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茗文
選SAT培訓班,最重要的是靠譜。問完六大問題,是不是你的款,自然見分曉。
只要是關乎命運的考試,中國學生向來卯足了勁兒,拼了命多考幾分。但SAT這個“洋高考”卻跟中國考試模式大相徑庭,虐足了大多數中國SAT考生。除了對付SAT,托福也是必須掃除的攔路虎,GPA(平均成績績點)的劍在頭頂懸著,校內課業不能放松,還有課外活動,各種競賽也不能落下,不然沒拿得出手的榮譽證書……
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這種四面出擊、多方平衡的學習節奏難度太高,基本上搞不定。好在中國教育培訓行業極度發達,各類SAT培訓機構正張開懷抱,等著拯救茫然無措的SAT考生呢。
可到底該投奔哪一個呢?讓我們先問六個問題。
老師,你能滿足我的要求嗎?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參加過培訓學校的學生對培訓機構的培訓內容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注重考試技巧的講解,一種是注重語言、邏輯能力的訓練。
對于英語基礎很好,詞匯水平較高的學生而言,從培訓機構獲得對SAT考點的提煉,出題思路的把握,獲得英文邏輯思維、提升語言能力顯得更為重要。SAT考了2220分的吳丹旸說:“其實我上培訓班就是想知道SAT到底考什么。”這類的培訓機構會針對學生的英語情況,有一個長期的能力訓練計劃,訓練更注重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又想在短期內取得成績突破的學生,可能更需要在考試技巧上下更多功夫。這類學生可以到主打技巧牌的培訓機構試試效果。學習SAT每個版塊中題目設置的類型,每個類型的題套用什么技巧去解決。但如果距離最后的SAT考試機會還有半年以上的時間,最好能注重英文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不僅僅限于考試技巧的學習。
老師,你有獨門復習秘籍嗎?
參加完SAT培訓后考試分數自然就高了?這是個偽命題。要想在SAT上取得好成績,完全依靠培訓是不夠的。為什么?算筆時間和金錢賬就清楚了。
基礎班、強化班的課時在80~120之間,按周六日各培訓5小時計,培訓周期也就是兩三月。周一至周五的學習,培訓結束后的學習都得靠學生自己來安排。將全部業余時間用培訓班灌滿,一是不太現實,二是對于個人復習的針對性恐怕有欠缺。全程一對一的輔導價格又太過高昂。因此,課余時間的復習安排非常關鍵。
但如果課余時間缺乏系統的復習方案,則可能事倍功半。如果能自行研發一個有針對性、全面而有效的復習系統,當然再好不過。但對于復習周期較長的學生而言,在復習資料的汪洋大海中很容易迷失。
多數培訓機構以培訓時間為節點,培訓完就看學生自己的理解吸收能力了,或者建議學生報下一階段的培訓班。當然與老師私交好的話,可以獲得更多的復習建議。有的培訓機構會在培訓結束時,向學生提供自己研發的復習系統,幫助其接下來的復習;少數培訓機構則直接將這一點變成培訓中的一個特殊服務,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方案。這一點在一對一的培訓服務中比較常見。
老師,你是哪個派的?戰斗力多少分啊?
選培訓機構其實主要是選培訓老師。考察培訓機構老師,要落實到目標班級的教課老師。在這個信息可獲取性較高的時代,一個培訓老師有什么樣的資歷和背景是容易查到的。那么應該重點關注培訓老師的哪些信息呢?
第一,學歷背景。如果培訓老師本身是通過SAT考試在美國上過名校,而且是學習語言學、文學專業,或在美國上研究生學習的教育學專業,這樣的老師在業界地位是比較高的。實戰考過SAT能使培訓老師有更貼近學生的同理心自不必說,強調專業背景的意義在于,學理工科的培訓老師可能會更傾向于關注考試的技巧而非語言能力本身;學習文學等專業的培訓老師對于英語語言的學術修養會高,對英美文學的把握更到位。這種學術修養會滲透到SAT培訓中,對于SAT最難的閱讀培訓非常有利。
第二,從事SAT培訓的時間長短。做培訓老師的時間越長,講課的技巧會更嫻熟,經驗也會更豐富,同時可考證的培訓案例也會更多,口碑好壞也容易知道。考察時間長短的意義還在于,培訓市場的晉升與淘汰機制。在這一行時間長、干得好的老師常常已經是某個層次的小頭目了,長時間干得不好則會被邊緣化。但培訓時間長短不一定與培訓能力正相關,業內的一個培訓老師曾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比如你在一個博物館里看到一幅畫,講解員會非常熟練地向你講解這幅畫是怎么回事,但如果一個藝術史的教授來講這幅畫的時候就會不一樣。在培訓老師的學養與培訓能力之間怎么打分,就得看學生的具體需求了。
第三,培訓老師的講課風格。可別小看這一點,有的學生會沖著某個培訓老師去報班,就是因為這個老師的講課風格符合自己的學習狀態和期待。幽默、思維活躍還是沉靜、有深度,種種不同會給學生帶來截然不同的感覺,直接關系學習效率和興趣。這一點可以通過學生口碑、查看講課視頻等方式了解。
老師,你家教材被盜版了嗎?
幾乎所有的培訓都有培訓資料,而有實力的培訓機構往往能開發出自己的標志性教材。能夠懂得學生的現狀,有針對性地開發出合理教材的機構,特別是有自己獨特的研發能力、教育理念的機構是比較好的培訓機構。
教材對培訓機構而言是培訓工具,是服務賣點,也是宣傳手段。而對選擇培訓機構的家長、學生而言,培訓教材也是個很好的信息收集器。培訓教材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培訓機構的能力。一本好的培訓教材在市面上會有較強的流通性,比如從盜版小販的書攤上能買到的一定是有口碑的培訓教材。逆推回去,這個教材的研發機構可以成為培訓機構的備選項。
老師,你的看家本領是什么?
現在許多培訓機構什么培訓內容都涵蓋,強勢的培訓項目會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能留住更好的培訓老師。因此,最好選擇SAT培訓是強項的培訓機構。有的培訓機構托福培訓特別強,但SAT做得卻不怎么樣。“我當時就是在新東方培訓的托福,感覺特別好,提升也很明顯,于是SAT就也報他們的班了,結果培訓的東西完全不是我想要的,上了兩次我就退課了。”吳同學現身說法。
現在各個機構的網站,客服都非常積極、熱情,不妨跟他們“盲聊”一下,“嘿,我想留學,你們的語言培訓強項是什么”“SAT的培訓能力怎么體現的”。說到培訓能力的體現,有一點需要提醒:不要太過迷信培訓機構的高分宣傳。那些取得2200以上,甚至2300以上高分的學生,自身的基礎和能力對分數的貢獻大大高于培訓機構的貢獻。
老師,你人品怎么樣啊?
培訓行業是個口碑行業,口碑對于家長、學生選或不選一家培訓機構有時有決定性的影響。采訪中據一位家長說,本來已經差不多定了選A培訓機構了,結果最近聽一朋友的孩子說從那家的培訓機構出來的這批孩子沒考好,然后就立馬放棄這家機構了。
雖然這種“親口說出”的經驗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沖擊力的,但更理性的判斷不應該建立在某一個來源的信息上。不妨多問問周圍的人,凡是能問到的有培訓經歷的同學、別人家的孩子、師兄師姐等等。
其他諸如課程內容設置、培訓班價格、培訓點離家遠近、交通狀況等,當然也是要考慮比較的內容,但這些細節的比較就要看家長、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了。
編輯_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