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

湖南雙峰縣作為傳統種糧大縣,把保護耕地、建設耕地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連續14年實現占補平衡,連續10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湖南省雙峰縣地處湘中丘陵地帶,因兩座對峙的山峰而得名。作為傳統種糧大縣,截至2013年底,雙峰縣已連續14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連續10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雙峰縣的耕地保護“密碼”是什么?記者近日在雙峰縣國土資源局采訪時找到了答案:層層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嚴格執行“占一補一、先補后占、占水田補水田”制度,強化預審把關、離任審計,推行土地整治“四自”模式,提升補充耕地質量。
落實耕保共同責任
落實耕保共同責任,說著容易做起來難。雙峰縣委、縣政府不僅說到,而且做到,將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作為促經濟、惠民生的中心工作來抓:出臺《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強化土地管理;簽訂縣、鄉、村三級《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將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納入對鄉鎮、村、責任區的年度績效管理考核范圍,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村黨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實行“一把手”離任耕地審計制度;鄉鎮責任區、站(所)、村建立信息聯動機制,各村確立國土資源協管員,全面構建起耕地保護共同責任網絡。全縣確立了928名國土資源協管員和34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土地監督員,筑牢了耕地保護的防線。
目前,雙峰縣耕地面積5.38萬公頃、基本農田面積4.51萬公頃,雙雙超過上級下達的5.12萬公頃、4.44萬公頃的目標任務,連續14年在保證全縣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耕地略有增加。
嚴控建設占用耕地
保護耕地,關鍵是把好建設占用耕地源頭。雙峰縣合理安排土地,統籌兼顧,優先保證交通、水利、民生等重點項目用地;同時,嚴把用地預審關,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對新增建設用地確需占用耕地的,嚴格執行“占一補一、先補后占、占水田補水田”制度,確保數量、質量雙平衡。
雙峰縣婁底至雙峰公路項目和國藩故里文化旅游景點開發項目用地計劃,因涉及占用基本農田,被雙峰縣國土資源局退回,要求重新調整設計方案,選擇繞開耕作區,利用荒山坡。通過調整,2個項目少占用耕地21.6公頃。
2013年,雙峰縣否決了永豐駕校等3個不符合用地政策的項目,對檀山生態老年公寓等6個超標項目壓縮用地規模,節約用地28公頃,少占耕地30余公頃;立案查處違規占地建房和破壞耕地案件138件,拆除石牛、荷葉等5戶600多平方米違法建筑,將永豐一中等兩起大面積違法用地案主要負責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提升補充耕地質量
保護耕地,既要嚴格管控,又要拓展耕地補充渠道,提高補充耕地質量。雙峰推行土地整治“四自”模式,確保補充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協調統一。
2012年11月,雙峰縣被列入婁邵盆地基本農田改造重大工程和全國高標準建設500個示范縣之一,計劃投資12.5億元,預計新增耕地1000公頃。
為保證項目資金最大限度用于項目建設,充分調動群眾建設基本農田的積極性,雙峰縣國土資源局在花門鎮仁山村、青樹坪鎮中心村推行土地整治村民“四自”模式,即自選(自愿選址、自行化解矛盾糾紛)、自建(按規劃設計要求,負責組織施工、材料采購、設備租賃、派工派活、記錄施工日志、報賬等相關建設事宜)、自管(負責工程后續管理,落實耕地后期管護責任)、自用(項目資金由村理事會使用,及時報賬、及時公示)。“四自”模式試點項目可不進行招投標,但須由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全程監管。
在土地整治項目完成立項、規劃設計后,由村民代表大會選舉出土地整治理事會和監事會,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工作。項目實施主體為項目試點鄉鎮人民政府,資金由縣財政按工程進度先墊付,待主管部門驗收項目合格后,撥付到項目試點鄉鎮。試點鄉鎮提取工程造價總額的2%,用于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經費、項目檢查驗收等相關費用支出,負責項目工程后期管護,并將責任落實到群眾工作站和村、組。
雙峰局切實把好項目實施監管和驗收關,對所有項目嚴格進行工程建設質量監管和耕種農作物后續培肥和管護,不合格的項目堅決不予通過驗收,不斷提高項目工程質量和耕地地力。
前述兩村土地整治項目批準工程預算資金690萬元,規劃設計面積128公頃,目前共投入項目資金440萬元,整理高質量基本農田面積78公頃,項目資金節約達30%,農民得到了實惠,實現了資金效益的最大化。“ 四自”模式經省國土資源廳相關部門實地調研,今年有望在全省推廣。
2013年,雙峰縣爭取婁邵盆地基本農田改造重大工程總規模為6000公頃,總投資2億元;完成了2012年度5個省級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2625公頃,總投資7292萬元;完成2個批次的土地開發項目省市驗收,新增耕地216公頃。
(作者單位:婁底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