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相虎
在信息社會條件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經常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到各種時政信息,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也會需要提供不時更新的時事資料,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而時事資料就是思想品德課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種有效資源。但在時事資源運用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關注和思考。
一、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運用時事資料經常出現的問題
(1)隨心所欲,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系統指導。大量的時事資料為思想品德課程提供了備選的材料,不少教師認為時事資料的使用能起到相當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但對時事資料如何在教學中運用還處于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對時政資源缺少必要的比較和篩選,使引進的時事資料多而雜,有的不符合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些偏離教學的主要目標,不能更好地配合教材內容。更有些教師主觀地對時事事件進行評述分析,有時會無意識地傳達給學生錯誤的訊息,造成學生思想認識上的誤區,或只注重講解考試有關的時政內容或印發考試有關的時政材料,純粹變成應試教學。
(2)流于形式,忽視時事資料對教材的穿針引線作用。時事教育與思想品德課教學應是相互融通、相互滲透的,因此,時政資源在課堂上運用時應該與教材完美結合,課堂教學中不能有明顯的割裂現象。但有些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將時事資料信手拈來,懶于問題的研究。有的僅把時事新聞用于課前的導入或者課后的補充,不考慮時事對教材的穿針引線作用,對時事熱點的關注流于表面,沒有合理地利用時事熱點與教材的有效結合對學生進行系統、專題講座,或者只把國內外時政要聞當作故事講述,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等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特點,要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主體的功能,充分開發和利用時事資源使之與教材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學用結合,使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恢復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3)疑為作秀,缺少長期積淀和不斷發展的過程。有的教師將時事資料與教材結合教學的實踐還只是偶然性、暫時的。以我縣為例,凡是參加公開課或比賽的政治課堂,多數能積極利用時政資源,課堂表現比較生動的,是人文的,顯得開放而有活力。但在平時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固守著教材,重復著“教教材”的舊故事,甚至抄舊教案,照搬教參等。非畢業班思品老師對于時政資源利用較少,教師課堂教學以書本為主。大多數畢業班教師基于中考的導向作用,比較關注時政材料。這樣的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有點顯得附庸風雅,是對外“作秀”的美麗形式,缺少了長期積淀和不斷發展的過程,自然也難以產生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質性的效果。
二、時政資料與思想品德教材有效結合是提高思品課質量的必然要求
時事資料與思想品德教材有效結合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時政教學與思品課程教學結合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1)相關性。所謂相關性是指要求課堂教學采用的時政資源內容應當與相應的教材教學內容需要相關,有助于學生課堂能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時事資料是否有用、是否有價值,在于其是否與教學內容理解、運用的需要相關聯,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果。一般認為,具備與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時政資源在保證及時性的前提下,具備補充和完善價值。即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教材,起到“從實踐中來,到指導實踐中去”的效果。選擇時事材料要有利于實現教育的理想和辦學宗旨,反映社會的發展需要和進步方向。
(2)可理解性。所謂可理解性要求選用的時政資源應當清新明了,便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運用。可理解性要求選用時政資源時應挖掘與教材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容易與材料中人物進行角色互換,可增強學生關心時事的自覺性。選擇時事材料要與學生學習的認知水平相一致,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所選的時事材料應該生動有趣,體現生活化、通俗化,貼近學生的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引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輕松掌握知識。要通過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時事資源事例,與教材中看起來深奧難懂的知識,進行有機地整合,使課堂教學親切有趣,易于理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及時性。所謂及時性要求教師對于當前發生的,學生們討論的熱點時事資料及時有機地穿插到課堂中,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感和新鮮感。
(4)正向性。所謂正向性要求教師在選用時事資料時,要注意材料的正面引導作用,絕不能過多使用渲染陰暗面的負面資料,在講法制的時候,也不能選擇那些過于暴力的、恐怖的、血腥的圖片資料等。
三、時事資料與思想品德教材有效結合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整合一些與課本內容相對應的時政資源,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以幫助學生理解書本,拓寬知識面,提升學生理性分析問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能力。時事資源與思想品德教材要有機結合,就必須細化、活化、趣化教材內容及時政資源,必須從優化策略入手。教師在確定選用時事資料時,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從實現教學目標的角度看,要考慮所選的時事資料是否與教材內容一致或補充教材有利于形成積極的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是否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②從相關性角度看,要盡量將多類型的時事資源與教材類型融合在一起,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③從可理解性角度看,選用的時事資料,應該隨著學生的成長,心理的逐漸成熟和知識、閱歷、經驗的不斷增長,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④從實踐角度看,要有利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從師生的實際出發,以教材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篩選好時事資源,提高整體的價值,達到優化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目的。在科學的系統指導下,有機地整合時事資料,擴展和提升現有的思想品德課程資源,與其他學科和技術優化組合到一起,思想品德課堂就一定會煥發勃勃生機,較好地實現課程目標。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望直港鎮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