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蕾蕾 崔薇
【基金項目】(教改項目)依托工程專業優勢,獨立院校應用英語專業(工程翻譯方向)建設研究(2014YYJG08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22-02
教育部2003年出臺的《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規定:獨立學院應主要面向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努力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社會和人力資源市場急需的短線專業。時至今日,翻譯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然而,據統計,到2013 年我國翻譯人才無論從數量、質量還是人才培養方向都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目前國有企事業單位在職專業翻譯人員不足 3 萬人,高端中譯外人才嚴重匱乏,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瓶頸[1]。我國培養的翻譯人才無法適應國內外翻譯市場,在國際翻譯人才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2009年我國翻譯市場超過 60% 的翻譯業務被外國翻譯公司拿走[2]。市場需求為獨立學院翻譯人才培養提供了契機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如何培養符合社會職業需求及崗位資格要求的合格翻譯人員,成為獨立學院突破瓶頸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工科獨立學院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
工科院校在培養工程翻譯方面的應用型英語人才方面具備學科優勢:首先工科院校的學科設置與市場緊密相關,更能適應社會經濟建設和就業需求,這種緊貼社會脈搏的專業設置為英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優化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次工科院校豐富的科學與工程教育資源,更是為具有工程特色的英語復合型人才的跨學科學習提供了一個便利渠道;再次,工科院校的學生受其環境影響更具有創新性,邏輯思維能力更強,通過英語專業知識的訓練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到了工作崗位能更好的適應所承擔的工作。
PACTE(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曾提出翻譯能力有五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雙語能力,非語言知識能力,翻譯專業知識,工具能力,策略能力以及認知因素和態度因素。這就意味著一個合格的翻譯人員要有夯實的雙語基本功,同時還必須掌握一門或幾門專門領域的新知識。面對翻譯任務時要對文本和標準有足夠的敏感性。合格的譯者可以被稱作“百事通”,雙語知識、百科知識、專門知識、術語知識等全部具備。工科性質的獨立學院依托工科院校的優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增強工程翻譯知識的學習以及工程翻譯實踐的訓練,培養合格的工程翻譯人才。
譯者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翻譯專業教學模式的目標,國內外很多學者就此提出了多種翻譯專業的教學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翻譯專業的良性發展。Nord 提出一種以職業化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他認為對某一給定文本,要能分析其功能、主題、論說順序、所使用的非語言因素、措辭、句法、風格、語氣以及要達到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幫助,特別是在學習初期階段,來保證學習任務不會偏離正確的方向。Vienne 和 Gouadec 提出了情景法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中,真實的翻譯任務被引入翻譯課堂,翻譯任務最好是由課任教師親自參與的翻譯任務組成,這樣教師可以在訓練過程中組織真實的現場,使翻譯過程變得更加逼真,理論和實際有效銜接。翻譯教學模式已經從教師以“教”為主過渡到學生以“練”為主。因此工程翻譯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注重以學生為主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培養。
(一)英語綜合知識學習
在這里綜合知識的學習除了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詞匯,語法,閱讀的學習外,最重要的是,跨文化能力的學習與提高。眾所周知譯者不能簡單地將文本字面意思從一種語言帶入另一種語言。要想讓目的人群真正理解翻譯出來的文字,譯者本身必須具備融入到特定人群中的本領,這正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開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特點開設此類課程,使其攝取西方人文、歷史、地理風俗、宗教等方面的文化知識,提升語言的綜合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翻譯知識學習
翻譯知識學習是學習的主要部分,包括翻譯基礎理論、筆譯、口譯等基礎課程。學院可以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自編即適合學生水平又適合工作崗位需求的教材,每位任課教師都可以在教學中不斷充實自編教材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材料。
(三)專業知識學習
專業知識學習是翻譯課程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而且可以彌補學生不同領域專業知識的不足,為其迅速適應職業要求做好準備。專業知識的學習包括土木結構及工程造價等,以專業術語學習為主導,使學生不斷增加專業術語方面知識的積累。此門課可以設為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未來就業規劃選擇相關課程。
(四)翻譯實踐積累
在學習的初期階段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業,作業完成之后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討論翻譯過程中詞,句,語法的選擇,在此過程中培養他們對所翻譯文本的敏感度。隨著翻譯訓練的不斷積累,老師可以模擬設置真實的翻譯現場,或為學生們聯系實踐機會,實現教學與實際的真正對接,為其畢業后走向職場打下基礎。
三、結語
獨立學院的發展不應僅依托母體的優勢,而要積極地探索出一條適合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的應用型專業翻譯人才培養之路,以工科為背景的院校應充分發揮工科院校的優勢,合理設置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將翻譯基礎知識學習與專業知識學習有效結合,培養社會急需的工程英語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顧維忱.關于改進高校法律翻譯教學機制的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77 -80.
[2]趙淑元.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5):123-124.
作者簡介:
容蕾蕾(1982.-),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崔薇(1982-),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