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在第4期的《雜文月刊》上撰文指出,說到德國人對秩序的迷戀,曾經有一個笑話:某電視欄目在德國城市街頭放置了兩個公共電話亭,一個寫“男”,一個寫“女”,然后工作人員躲在暗處觀察眾人的反應。整整一天下來,男人進男電話亭,女人進女電話亭,即便有時一邊空著,而另一邊在排隊,從無例外。正當工作人員準備收工時,例外出現了,一個男人在男電話亭等了五分鐘后。終于忍不住鉆進了一旁空著的女電話亭。工作人員如獲至寶,趕緊跑過去采訪,發現原來是個法國人。沒有例外,一切都在秩序中!可問題在于,并非所有的“例外狀態”都能輕易地被排除出整齊劃一的秩序。“摩西十誡”第八條宣稱“不可偷盜”,可是,電影《一九四二》告訴我們,饑饉之年,餓殍遍地,官府見死不救,奄奄一息的饑民明火執仗地去大戶人家開倉搶糧,面對此情此景,有誰能夠拍著胸脯輕率地斷言這是不道德的行為?當例外成為常態,進而創造它自己的法律和制度,極權就無可避免。也許正是因為深受例外狀態和非常政治之苦,戰后的西德憲法里有一條文明確地指出:“面對試圖廢除這個秩序的任何人,所有的德國人,在沒有其他可能救濟的情況下,都擁有抵抗權。”萬幸的是,到目前為止,德國人,一切都在秩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