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王翠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觀察、總結物理現象,抽象出一系列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并把概念、規律和圖景聯系起來,了解他們的物理意義。本文通過理論及范例來說明如何用演示實驗來進行整節的課堂教學,通過演示實驗來導入新課,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規律,理解物理概念,用演示實驗來進行習題課的教學。
【關鍵詞】演示實驗 物理規律 物理概念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74-01
一、關于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這種說法很早就提出了,許多國內外專家對教學模式的說法有所不同。第一種認為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的結構,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環節,并配有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措施。第二種認為教學模式歸于教學策略范疇,這是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標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第三種教學模式更是簡化的理論和內容結構的規律,起到教學模式的作用。其實,無論哪種教學模式,都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而服務的。
演示實驗是指課堂上主要由老師操作表演的實驗,也可以請學生充當教師助手或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上講臺進行操作的實驗。如果把教學演示當作教師的口述和板書的補充成分,或者以為教師的“生動而富有藝術性”的講課也可以替代教學演示,顯然是錯誤的。指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定律。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對物理現象獲得生動、深刻的印象。此外,教師的演示對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素養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課堂演示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
既然教學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么教師的全部教學活動中應該有它的地位。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應該詳細地制訂演示計劃,還要考慮實驗教學形式的改進和實驗方法,儀器的改進及設計等幾方面。教師要考慮大綱和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外,還要適當補充小實驗,改進現有實驗,以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教學活動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復雜性,常常無法對影響實驗教學活動的諸多因素及其變化作出比較全面的了解和確定,因而無法得到一整套像其他工程技術設計那樣比較確定的技術性設計方法,但課堂演示實驗教學設計仍有其規律性。
簡單而言,課堂演示實驗教學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課堂演示實驗教學設計流程圖
1.選擇實驗教學目標,確定方向。
2.選擇能夠達到這些目標的教學策略。
3.選擇能實施和實現上述教學策略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4.選擇適當的手段和方法來評價和檢查所做的工作。
在決定實施演示實驗之后,教師要在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程度,對于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及時排除;演示過程中,要掌握演示時間,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操作要規范,可見度要大,實驗用語要準確,盡量讓學生參與配合。
三、后記
在2013年4月,對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第二高中的高一學生進行物理教學的問卷調查,調查的結果統計數據如下:(調查總人數59人)
物理教學調查結果
這次調查的分析結果認為,現行的教材實驗內容較少,嚴重缺少與日常生活、生產相聯系的內容,因此使得許多學生對課本內容缺少興趣,對物理知識的感受力下降是學生物理學習的障礙。
因此提出了關于對物理教學的建議:增加實驗數量,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情感特征使得他們還不適應由理論到理論的思維方式,通過實驗可以提高學生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時實驗得出的結論對于中學生更具有說服力。特別是高中物理課本,給出了一個系統而嚴密的理論體系,表達簡明準確,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如同壓縮餅干,雖營養豐富卻難于下咽,許多學生腦子里的物理就是遠離生活的一些枯燥的概念、規律和難解的習題,尚未體會到物理思維的嚴密、流暢、深刻之美就對其厭倦。物理來源于生產、生活,且廣泛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活生生地存在于身邊,鑒于中學生思維特點及認知規律,教師不妨將課本概括性極強的物理理論廣泛地與生活、生產的實際結合,用演示實驗進行課堂教學,使物理變得有血有肉,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身邊,從而讓學生以更大的興趣走進物理殿堂。
參考文獻:
[1]魏福林:充分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中學物理,2010年第5期。
[2]王儒利:實驗在解題中的作用,中學物理,2009年第6期。
[3]宋艷芝:模擬演示雷電現象及避雷針原理,中學物理教與學,2012年第3期。
[4]陶洪:課堂演示實驗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中學物理,2010年第3期。
[5]胡廣形:邊實驗邊學習、活化物理課堂教學,物理教學,2008年第2期。
[6]田勇:高一學生物理學習障礙調查分析與教學建議,物理教學探討,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