用家校聯系本或校訊通要求家長配合,了解并督促學生課外閱讀,要求給予鼓勵。
5.定期組織全班交流讀書體會。
成在改進,貴在堅持。要成功地培養學生扎實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老師引導的方式方法要與時俱進,不斷作出調整和改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時代特征,經歷了 “摘錄本”、 “句段體會”、 “句段旁注”三個歷程。堅持和改進,讓課外閱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所教的每一屆學生大都能夠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