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 要:口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搞好口語訓練有利于學生英語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口語表達非常被動,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缺乏語言環境,其次是聽英語的機會太少,再次是受怕說心理障礙的影響。基于此,教師針對這三個原因作深入分析探究,并與同行分享探討。
關鍵詞:學生;導練;口語
聽、說、讀、寫是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而“說”的技能更是難中之難。因為口才是語言能力全方位的體現,它不僅需要豐富的詞匯量,更是演講者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英語語法的訓練,也不能忽視了英語口語教程學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征出發,引導學生多接觸英語情境,更好地達到英語教學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創設“說”的氛圍
(1)注重模仿跟讀,夯實“說”的基礎。英語是一門語言,要學好語言,聽、說、讀、寫的能力至關重要。而“讀”更是重中之重。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豐富詞匯量,培養學生的語感,也能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現在所使用的英語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對英語的聽說和朗讀,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多聽、多讀,適當背誦重點句子和簡單的課文對話,夯實說英語的基礎。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后多接觸英語課外讀物,如《英語之友》《英語輔導報》等,適當將閱讀視野擴大。多看多讀,這不僅是學生擁有一口流利、地道英語口語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保證。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說”的興趣。情境教學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且寬松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置身于類似真實的氛圍中,更形象、更真實地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發現英語的存在價值,也能更深刻地記憶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設語言環境,調動起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在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形成運用英語的技能。以《陜旅版英語》中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部分為例,教師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參照書本的問題,也可以自己發揮的想象,組內同學輪流當記者針對迪士尼樂園之旅對Ktiiy進行采訪,這樣既復習了課本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的能力。
二、激發“說”的膽量
(1)多給孩子鼓勵和信心。一個孩子在輕松、和諧、沒有壓力的環境下,能有效消除學生害怕說錯、擔心受到嘲諷的心理障礙,敢于把英語從口中說出來。我們要利用學生這個心理特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培養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沒有顧忌地想說就說。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捕捉學生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進行表揚肯定,以表揚、鼓勵之詞讓學生從心靈深處產生改變自己的愿望,由不想說到想說,由不敢說到躍躍欲試,那么就能更容易地找到學生學習英語的突破口。
(2)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學生運用英語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尤其是表達能力欠佳的學生,或是有些后進生,總會在語法上、結構上或是發音上發生錯誤,教師不能因為一點錯誤而“堵塞言路”,而要寬容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并恰當地予以糾正。這既可以使犯錯的學生加深印象,又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熱情。
三、搭建“說”的平臺
(1)堅持Free Talk,給每位學生“說”的機會。每節英語課,我都會堅持在課前舉行3分鐘~5分鐘的自由談話,即Free Talk。雖然這僅僅只有幾分鐘的時間,卻能給每位學生“說”的機會,展示每位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最后再由教師給予指導性的點評,Free Talk就能成為加強學生英語口語訓練的有效措施。在這項訓練中,人人有機會參與進來,并在這短短的5分鐘內或多或少地有所收獲。
(2)組織對話表演,對每位學生實施“說”的訓練。教材中有很多精短且朗朗上口的對話,是學生參與課堂對話表演的好素材。教師可以在教授課文句型、句子之后,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課堂小表演,如表演對話、改編對話、自編對話以及試演短劇等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想要學好英語,口語是關鍵,因為這體現了說話者對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方方面面,是一個人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的基本能力。只要我們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按照語言學習的規律,不斷地加以循序漸進地訓練,就能使學生英語口才更上一層樓,達到較高的境界。
(甘肅省通渭縣隴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