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瑜
從教多年,對于學生的教育從未間斷過,很多經驗在不斷地嘗試中積累起來,但是今年我卻遇到了一個難題。
下學期我接了初一(7)班,當時只是任教語文這門科目,半個學期下來,我對他們并沒有多深入地了解,只是對其中一些后進生有些印象,其中有一位叫F的學生是班級中的頭號問題學生。
轉眼9月份,我擔任了這個班的班主任,對于校領導的信任,我當然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也因此認識了這一位鼎鼎大名的F同學。剛開始也許彼此才接觸,沒有多大“沖突”。但是時間愈長發現他成績跟不上,行為習慣差,經常與同學起沖突,每次教育過后只能好那么一兩天,過了兩天又舊病復發,翻來覆去的表現讓我很是頭痛。于是我認為我單方面處理可能并不能起到效果,我打算聯系他的父母,想將問題讓雙方共同來解決。在聯系他父母之前,我向前任班主任詢問了他的有關情況,誰知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位同學的父母早在他小學時就離婚了,而且父母雙方又各自組建了家庭。離異家庭的孩子我也接觸過不少,但如此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該怎么辦呢?
我暫時打消了聯系他父母的想法,因為我知道離異家庭的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敏感的,于是我想先深入了解他的內心再做打算。我觀察了幾天他的言行,刻意找了一個合適的時間與他進行了一次長談。在談話中我了解到他爸爸在電視臺工作,很忙,經常要出差,在他小學三年級就經常不回家,我猜想也許就是問題所在。他母親是個體經營者,平時也十分忙碌。父母離異后,他判給了父親,但是父親兩年前又和另一位阿姨結了婚,并且生了個孩子。于是將他放在爺爺奶奶那兒,而母親對他也關心甚少,與他每周見一次面。聽到這我內心十分復雜,只能一再地開導他,讓他面對現實,既然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就更應該好好學習,因為自己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既然父母親不在身邊,那么你就應該靠自己,千萬不要對人生失去信心,厭倦學習,覺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我與他的深度交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意識上的偏差,學會了寬容別人,走出了心理誤區,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許是長久沒有得到別人的關心,這次的談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一下子變了很多,做事積極了,上課也主動舉手發言,與同學之間的爭執也少了。只是偶爾還有些小問題存在:比如作業不能按時交,容易忘東西,作業完成質量不高等,但是我認為他正在努力地改變自己。
11月初,學校舉行了期中考試,在結束期中考試的一周后,要舉行家長會了,但是他來向我請假,說他父親正好那天要出差而母親在醫院里。我相信他沒有說謊,于是讓他父親出差回來后到學校來找我,他答應了。我又順便問起了他母親的情況,我以為他母親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怎么了,誰知他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媽媽在醫院生小寶寶,預產期正好是開家長會那天。我明白了,前陣子他如此“放縱”的原因,唉,我不禁為這個孩子感到難過,父親一個家,母親又一個家,父母把他丟到爺爺奶奶那兒不聞不問,難怪學習和行為習慣會如此糟糕。
家長會后幾天,他父親來到了學校,表示了深深地自責。我也對他講了F從開學到現在的種種表現,并談了自己的意見:首先,作為家長,無論你是因為什么原因離異的,應該清楚,你們的離異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那么,如何才能將這種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我想,應該是和孩子多進行溝通,以達成共識,讓孩子明白,大人的感情雖然已經破裂了,但父母雙方都還是會一如既往地關心疼愛他的。無論如何,孩子是無辜的,我們應該明白,我們有責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因為,既然你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你就有永遠推卸不掉的責任。其次,作為撫養孩子的一方,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雖然你們夫妻離異了,但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他買什么,給他金錢就是對他盡到了責任。孩子是得到了許多物質,但是這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所以他們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太正常或是不太健康的心理。時間長了,孩子往往會迷失方向,沉迷于吃喝玩樂之中。第三,家長要負起責任來。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自己離異了,于是產生了孩子應該是由對方負責的念頭。即使最后孩子跟著自己生活了,也沒有起到應盡的撫養、教育的職責。置孩子于不顧,放任自流。現在有許多問題少年,都是因為父母離異而出現的。本來可能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孩子,但就是因為父母離異后,沒人管了,結果走上了邪路。這是一個人的悲哀,也是一個家庭的悲哀。
經過這件事以后,我也進行了反思,即如何對離異家庭孩子進行教育。
一是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父母離異的孩子不愿向別人說心里話,常期壓抑在心里,就成了一種心理負擔,會產生心理疾病。家長和教師應經常主動地接近他們,和他們談心,讓他們能夠把心里話說出來,排除心中的煩惱,用正常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二是在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和幫助。這部分孩子因父母離異,缺少父母的關心、愛護,所以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多給予關心,使他們在關心中感受到溫暖,增強他們對生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三是在學習上要多輔導、多鼓勵。學習成績差是父母離異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如果不及時輔導,久而久之,成績就會越來越差。這就需要老師多花時間,利用課余時間多輔導,上課時要多提問,多給他們練習的機會,平時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表揚、鼓勵,樹立起他們的學習信心。
四是培養一種愛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離異家庭的孩子往往會長期沉浸于父母離婚的煩惱之中,這時老師可以培養他們一種興趣愛好,讓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從而減少因父母離異帶來的孤獨和煩惱。
五是加強對他們的法制教育。家庭離異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不加強法制教育,這部分孩子是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給社會造成危害的。
總的來說,對離異家庭孩子的思想、行為教育,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耐心和愛心。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家長和老師要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用一顆永恒的愛心去說服、教育,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他們從一些不良的思想、行為中挽救回來,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的發展,快樂成長成才。
(江蘇張家港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