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鑫
【摘要】會計信息化發展模式不僅顛覆了傳統的信息傳遞模式,同時也提高了數據的共享效果,真正實現了會計數據處理的現代化發展。文章分析其二者關系,探討其問題所在以及建議。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信息技術 發展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二者結合而成的網絡信息化技術也應運而生,而信息化技術與傳統的會計理論相結合又形成了會計信息化理論。
二、二者之間關系的比較與分析
會計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是與會計電算化技術的應用密不可分的,同時會計電算化技術的終極發展目標必然會是會計信息化技術,二者之間不存在對立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漸進演變的過程。將傳統會計電算化中融入現代網絡技術之后就成為了會計信息化技術,我們只能說,信息化是電算化的高級階段,并有效提升了會計電算化的操作效果。
會計信息化較會計電算化操作而言具有如下的優勢。首先,二者的產生背景不同。不同的時代發展特點造就了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企業的數量和生產規模還不是很大,所以使用電算化方法就足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加快,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都與日俱增,加之新型網絡技術的誕生,使得信息化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其次,二者的作用不同。電算化技術主要是為了用于降低人員的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使用的;而會計信息化系統則不只滿足于此,它還具有提高企業管理效能的,實現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再次,二者的操作方位不同。電算化操作主要實現企業內部數據的使用,而信息化系統則可以與外部系統互通有無,實現資源的共享。
三、會計信息化理論對我國傳統會計的影響
眾觀整個會計行業的發展過程,從傳統的繁雜的手工會計活動,到進入會計信息化的初級階段——會計電算化時期,再到現在的會計信息化發展階段,會計信息化理論是在我國傳統的會計學理論和會計活動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同樣,會計信息化理論對我國傳統會計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具體影響如下:
(一)對傳統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影響
會計工作的主體是會計工作為之服務的現實單位和企業,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虛擬的會計公司開始形成,他們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會計活動開始在短時間內結合成為一個整體,但工作完成后會馬上解散,這種可預見的會在短期內解散的公司模式,使持續經營的基本前提和會計分期化的基本前提受到了嚴重影響和沖擊。
(二)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
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可以從企業的內外部收集大量的會計核算資料,并通過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處理,這樣傳統的會計核算職能的作用就會被大大的簡化,但隨之會計監督則變得越來越重要。監督自動處理系統的處理過程和國際會計制度的執行狀態,建立預測決策支持系統,讓企業可以隨時利用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資料,對企業財務的發展形勢做出預測,進而針對未來的發展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對傳統會計報告的影響
企業會計信息的失真和不實現象成為目前困擾人們使用會計信息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國開始實行會計委派制度。所謂的會計委派制度是指把一些專業的會計和財務專家分派到各大企業中進行監督,雖然這一辦法起到了一定的監督作用,但由于很多財務專家在委派的過程中接受企業的賄賂,與企業同流合污,因此會計委派制度并不是最佳的財務監督方式。而最佳的方式應該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面向全社會公開展示企業信息網絡,接受全社會的公共監督。并提供一個分析預測系統,使企業可隨時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與預測。
(四)對傳統會計組織的影響
實行會計信息化可以使企業網絡與外界網絡形成互聯狀態,會計信息化系統可自動采集會計信息,生成記賬憑證,生成會計報表,還可以對會計信息進行預測和分析,這就使企業內部的會計部門的作用被削弱,隨之企業的網絡管理和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能也會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會計組織也將面臨網絡信息化所帶來的巨大挑戰。
四、會計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理念落后,信息化管理意識薄弱,推進會計信息化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夠強
盡管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管理,在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指導和推動下,會計信息化得到較快發展,但仍有許多企業經營管理者沒有充分認識到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只看到其在降低工作量、提升會計體系管制方面的效果,僅僅把它視為解放勞動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而對會計信息化的綜合效果認識不足,在會計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還有人將會計信息化等同于會計電算化,認為搞了會計電算化就實現了會計信息化。
(二)企業財務部門與企業其他部門間缺乏必要的信息傳遞,難以實現財務數據共享,存在“信息孤島”現象
每一個經營單位在制造、銷售以及預測的經濟行為中,重在實現信息、資本以及物流的聯合。要想做好這幾方面工作,必須達到財務資料以及別的資料的同享,但目前一些企業由于會計信息化緩慢,財務管理信息只在財務部門中掌握,無法讓其他部門共享,影響了企業管理的開放性和科學化。
(三)財務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在信息化條件下,主要運用網絡來傳遞資料,因為網絡不是封閉的,有些部門和企業管理不嚴格,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范,導致出現財務信息被截取、篡改、泄露的情況。
(四)會計信息化理論研究滯后
會計信息化實踐的推進離不開理論的指導,目前我國的會計信息化技術雖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但與會計信息化實踐應用相比,會計信息化理論存在嚴重滯后的現象,其理論尚不成體系,一些相關教材給出的技術使用方法尚十分膚淺,沒有形成指導性的成熟理論。
五、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電算化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企業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大力培養
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是指那些既精通計算機信息技術,又熟悉財務知識的會計專業人才。特別是現今會計電算化的普遍使用與推廣,企業要想發揮會計電算化的真正作用,靈活運用財務軟件進行信息加工與分析,更需要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所以,企業在會計電算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對財務會計人員計算機技能的培訓,計算機維護人員財務知識的培養,從而造就一批企業自己的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同時,也要做好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的招聘工作,為企業注入新鮮的血液。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與高職會計院校進行校企合作,為會計學生提供會計實訓地點,使其能夠熟練掌握會計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并且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需要的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建立人才庫,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二)進一步完善企業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基礎管理工作
要想進一步規范會計核算規程,確保基礎數據的準確與完整,就必須做好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基礎工作。尤其是做好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基礎管理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會計電算化的良好運行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企業在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同時,必須建立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崗位責任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維護管理制度。同時,還要做好財務信息檔案管理工作,應及時做好基礎數據的歸納、管理以及備份,并且每次備份至少兩套,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清除過期數據等工作。
(三)進一步改善與提高企業使用會計電算化時的管理功能
從核算型會計電算化向管理型會計電算化過渡早已成為企業會計電算化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正因如此,為了進一步完善企業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在實際實施中應該不斷地去改革與提高財務軟件的管理功能,真正發揮會計電算化的優勢。所以,在日常應用中,企業應該將財務軟件納入到管理信息系統中,提高財務軟件的各項需求性功能,并且通過軟件自身的更新、完善與企業人員的大力推廣,實現會計電算化對企業的全面管理。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會計信息化的實現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管理條件,這也給企業自身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夠提高會計工作的數據核算效率,從而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更加科學和精確地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偉.會計電算化系統應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01:36-38.
[2]王穎.會計信息化與電算化的比較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4,01:176-177.
[3]朱瓊.新經濟時代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4,0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