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歌德的形態學發展觀

2014-04-29 10:55:48莫光華
科學文化評論 2014年4期

摘要歌德的植物形變論蘊含了關于植物個體形態發育和變異的學說,其核心就是他在研究植物形態變化的過程中形成的生物形態學思想。其基本概念“形變”后來成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態生成與變化過程的專用術語,成為他解讀自然界里一切現象的鎖鑰。他在隨后各種自然研究中不斷充實了自己的形態學思想:“形變”和“類型”蘊含著事物變化的可能性,而“極性”和“升華”意味著變化的動力和方向。作為思想家的歌德善于將自己的自然研究結論普遍化,用于解釋和理解一切生物特別是包括藝術問題在內的人自身的種種現象;從而歌德的生物學思想也可以視為一種發展觀。

關鍵詞 歌德 形變 形態學 發展觀

在歌德誕辰二百五十周年之際的1999年,不足六萬居民的彈丸之地魏瑪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德國境內第一個“歐洲文化名城”。可以說,要是沒有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 - 1832),或者說,要是歌德的居住地當年不在魏瑪,它絕不可能獲此殊榮。如今,凡與歌德有關的遺跡,都已成為魏瑪古典文化的遺產。盡管有人試圖改寫以歌德為中心的德語古典文學史,但是兩百多年以前“唯一能把全部德意志精神的特點匯聚于一身”[斯太爾夫人1981,頁28]的那個歌德,在當代德國仍然是公認的“最偉大的德國人”之一,是德國人對外宣傳時最有價值的一張文化名片;因為歌德不僅是我們熟悉的“德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而且也是“自然科學家、政治家、德國最偉大的作家,迄今為止做最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之一”[賴爾、威爾遜2004,頁390]。漢斯·伽達默爾談論歌德與哲學的關系時指出:“歌德是全部世界文學中關系最豐富的人物之一。”[Gadamer 1947,S.5]倘若正如伽達默爾所言,歌德與哲學的關系“只不過是有助于人們認識歌德的形象和持久意義的許多關系之一”[Gadamer 1947,S.5]。那么我們也有理由認為,在這“許多關系”中,歌德與自然的關系具有根本意義,從而我們就很有必要認識一下作為“自然研究家”(Naturforscher)或日“自然科學家”(Naturwissenschaftler)的歌德,因為詩人歌德和自然研究家歌德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一 歌德的自然研究活動

歌德真正意義上的自然研究始于1780年。從那以后,終其一生長達五十二年的研究活動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是他嚴肅地從事自然研究的時期。盡管如此,歌德早年(1774/1775)在拉瓦特指導下嘗試過的面相學(Physiognomie)研究,為他日后廣泛深入的自然研究活動打下了基礎。他起初研究的是比較解剖學,重點是骨學。在這個領域,從1780至1784年,他連續認真地研究了四年,終于發現人類也有腭間骨。由于這個發現遭到當時權威專家的否定,歌德倍受打擊,遂中斷骨學研究,轉向了植物學。旅居意大利期間(1786 - 1788),歌德的植物學研究獲得了重要的推動和進展,最終產生了下文要談的《植物形變論》(1789/90)。植物學研究的成功使歌德重獲信心。1790年起,他又重新開始骨學研究,致力于確立脊椎動物形態的“類型說”(Typuslehre,1795)。他提出了脊椎動物的頭骨是由脊椎骨變化而來的觀點,并在形變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物形態學( Morphologie,1796-1797)這一概念。1789年,歌德在伊爾門瑙礦山和圖林根地區的哈爾茨山獲得了對山區地質地貌的豐富認識。由此,他開始了地質研究。1790年,歌德開始研究光和色彩現象;到1800年左右,所有重要的基礎工作都已完成。但是又過了十年,歌德才正式出版他的研究結果一一《色彩學》(Zur Farbenlehre,1810)[莫光華2012]。從規模上看,《色彩學》是歌德所有著作中篇幅最大的,它對于歌德的重要性僅次于《浮士德》。1815年,歌德開始研究氣象學。

1780至1810年,歌德撰寫了大量的自然研究論文。但直到1810年都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正式發表過,例如《植物形變論》、《光學論文集》 (Beitrage zurOptik,1791/92)、《色彩學》。歌德曾多次計劃發表自己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出版商和權威人士的拒斥[翁澤爾特1991],直到1816年,這個愿望才得以實現:他創辦了自己的機關刊物《自然科學概論,尤論形態學》(zur Naturwissenschaftuberhaupt, besonders zur Morphologie,1817 - 1824)。他在這份刊物上發表了自己以前撰寫一些研究論文、論文增補、自述和晚年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內容涉及自然科學的各領域和他對科學的新認識。直到臨終前不久,歌德仍然在信中與友人討論自然科學問題。

此外,歌德的化學知識,還有他結識的重要人物和參與的有關活動的數量,多得令人驚奇[Schwedt 1989],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歌德本人就是耶拿大學化學院的總監;為了履行這個職務,他與許多科學家都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系。值得一提的是,歌德還是頗具水準的畫家[高中甫2004]和名副其實的收藏家。[Trunz 1972]

實際上,歌德熟悉他那個時代的自然科學中除數學之外的幾乎所有領域。魏瑪保存的歌德圖書借閱記錄和魏瑪版《歌德全集》[Goethe 1887 - 1919]里收錄的多達十三卷、超過六千印刷頁的自然研究著作,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歌德對他那個時代的專業科學文獻非常熟悉[Fischer 1950,S.10-14]。不止于此,他還是一個科學史家:《色彩學》“歷史卷”致力于描述歷代著名人物的色彩觀和性格特征,它實際上是歌德對色彩研究史和精神史的描述,從而遠遠超出了色彩領域固有的狹窄范圍,充分顯示出歌德作為科學史家的能力。

歌德的自然研究著作不僅包括歌德生前發表的作品,而且也包括他未曾發表過的同樣為數不少的各種材料:大量的實驗報告、備忘錄、文獻摘引、示意圖、研究提綱和插圖,以及討論自然研究問題的往來書簡、日記和談話。只有容納了上述所有內容的歌德全集擺在我們面前之后,我們才可能真正感到前所未有的震驚:自然和自然研究一一它們確實充斥著詩人歌德的整個生活,尤其是他的晚年生活。

然而在歌德身前身后,人們大都對他的自然研究活動表示不解,甚至大加指責。對此,歌德在一篇關于花崗巖的文章中堅決地表示,當他“從觀察和描繪造化中最年輕、最多樣、最活躍、最善變、最易感動的人心”,轉向“對自然那最古老、最穩重、最深刻、最難撼動的兒子[花崗巖]的觀察”時,他不怕自己將要遭受種種非難[莫光華2013]。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同時代人對自然研究家歌德的不解、誤解、拒絕和非難,伴隨著歌德的大半生。憤懣的中年歌德曾譴責說,人們不惜“以最可恥的方式抵制他的自然研究”,因為“人們從來都不愿意承認,科學與詩藝是可以彼此協調的。”[Goethe 1982.S.106]

二 歌德的《植物形變論》

老年歌德回顧自己的自然研究歷程時,曾十分欣慰地說:“如果沒有我在自然科學中做出的那些努力,我就不可能學會認識人的本來面目。”[艾克曼輯2002,頁387]這話點明了他孜孜不倦地堅持從事自然研究的內在動因。歌德席勒所代表的魏瑪古典文學的本質,簡言之乃是對和諧的追求。殊不知,正是顎間骨的發現才使歌德堅信,自然是連續而和諧的,人也屬于具有等級秩序的整個生命鏈條的一個組成環節。可是這個發現遭到當時權威專家的否定而未能及時發表。盡管如此,歌德在自然觀上取得的收獲,卻使他有信心繼續把目光投向別的領域。比較方法的采用使他注意到,動物形態有特定的結構模式;從這個思路出發,他可以更好地認識那些包括人自身在內的總在成長和變化的事物。于是他把探索的目光轉向當時方興未艾的植物學。

1784至1785年,歌德開始系統研究植物學。他一邊按“植物分類學之父”林奈(Karl von Linne,1707 - 1778)的自然分類體系的術語系統觀察和認識植物,一邊學習使用顯微鏡。從觀察最簡單的生物開始,他初步認識了最微小的生物、單細胞動物和藻類。通過大量的觀察,他逐漸地意識到,植物具有普遍的結構模型,而且聯系著不同個體的這個模型在現實中是直觀可見的。在意大利,歌德的植物學研究獲得了重要推動和進展。1787年春天,歌德興奮地寫道:“遇到這些植物的時候,我關于植物學的奇特想法又變得強烈起來。我正在發現新的、美好的關系:自然這樣一個好像一無所有的龐然大物,是如何從簡單發展為豐富多彩的。”[楊武能、劉碩良主編1999,頁159]

意大利豐富的植物種類令歌德大開眼界,千姿百態的植物使他對形態變化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他給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使植物成其為植物?

在意大利觀察熱帶植物的時候,尤其吸引他注意的現象是,林奈描繪和命名的某些植物器官如根、莖、葉和花的各部分往往不那么穩定,一切似乎有悖于林奈關于植物種類恒定不變的說法。歌德發現,由于植物所處具體位置和營養條件的差異,它們會發生某些變化,甚至轉變為另一種植物。就同一株植物的葉子而言,它們起初都很簡單,然后逐漸分裂,然后變成鱗苞;從一朵花里也可以看見一個新的幼芽萌生出來,它也能長出花朵來。雄蕊的外形一半像是萼片,甚至綠色莖桿的頂端也生出斑斕的萼片來。

這使歌德開始意識到,所有會變化的器官也許都可以看作潛在的葉子。于是,他提出了有悖于林奈的假定:一切都是葉子。這就是生物學上的“歌德假說”,又稱植物器官“同源說”。在研究自然的時候,施泰因夫人(Charlotte AlbertineErnestine von Stein,1742 - 1827)是歌德最經常的談話伙伴。1787年3月他致信施泰因夫人說:“我關于葉子的那個很棒的學說已經如此精煉,很難再進一步了。”[Goethe 1982,S.222]這表明,歌德此時已對植物個體的器官形成與變化規律獲得了充分的認識,但他還沒有找到恰當的方式來概括自己的思想。1787年5月17日,歌德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寫道:“我感覺,在我們通常叫做葉子的那個器官里,隱藏著真正的普羅透斯(Proteus)……植物無論怎樣,始終都是葉子,未來的萌芽與它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Goethe 1982,S.375]從這時候,歌德的形變思想顯然已經成形。

然而1788年6月歌德返回魏瑪之后,首先做的卻是解剖學研究,植物學研究竟被束之高閣。次年,由于看到別人有關著作的出版預告,歌德才想到也有必要發表自己的成果。他趕緊也給自己的發現做了個預告,并把書名暫定為:《試釋花的結構》(Versuch die Konstruktion der Blumen zu erklaren)[Mann 1992,S.28]。顯然,直到這時,歌德還是沒有想到“形變”一詞。接著,他遍查當時的植物學文獻,終于為他的思想找到了一種可以利用的理論——德國植物學家赫德維希( Johannes Hedwig,1730 - 1799)提出的“汁液說”(Saftlehre) [Wenze12002,S.14]。按此學說,植物從根到花的發育過程,是由于汁液在植物體內運動和逐漸精致化的結果。這就使葉子的形態變化過程得到了植物生理學上的解釋。歌德認為,“汁液說”替他解釋了植物形變的動力機制。1790年7月,歌德為他的著作確定了正式名稱:《試釋植物的形變》(Versuch die Metamorphose der Pflanzen zuerklaren),我們將其簡稱為《植物形變論》。

從此以后,“形變”就成為歌德描述自然界一切形態生成與變化過程的專用術語,成為他“解開自然界里的一切符號的鑰匙”[Goethe 1947-2011,S.128]。1796年起,歌德把“形變”概念融入了他日益成熟的生物形態學思想框架;于是“形變論”成為他的形態學之方法論基礎。這種融合,無需從原則上再走別的道路,就使他自從發現顎間骨以來又一次拓展了自己的自然觀和世界觀。[Wenzel2002,S.16]

歌德的《植物形變論》蘊含了關于植物個體形態發育與變異的學說。俄國著名植物學家塔赫他間(A.Takhtajan,1910 - 2009)高度評價了這一學說:“歌德在植物形態學上所起的歷史作用在于,他奠定了個體發育的植物形態學即發育形態學的基礎。”[劉宏頎1992]按現代植物學的表述方式,歌德的基本觀點可以概括為:植物不論形成苗條,不論開花或結果,所有這些都是同一種器官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各種變化的形態下,完全按照自然的規定發生的;同一種器官在莖上作為葉子而展開,并變成極大程度的多樣化的形狀,然后收縮為花萼,再重新擴展為花瓣,收縮為器官,最后一次擴展為果實[劉宏頎1992]。作為思想家的歌德總是把他的自然研究結論拓展到與人相關的各個領域。因此歌德的生物學思想也可以視為一種發展觀。

三 發展的方式與可能:“形變”與“類型”

如果說,歌德在研究腭間骨的時候,還只關注不同骨骼之間的關系,那么從意大利回來以后,他就在通過研究“植物的形變”而研究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從此,他超出了前一階段研究中對植物“類型”的預想,為他的研究確立了一個新的方向。為了比較各種生物的不同,首先要比較同一個生物的各個器官的差異。歌德在意大利探索植物結構的過程已經顯示,最讓歌德關注并作為自然的普遍規律進入歌德視野的,是植物器官的變化規律。因為歌德意識到,這一規律,亦即生物形態的形成與變化的規律,對于生物的一切其它特征都具有基礎意義。

歌德在《植物形變論·導言》里寫道:“每個人,只要稍微注意觀察植物的生長,就會注意到,植物的特定外在部分有時候會變化,并且會全部或者或多或少地轉變為下一階段的那一部分的形態。”[Goethe 1982,Bd.13,S.64]這意味著,歌德所關注的變化,不是跳躍或者劇變,確切地說,他指的是一種漸變,也就是通過一些中間階段向下一階段的形式過渡。歌德注意到,自然過程并不總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植物形變論·花蜜》)[Goethe 1982,Bd.13,S.79]。歌德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在發展中的“緩慢過渡”,隱含著具體形態上的無數可能性,他說:“我們認識了形變的規律,根據這一規律,它[自然]借助一個部分來產生另一個部分,通過對唯一一個器官的種種變化,來呈現各式各樣的形態。”[Goethe 1982,Bd.13,S.64]于是,他“把這種作用,亦即通過同一個器官向我們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態,稱作植物的形變”[Goethe 1982,Bd.13,S.64]。這就是歌德形變論思想的核心。這種見解在生物種系學上就是“同源說”。對于本文此處關心的發展問題來講,“過渡”亦即“漸變”,是歌德形態學思維中的一個重要思想,為他的形變論打上了標志性的烙印。

歌德后來發現,他通過觀察植物發現的上述規律,也適用于動物學、光學、色彩學乃至地質學和氣象學領域。歌德認為,正如植物世界顯示的那樣,各種現象之間基于形變規律而具有“秘密的親緣關系”。這在色彩領域表現得更加突出,例如,歌德自制的圓形色圈清楚地顯示了各種顏色之間的親緣關系,它們組成了完整和諧的色譜。同時歌德認識到,很難在不同變化階段之間,畫出明顯而確定的界限,因為各組相鄰顏色之間的關系是持續的、過渡性質的。這就恰好象征著,“現象的變化,是漸變性的。”[Goethe 1887-1919,II,Bd.l,S.134]從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水成論關于地球發展史的解釋之所以對歌德頗有啟發,是因為比起火成論,他更喜歡巖石形態的統一特點和水成論倡導的漸進而和平的發展模式。在色彩研究中,歌德還發現,各種顏色本身并不是“業已完成的,而是仍在形成中、變化中的顏色”[Goethe 1887-1919,II,Bd.1,S.57];相反,牛頓“把光的色散圖像看作業已完成的、不可變化的顏色,可實際上它還是一個處在形成中的、總在變化的顏色。”[Goethe 1887-1919,II,Bd.2,S.58]因此歌德斷言:“一切形態……絕不會保持不變,絕不會靜止不動或是終結性的;準確地講,一切都在永遠的運動中搖擺不定。”[Goethe 1982,Bd. 13,S.55]

如此一來,歌德就為自己的有機論思想確立了一個根本的發展原則。從而可以說,歌德的形變論就是對他的發展思想的形象化演示。這個思想把一切都看作運動的,把每個狀態都解釋為動態的,把每個圖像和形式,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自然現象,都理解為處于不斷的形成與變化之中。當然,由于歌德的發展思想源于生物形態學,所以不言而喻,這個思想隱藏著一個關鍵的前提:每個形態或者每個事物都是一個有機體,是由各組成部分按相應的目的構成的整體,這些部分之間存在內在關聯。

我們知道,歌德在其自然研究實踐中,認識了植物和脊椎動物的結構模型。他發現,這些基本形態即“類型”本身,也是有可能發生變化的。于是從1796年起,歌德就把“形變”和“類型”概念融入了他的生物形態學思想框架。它們同時也成為他的形態學方法論基礎。歌德定義說,凡是有形態的事物,“從基本的物質和化學元素,直到最富有精神的人的外表”[Mann 1992,S.30],也就是說,在整個自然階梯上,都有形態學在起作用,在形態學視角下,一切造物都呈顯出其所屬類型的形態:在運動、變化和消失的過程中,萬物呈現于我們的肉眼和精神之眼。

總的來講,歌德所說的“類型”描述的是同類生物的所有不同個體在形態結構上的共同性和統一性。它代表一種集中的、典型的、普遍的、確定不變的因素,一種模式化的結構因素。而“形變”描述的是生物個體以各自所屬的特定類型為依據,發生變化的過程及結果,顯然,它所代表的是生物形態的多樣化和靈活多變的原則。可見,“類型”和“形變”具有相互依存的關系:類型只能通過在個體中由形變產生出的具體形態顯現出來,而形變也不可能超越出類型為之設定的相應界限。對歌德來說,在這兩個原則的關系中占統治地位的交互作用,構成了自然界里的全部現象的具體內容。歌德試圖借助他的形態學對這些現象予以把握。

四 發展的動力與方向:極性與升華

在歌德的自然研究中,“極性”(Polaritat)和“升華”(Steigerung)這一對概念也具有廣泛的重要意義。歌德用它們來指包括生命在內的自然事物所具有的自我能動的發展與分化能力,說它們是“自然的兩只巨大的驅動輪”[Goethe1887 - 1919,II,Bd. 11,S.11]。歌德將極性定義為“兩種甚至多種因素堅定地統一在一起的現象”[Goethe 1887-1919,I,Bd. 47,S.16]。他指出,極性概念的一個最顯著的具體化,就是物理上的吸引與排斥作用,例如決定地球與宇宙關系的引力與離心力。為此他說,物質相互處于“不斷的吸引與排斥”狀態。在他看來,推動世界及其各部分發生不斷的、無計劃的形態變化的力量,正是源于極性原則。歌德認為,升華原則的作用在于,為這種發展確定方向:蘊含于一切物質中的精神對豐富多樣的各種可能性,進行有意義或者合乎目的配置和實現,從而使這種演進過程“始終追求一種上升趨勢”。于是,從混亂中就形成了多樣化的、可感知的結構和理智的自然秩序。據此,極性和升華是一種象征。就此而言,青年歌德就已經具有一些朦朧的極性思想。在《詩與真》第八章里,歌德以回顧的視角描述了自己早年的有關見解。他從上帝與魔鬼之間的兩極對立關系推知,世界的產生過程是一個無限的多樣化進程,善與惡雖然相互對立,但卻是同一整體的組成部分。從而這個對立關系也是《浮士德》中上帝與魔鬼圍繞浮士德靈魂之間的賭賽的動力。[殘雪2000]

后來,歌德的自然研究為他的極性思想提供了具體的參照——磁現象和電現象。這兩種現象在當時還沒有被看作統一的基本物理現象。對歌德來說,它們象征著彼此對立的、借助看不見的磁場彼此作用而又相互指涉的兩極,象征著堅定的多樣性與根本的統一性。接著,歌德又在化學研究中發現了氧化和還原這一組兩極對立現象。歌德大約是在1791年的《光學論文集》里首次表述了其極性思想。研究光學使他發現,明與暗的對立與結合會產生色彩現象。于是,他把這種知識移植于他的生物學中:“緊張就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本質呈現出的看似中性的狀態,它充分準備著,伺機自我彰顯、自我分化、自我兩極化”[Goethe 1960-1978,Bd.18,S.642]。歌德還以兩極之間的吸引與排斥為紐帶,把自己的思想與牛頓和康德的宇宙物理學上的“遠相互作用力”聯系到一起。他為此寫道:

康德的自然科學中有一點不容我忽視,那就是:引力與斥力屬于物質的本質,在物質概念中,這兩者彼此不可分離;由此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原始極性”(Urpolaritat),它滲透并推動現象的無限多樣性。[Goethe 1887-1919,I,Bd. 33,S.196]

既然極性概念獲得了哲學上的原則性意義,歌德當然就會用它來支持自己的色彩研究。所以歌德會認為,色彩產生于明與暗之間的極性關系。盡管青年歌德的思想已顯示出將矛盾或對立面綜合化與和諧化的傾向,但只是在自然研究中,他才借助極性概念把自己當年那種朦朧的感覺確定下來。歌德起初只在自然研究領域使用極性概念。后來他逐漸認為,極性概念不僅局限于自然界里的有機和物理過程,還可以推而廣之,于是他說:

忠實的自然觀察家,即便其在別的方面思維方式很不相同,他們也會贊成:一切現象,我們遇到的一切現象,必然是,要么暗示著一個本源性的、可能結合的分裂傾向,要么暗示著一個指向分裂的統一傾向,并以這種方式呈現自己。讓統一者分裂,讓分裂者統一,這就是自然的生命;這就是世界的永恒的收縮與擴張,永恒的結合與分離,就是世界的呼與吸。[Goethe 1982,Bd.13,S.488]

如果我們認為,歌德懷抱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恐怕這一段話算得上最好的證明了。他進而在筆記中提示道:“我們與對象,明亮與黑暗,肉體與靈魂,兩個心靈,精神與物質,上帝與世界,思想與擴張,理想與現實,感性與理性,想象與理智,存在與渴望;——身體的兩半,左右,呼吸,物理經驗:磁石。”[Goethe1887-1919, IV, Bd. 22,S.321]

就這樣,歌德從簡單的物理現象演繹出了各種他在自然界里發現的二元對立。甚至在情感領域和兩性關系中,他也看到了極性現象:“磁石的秘密,為我解釋!沒有比愛與恨更大的秘密”[Goethe 1960-1978,Bd.l,S.428]。或許可以說,愛與恨是歌德通過其自然研究對極性關系實施的最后也是最高級的一種普遍化。

在1780年代末期,歌德通過鉆研植物學和比較解剖學認識了升華原則,它解釋了發展的方向。這就極大地拓展了他的極性概念。此后,歌德不僅用極性概念描述了分化傾向,而且用升華概念表達了生物種類乃至整個自然的不斷發展傾向。具體而言,歌德用升華來描述事物普遍的向上發展趨勢,這種趨勢不同于植物的纏繞或螺旋生長趨勢。歌德認為升華概念在物理學中也有用處,于是用它來解釋明與暗因極性關系產生的顏色在質量和強度上的變化趨勢,他指出:“升華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寓于自身內部的對色彩的追求、滿足和遮蔽”[Goethe 1887-1919,II,Bd.1,S.211]。1807年3月24日,他甚至對自己的秘書和好友里默爾(Friedrich Wilhelm Riemer, 1774-1845)說:“升華規則也可以運用于美學和道德方面。”[艾克曼輯2002,頁263]歌德接著以現代的愛為例,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此處不妨順便指出,我們也可以從歌德所代表的古典人道主義的意義上來理解升華問題。這涉及到人的塑造問題,因為歌德和席勒曾共同嘗試,通過戲劇或對戲劇觀眾的教育來實現這種塑造目的。在歌德的文學創作中,極性與升華原則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如果說浮士德是融兩極于一身,兩個靈魂于一胸的形象,那么在許多別的作品中,極性規則都是借助成對的人物來體現的,例如維特與阿爾伯特,塔索與安東尼奧,普羅米修斯與厄庇墨透斯。不僅作晶內部有極性與升華原則在起作用,具有強烈的歷史意識的歌德也清楚地看到了,他的不同作品之間也顯示出一種升華現象。他曾暗示:塔索是升華了的維特[艾克曼輯2002,頁263]。為此,歌德還把一系列反映了自己自然觀和世界觀的詩歌編為一組,題為“上帝與世界”( Gott und Welt,1817) [Goethe 1960-1978,Bd.1,S.533-561]。其中就包括兩首著名的教育詩:《植物的形變》和《動物的形變》[莫光華2009]。它們首次表達了升華的本義,而另一些詩則用佯謬的方式表達了極性原則。

由此可見,就其實質而言,極性與升華原則講的是事物的運動和發展規律,從而成為歌德觀察和理解生命運動的基本前提。在此意義上尤其重要的是,歌德所說的極性運動并不是一種同級別的簡單重復,因為極性運動中的分與合都是在逐漸上升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就意味著,一切生命都在通過生長而自我升華,所以每一次的兩極結合也同時意味著一次升華。這種自我升華的趨勢是自然物普遍具備的。對植物而言,這種升華則表現為葉子最終變成花朵、樹冠,對動物而言則是大腦的產生;而在整個自然界,就種種形式的發展變化來說,升華的最終表現就是“美”。如是觀之,每一個個體在其發展過程中,其現象形式都是美的,同時也體現著其所屬類別的形態變化規律,通過這種美的呈現形式,生物也在悄然彰顯其內蘊的自我升華趨勢。由于歌德把這類能夠彰顯造型規律的呈現形式,稱作“原始現象”(Urphanomen)。從而美也是一種原始現象,因為恰好在原始現象中,隱蔽的自然規律得以呈現給直觀( Anschauung)。于是我們就觸及了自然研究與美學和藝術的關系問題,并且在此意義上,歌德的上述自然觀確實可以被視為一種“自然美學”。

在此問題上,正如歌德描述的那樣,他起初“從詩學到造型藝術,從造型藝術過渡到自然研究”,然后又在適當的時候,“通過生理顏色,通過生理顏色引起的全部道德和美學效果,發現了那條回歸藝術的道路。”[Goethe 1887-1919,II,Bd.4,S.308]這個過程清楚地證明,歌德的美學、藝術以及自然思想不像席勒和德國自然哲學家那樣,主要是借助基于概念設置的邏輯推演獲得的,而是始終來源于他的自然研究。

參考文獻

Baumann, G.1996. Goethe - Ungetielt. In: Ein unteilbares Ganzes - Goethe: Kunst und

Wissenschaft. Freiburg: Verlag Rombach.Fischer, H.1950. Goethes Naturwissenschaft. Zurich: Artemis-Verlag.Gadamer, H.G.1 947. Goethe und die Philosophie. Leipzig: Volk und Buch Verlag.Goethe, J.W. 1887-1919. Werke. Hrsg. im Auftrage der GroBherzogin Sophie von

SachsenGoethe-WA). Abtlg. I-IV. 133 Bde. in 143 Tln. Weimar: H. Bohlau.Goethe, J.W. 1909-1911. Gesprache. Gesamtausgabe. Begrundet von Woldemar von

Biedermann. Neu herausgegeben von Flodoard von Biedermann u.a. 5 Bde. Leipzig: F. W. v.Biedermann.Goethe, J.W. 1947-2011. Goethe. Die Schriften zur Naturwissenschaft. Vollstandige mit

Erlauterungen versehene Ausgabe im Auftrage der Deutschen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e begrundet von K. Lothar Wolf und Wilhelm Troll. Hrsg. von Dorothea Kuh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无码37.|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欧美日韩9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浪潮Av|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浪潮Av| 91国内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欧美一道本|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理论片一区| 欧美区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资源|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日韩二区三区|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导航|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国产成人夜色91| 99视频在线看|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字幕色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色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欧洲亚洲一区| 国产91在线|日本|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资源| 69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亚洲网|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毛片基地视频| 99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