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已逐漸成為各高校應屆畢業生的主體,面對這一群體,在招聘中用人單位既覺得無奈又不得不去適應這類群體。現如今的畢業生往往就業過程中茫然、無所適從,缺乏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本文將著重探討如何引導 “90后”高職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就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畢業生 就業迷茫 就業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是臺州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度校級課題《基于“90”后高職生發展需求的職業指導工作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4SZ04)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88-02
從近幾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我們的畢業生常常出現一到畢業環節就開始犯迷糊了,老師們接到畢業生的各類咨詢電話也很多。目前的大專院校畢業生中,“90后”已成了主體。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中,“90后”高職生的就業能力提升成了我們關心的重點之一。
畢業生們往往會問如下問題:一、我不喜歡本專業,該做什么工作好呢?二、我是外地人,實習環節想在臺州,一方面來回學校方便,另一方面是為了積累點工作經驗,畢業后還是要回家那邊工作的,那我就業協議怎么簽?三、就業協議丟失了怎么辦?就業協議書上填錯了或者換工作單位了怎么辦?四、報到證有什用?極端的甚至會說自己反正是結業,既然畢業證沒有,那報到證也不想要了。五、檔案放哪里?是不是放企業里?為什么要放人才市場?可否檔案自帶保管?同時也出現專業對口率不夠高的情況。在現實的招聘工作中,用人單位也不排斥年輕人,他們的加入能帶來熱情和朝氣。然而現實社會的需求與“90后”高職生就業能力現狀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往往有這樣“90后”應屆生,入職手續都辦完了,用人單位里也有老帶新、傳幫帶,并逐漸交予一些工作任務。可是過了兩個月突然辭職,甚至未交接工作就直接不來了。工作只得再交給其他人繼續跟進,無形中增加了不少麻煩。一些企業的HR們也都有一個共識:現在的“90后”的確是年輕的新一代,和以往錄用的人對工作、公司的要求都大不相同。“90后”應屆畢業生跟以往的求職者不同,不把自身未來的發展放在第一位,也沒有年輕吃點苦挨點累無所謂的心態。他們更多的是看重用人單位的待遇、福利,及假期能否保證,這也讓很多HR非常苦惱。畢竟現在已是“90后”就業的高峰期,為能聘用到合適的人才,只能在適度的范圍內改一改公司的規章制度了。
近年來,通過走訪企業和畢業生及問卷調查發現,“招人難與求職難”、“相看兩生厭”,是當下求職雙方對就業現實狀況的寫照。事實上,分析畢業生存在以上疑問及現狀的原因,一是畢業生目標意識和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夠,所學專業與個人興趣偏差較大,填報專業時比較盲目;二是個人能力與崗位需求不匹配;三是專業建設與市場需求不對接;四是畢業生心理年齡偏小,法規觀念淡薄,對自己不夠負責。那我們應該做什么來改觀呢?對于面向“90后”高職生為工作對象主體的我們來說,對他們開展在校期間的職業能力勝任教育就迫在眉睫。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在大一新手入學開始,從集體入學教育、班會、新老生交流會、專業授課等各種場合入手,通過班主任、輔導員、專業教師、高年級優秀學生等隊伍,對學生開展目標意識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新生們能基于自身的興趣性格、能力特長、價值觀等方面有清晰的自我認知,讓其為自己的大學三年及今后工作找尋目標,根據行業及地域發展,培養良好的專業興趣,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以用人單位的招聘、管理及運營模式,運用到針對“90后”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培育及職業規劃發展設計中去。
第二,指導畢業生在就業地域選擇時最好選擇今后目標去向,告知跳槽成本比實習環節來回學校成本高,培育職業忠誠意識,并學會在就業過程進行合理合法地自我保護,形成人才檔案放在人才市場保管和及時進行報到的正確理念。采取文化引導和紀律約束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要有文化和氛圍牽引,同時必須又明確的職責和紀律約束要求,既給方向又給壓力,使他們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和挑戰。
第三,集中畢業班級學生代表(或學生干部),通過會議、座談等形式傳達畢業環節需要注意的各方面,集中回答各類問題,并建立微信群、QQ群、飛信群等,并與畢業生代表保持聯絡,培養良好的師生情,便于今后開展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調查等工作。注意建立順暢、信任的多種溝通渠道,來回應“90后”心中的困惑。比如利用優秀校友資源,進行成長介紹、社會閱歷溝通,引進企業中高層開展座談會或講座,同時組建團隊給每個人建立相應的職業導師。
第四,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并非靠一兩個教師就能做好,理應頂層設計,全員參與,從學生入學開始進行大學三年全過程有規劃地進行。同時更應做好專業建設與市場動向相匹配的工作。“90后”個體又是有差異的,因此也要分類管理,針對“90后”高職生個體不同的特質及校內虛擬工作崗位性質,給予相應的管理措施,并形成制度化。
“90后”們也是有活力、有朝氣、有主見的年輕人,既可以選擇穩扎穩打,立足本行業,謀求更高發展的職業規劃方案,也可以選擇先積累知識、財富及社會經驗,再尋找機會創業的職業生涯設計。本人只是粗略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仍需在實踐中加強學習和思考。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迷茫,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做的事很多,從而提升求職成功率及專業對口率。
參考文獻:
[1]張曉京,文書峰,金添.“90 后”大學生新生行為能力特點的調查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9).
[2]向陽生涯.從新人到職場精英:怎樣SHOW出你的能力[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0(18).
[3]劉英團.做職業規劃,走精彩人生[J].青春期健康,2011(10).
[4]曹榮,陳東東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問題及舉措——基于北京部分高校的調研[J].繼續教育研究2013(2).
作者簡介:
張媚(1982.12-),女,浙江溫嶺人,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專職輔導員,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高職生思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