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玲玲
過去在體育教學中一直比較偏重于傳授各種運動技能和技巧的練習,至于如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堅持參與體育活動,則很少考慮。社會的發展不允許我們的體育教學原地踏步,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創新和改革。因此,如何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個性得到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上進行改進和改變。對此筆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結合教學實踐經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個性
過去,不少學生在體育課上無精打采,課外活動中卻生龍活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傳統的教學模式:體育課的主要任務就是用來抓課堂組織紀律性,隊列操練、隊形變化,指揮學生做各種徒手操。這種“令出必行”“軍令如山倒”的軍事化操練教學,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中。無論學生有什么想法,唯有服從教師的意愿和指揮。試問在這樣的氣氛下的體育教學誰還會感興趣呢?教學效果又將如何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和主動地參與才可能是有效的,只有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樹立堅定的自信心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各種姿勢的走”時,課一開始就創造出一個新的教學情境(以生動的語言伴隨著悅耳的音樂):“小朋友,這里是一座美麗的大森林,到處是樹木、花草,陽光照射在各種小動物的身上,聽鳥兒在樹上歡快地歌唱,歡迎我們的到來……”然后,教師抓住低年級小學生想象力豐富、興趣廣泛、模仿力強、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不失時機地啟發:“小朋友,森林里的動物現在都出來活動了,哇!多熱鬧,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學動物走路的姿勢好嗎?”隨著語言的描述,通過教師和學生一起親身實踐(扮演各種動物角色),一方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達到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面臨新情景、新感受、新發現時,積極地進行探索、感悟和體驗體育課樂趣,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主動學習、樂于學習的目的。
二、創設自主、合作的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體育教學理論強調的是教師的教,至于學生怎么學并不重要。換言之,教師重視的是“跟我做”。學生所做的動作和教師所做的一樣,學生可以知其然,但可以不必知其所以然,只要“依樣畫葫蘆”,就被認為是最好的教學效果。從學生的技術動作中完全可以看到教師的影子。這種重技能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教師雖然是知識的擁有者,但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和啟迪者。教師在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將學生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識經過自己的加工傳遞給學生。在課堂上學生完成知識的傳授后,可以利用課堂上的知識進行創新。如我在上“通過障礙物跑”一課時,當完成了通過用器材設置障礙物跑的練習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能力,用身體姿勢(如兩個同學手拉手搭成“山洞”或是搭成“小橋”等)代替器材搭建成障礙,由每組的小組長帶領其組員討論如何變換不同的姿勢,進行爬、跑、跳、鉆的基本練習,并且在各小組中進行比賽。這樣的方式既消除了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又營造出了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境。輕松、愉快的新學習環境,完全賦予了學生獨立自主的權利,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在教學中創設這種新的方式,能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有目標、有追求地進行學習。
三、因地制宜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參與活動的基本動力之一。然而往往因為體育器材、設施配備不完善等具體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興趣。如足球、籃球運動具有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小學都是沙土地、水泥地,而且操場較小,學校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不得不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限制這些體育項目的開展。因此,與其期盼教材的改革和教學設施的改進,不如因地制宜,在教具和教學上加以改革和創新。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教具,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其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通過這些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參與意識,使其有足夠的自信心投入到日后的學習中去。
四、盡量放手,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動”,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能后,要盡量讓學生“動”起來,鼓勵他們體驗、創新?,F在的學生受社會的影響,認識的事物逐漸增多,也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他們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對新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創新意識特別濃,做任何事都會加入自己的意識和見解。因此,教師要盡量放手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結合想象創造出的新的東西運用到學習中,這樣,他們才會知道自己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合理。如在一次課上,我讓學生自由創編游戲進行活動,有的學生玩“跨步子”,有的學生玩“警察捉賊”等游戲……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當學生選擇學習方法,參與發現自己的學習資源,闡述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自己承擔選擇的后果時,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從事有意義的學習?!睂嵺`證明,這類參與學習比消極學習有效。通過這種方式既體現了因材施教,同時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著名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強迫是最糟糕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發現真理?!边@些觀點提示我們,教師應該是教會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使他們被動地接受。通過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思想的挑戰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們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和實踐,從而使我國的體育課程與教學走上一條適應21世紀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康莊大道。
(江蘇省昆山市柏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