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互聯網用戶瀏覽網站時,是點擊按鈕或者鏈接從一個頁面跳轉到另一個頁面,有意識的跟網站發生交互行為之后留下行為信息。但是物聯網卻能在用戶還沒意識到的情況下就完成了信息的搜集。物聯網的世界就像是充滿了隱形的按鈕,當用戶進入某一特定場景就會觸發相應的按鈕。小到信用卡刷卡器,大到整個房間,它們都能感知你的行為并做出相應的響應。
當然,這些隱形按鈕的功能并不僅僅是開關這么簡單。物聯網公司將我們每次觸動按鈕的時間,還有觸動按鈕之前的行為以及其他一些相關變量聯系起來分析,便能對我們的生活軌跡加以描繪。
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我們所有使用的任何產品都能通過物聯網對我們的行為進行感知及預測。比如冬日的早晨,房間能夠通過你的智能手環感知到你醒了,于是自動提升房間的溫度,關閉安保系統,并貼心地為你煮上一杯咖啡,這靠的就是預計算。隱形的按鈕以及其他相關的信息可以使得這些智能設備不僅可以滿足的你需求,還能預測你的需求。Google Now就是展現這個技術潛力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你開始使用它時,你的郵件、聯系人、日歷、社交媒體、瀏覽記錄和位置等信息都會被Google加以利用分析,進而向你推送你身邊發生的新聞,或者是你正在看的電視節目的信息。還有一些公司通過追蹤用戶的日常生活軌跡從而得到他們在不同時間最容易出現在什么地方,跟廣告商合作可以實現廣告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的精準推送。
蘋果公司也早就對物聯網虎視眈眈了,他們最近推出了一款名叫iBeacon的技術。iPhone和Android手機用戶可以通過它來準確定位自己當前的位置,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別。它就像是室內GPS,但是精度更高。這使得開發者在設計隱形的按鈕時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在未來,這種技術還極有可能會被內置到信用卡、衣服以及其他的可穿戴設備中—比如健身傳感器上與腕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