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磊
穿戴科技產品—驚艷再見,只余平庸
以前,能做出一款穿戴科技產品出來,足夠讓人感覺到驚艷了,大家會想—原來科技還可以這樣玩。但是,經過這兩年的反復炒作,穿戴科技已深入人心,大家對穿戴科技產品的要求不再是有無問題,大家需要的是—憑什么打動我穿戴上這些勞什子。今年的CES 2014,穿戴科技繼續紅火。知名的,不知名的,參與進來的廠商越來越多,但給筆者的總體印象是—驚艷再見,只余平庸。廠商們都想進入這個行業,先占一個坑,同時把自己的的優勢利用起來。
之所以說CES 2014上穿戴科技產品持續紅火,主要體現在傳統消費電子大佬們紛紛參與以及參展產品數量又創新高上。比如Garmin 的Vivofit健身手環、索尼的Core健身手環、Razer的Nabu智能手環、中興的智能手表,還有英特爾的健身手環等。然而仔細觀察,無論是手環還是智能手表,產品差異化非常有限,計步器、心率測試與睡眠監測等功能,大家都有,不外乎就是誰家的外觀做得好看點。這次展會上,沒有一款穿戴科技產品,取得革命性應用場景,且被市場和公司一致看好。
此外,主導穿戴科技市場走向的,還是海外市場,雖然過去一年很多中國的IT企業也開始涉足智能硬件,但是筆者在CES 2014上看到,搶風頭的絕大部分還都是國外廠商。為什么會這樣?Omate總裁邵國光打趣說:“畢竟是人家主場”。但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國內市場仍然停留在炒概念階段,比如一位剛剛從CES 2014現場回來的媒體朋友跟筆者說:“華為智能手表還非常初級”。
智能家居—創意十足,來勢洶洶
想象未來尋常的一天:清晨,智能鬧鐘在你的淺睡眠時間而非預設時間喚醒你;起床后,衣櫥里的衣服會根據你當天的活動進行推薦搭配;打開手機,你會收到家里燈泡發給你的短信,告訴你燈泡壽命將盡該及時更換了。這些科幻般的應用場景不再是夢想,在今年的CES 2014上,繼穿戴科技之后,智能家居概念來勢洶洶。和穿戴科技不同的是,智能家居這個坑在多不在“深”,各種智能家居產品概念滿天飛。
在本次CES 2014上,穿戴科技產品苦惱于同質化嚴重,大家都在為說服消費者戴上自家產品而絞盡腦汁深挖功能。而智能家居幾乎是全面開花—生活中的某個常用物品都有可能被重新定義。我們看到了飛利浦的智能電燈泡系列、Kwikset Kevo的藍牙智能門鎖、LG的裝載有Android系統的烤箱,三星的全線智能家電產品、甚至Powertech的智能插線板等。和穿戴科技產品相比,智能家居天生易于被消費者接受,因為它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某個常用物品,只是隨著智能元素的加入,變得更加智能。與手機進行搭配后,人們甚至可以采用遠程或自動化的方式來控制它們,讓這些物品變得更加聰明、可靠。
今年的智能家居開始出現從“控制”到“應用”的轉換。如果你認為上面提到的插座、燈泡、門鎖以及你所見過的各種智能家電產品中,最體現所謂“智能”的方面僅僅是一種控制方式而已,那么在今年的CES 2014上,智能家居從“控制”到“應用”的轉換會讓你眼前一亮。比如,LG的RFID無線食譜技術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使用中,首先你要給你的食物分配一個標簽,然后你家中的電器(比如烤箱、電磁爐等)也要分配不同的標簽,兩者之間碰觸完之后,相關的顯示終端就會給出具體的烹飪細節。舉的這個例子只是一個簡單智能家居實例應用而已,相信這種真正智能化的應用方式將會成為未來智能家居中的一個亮點,未來還會有更加新奇的應用出現,非常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