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紅
摘 要:幼兒的閱讀素養是促進其終身發展的重要能力,更是基礎能力。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閱讀素養對于幼兒的重要性。投放適切的閱讀材料是提升閱讀能力的基礎;創設良好的氛圍是提升閱讀能力的保障;構建多維的閱讀體系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搭建高質的閱讀活動是提升閱讀能力的動力,從而讓閱讀素養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基。
關鍵詞:閱讀素養;投放材料;創設氛圍;構建體系
幼兒在一生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借助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種自學能力都必須借助閱讀能力得以產生。因此,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關乎到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也是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
一、投放適切的閱讀材料是提升閱讀能力的基礎
古往今來,對書籍的褒獎之詞非常之多,可以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其中含有大量的知識信息和人生哲理以及豐富的情感元素。但對于幼兒而言,更為重要的是良好適切的語言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重要載體。在學前階段,幼兒對形象物體的感知效果更佳,他們在接觸的語言中一般都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代碼。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生活過程中投放相應的具有顯著特點和形象的閱讀材料,或者是一些關于圖書介紹的圖片等,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下更多地被物體所吸引。從而能夠擁有更多地接觸閱讀材料的機會,實現個性化的體悟與感知。在學生閱讀完之后,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表演引導學生進行匯報,從而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投放怎樣的閱讀材料,對于剛剛展開初步閱讀的學生而言具有極強的價值和意義。
二、創設良好的氛圍是提升閱讀能力的保障
著名教育專家皮亞杰曾經提出過一個重要的觀念,即幼兒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在與主客體相互交叉和彼此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的。尤其是在與客體交換過程中,學生對客體環境越發深入,學生的主動發展也就更加有效而快速。因此,教師對幼兒閱讀的引導不僅僅要注重閱讀本身,創設良好適切的語言環境其實也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工作。針對幼兒的年齡結構和認知特點,教師可以將季節的更替、動植物的成長規律以及幼兒自身的日常生活等與閱讀教育相結合,為學生更好地享受書面語言,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形成閱讀的體驗。
例如,筆者在教室通過掛圖的張貼、標語的設置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性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實現閱讀的有效提升。
三、構建多維的閱讀體系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
閉門造車、單打獨斗難以形成認知氛圍,良好的閱讀環境組成不僅要憑借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其中更重要的是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建立相應的人群閱讀體系。因此,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是閱讀主題進行高效持續閱讀的重要途徑。幼兒閱讀興趣的產生,其閱讀能力的發展絕對不能脫離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相互交往。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建立教師與學生良性的互動聯系,教師要呵護學生,讓學生在友好的氛圍中享受閱讀的愉悅。并在積極閱讀的過程中通過畫畫、角色表演、多種游戲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彼此交流,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學生享受真正的閱讀愉悅之感。另外,在師生、生生閱讀關系的基礎上,教師切不可忘卻另一種關系,即親子關系。教師要通過自身的特殊的角色,幫助學生與家長建立一種互動的閱讀關系。據各種研究表明:父母越早與孩子一起進行讀書,就越能激發孩子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孩子的閱讀面和知識面也就相對越廣。從這個角度進行審視,家庭環境及父母的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能力形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教師可以利用家長學校、家校溝通平臺等途徑對家長進行知識的講授,從而讓閱讀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四、組織高質量的閱讀活動是提升閱讀能力的動力
由于幼兒認知能力的有限,高效的有意注意持續的能力也相對較弱,如果沒有強烈有效的外在刺激,就不能有高質量的閱讀保障。而很多幼兒教師卻忽視這一點,僅僅注重引導幼兒進行閱讀,而閱讀之后的效果如何,閱讀的持續意識怎樣,教師則很少涉及。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幼兒的閱讀應該說無處不在,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就能開掘出合理有效的閱讀資源。教師可以調整學生閱讀的形式,借助不同的內容開展不同的活動,讓幼兒在娛樂中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檢查,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言語感知能力、提升想象能力和交往能力。并相機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從而促進他們和諧發展。例如,我班曾經有一次集體閱讀繪本《會走路的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及時創設師生之間角色對話的平臺,讓學生在感受生命的過程中真正走進繪本,從而深化對繪本的學習與體悟。
閱讀能力是生命個體素養的基礎工程,更是促發學生其他能力的重要平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有效的閱讀材料、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開展高質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營養,更在閱讀中豐富自我,成就自我,獲取終身發展的能力。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武堅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