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泉盛 王迎兒 王毓洪 張華峰 嚴蕾艷 古斌權 黃蕓萍
摘要: ‘甬砧5號是以自交系‘Z0612-1-1-1-3-2-1為母本、‘T2002-1-1-1-1-5-4-5為父本配制而成的葫蘆類型西瓜專用砧木一代雜種。該砧木生長勢強,根系發達,吸肥力強,莖稈粗壯,不易徒長,與‘拿比特等小果型西瓜嫁接親和力好,共生親和性強,生長勢穩健,嫁接西瓜果實品質不變,高抗西瓜枯萎病。‘甬砧5號適宜小果型西瓜設施嫁接栽培。
關鍵詞: 小果型西瓜砧木; ‘甬砧5號; 一代雜種; 嫁接
Breeding of Rootstock Variety ‘Yongzhen No. 5 for Mini Watermelon Cultivars
YING Quan-sheng, WANG Ying-er, WANG Yu-hong, ZHANG Hua-feng, YAN Lei-yan, GU Bin-quan, HUANG Yun-ping
(Institute of Vegetable, Ningb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ingbo, Zhejiang 315040, China)
Abstract:‘Yongzhen No. 5 is an F1 hybrid bottle gourd rootstock variety between female inbred line ‘Z0612-1-1-1-3-2-1and male inbred line ‘T2002-1-1-1-1-5-4-5. It has strong root system and good nutrient uptake ability. The plant is strong and stable in growth. It grafts well with mini watermelon such as ‘Nabite.It is resistant to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and has no adverse affects on watermelon quality. ‘Yongzhen No. 5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grafting mini watermelon.
Key words: Mini watermelon rootstock; ‘Yongzhen No. 5;F1 hybrid; Grfting
1 育種目標
隨著我國設施栽培西瓜面積不斷擴大,枯萎病等土傳病害日趨嚴重,已成為西瓜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病害。生產實踐表明,采用優良的瓜類砧木進行嫁接栽培是解決西瓜枯萎病等土傳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顯著增強西瓜的生長勢,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品質和產量,達到抗病、優質、豐產的目的;同時還可大量減少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因此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1-5]。浙江省西瓜嫁接砧木品種有‘甬砧1號、‘甬砧3號、‘京欣砧1號、‘京欣砧3號和‘神通力等,這些砧木品種適合‘早佳(8424)等中果型西瓜品種嫁接,但與‘拿比特、‘小蘭等小果型西瓜品種嫁接存在親和性較弱、果形變化大等的問題[6-7]。寧波市農業科學院針對生產中缺少小果型西瓜嫁接專用砧木品種的情況,制定選育適合‘拿比特等小果型西瓜嫁接的雜交葫蘆為育種目標,要求其具備高抗西瓜枯萎病、嫁接親和力好、共生親和性強、不影響西瓜品質且產量高等優良性狀。
2 選育過程
2.1 親本的選育及特性
2.1.1 母本選育及特性 ‘甬砧5號的母本是2006年從山東引進的一個葫蘆(砧木)材料,編號為Z0612,2006年春季開始自交選育,經過連續自交篩選,于2008年秋季篩選出的穩定自交系‘Z0612-1-1-1-3-2-1,其特征是果實梨形,果皮底色淺綠色、白綠色斑,中晚熟,長勢強,抗病性強,耐高溫性較強。2007年對該材料F4自交系進行西瓜枯萎病抗性鑒定,結果表明高抗西瓜枯萎病。
2.1.2 父本選育及特性 父本是一個日本葫蘆(砧木)育種材料,編號為T2002,經多代自交于2004年篩選出的穩定自交系‘T2002-1-1-1-1-5-4-5,特征是生長勢強,根系發達,晚熟,果實長梨形,嫩果皮淺綠色,老熟果綠白色。2007年秋季對該自交系進行西瓜枯萎病抗性鑒定,結果表明高抗西瓜枯萎病。
2.2 選育經過
2009年春季選取優良的親本材料(‘Z0612-1-1-1-3-2-1和‘T2002-1-1-1-1-5-4-5等6個)配制雜交組合20個,Z0612-1-1-1-3-2-1×T2002-1-1-1-1-5-4-5組合編號1715。2009年秋季在寧波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開展嫁接西瓜品種‘拿比特比較試驗,試驗結果發現1715組合表現優良,2010年定名為‘甬砧5號。2010—2011年春季開展多點品種比較試驗和生產試驗,并在各地陸續推廣應用。‘甬砧5號于2010年起開始試種,試驗點反映良好。2010年春季嫁接‘京穎等11個小西瓜品種,表現良好。2013年通過浙江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證號: 浙(非)審蔬2013013。
3 試驗結果
2010—2011年‘甬砧5號開展多年多點試驗。試驗點分別為寧波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繁榮瓜果蔬菜試驗示范場和德清縣雷甸鎮國興瓜菜專業合作社。嫁接西瓜品種為‘拿比特,對照1為‘京欣砧1號,嫁接的‘拿比特,對照2為‘拿比特自根苗。試驗小區面積20 m2,3次重復。株行距0.42 m×1.6 m,667 m2定植100株,大棚立架栽培。
3.1 物候期
‘甬砧5號嫁接的‘拿比特較‘京欣砧1號嫁接的早采收1~2 d,較自根苗早采收4~7 d,主要原因是嫁接苗長勢強、耐低溫性較好,早春生長較自根苗快。
3.2 嫁接性狀
2年平均結果表明,‘甬砧5號下胚軸粗壯不易空心和徒長,有利于嫁接作業,與‘拿比特等小果型西瓜嫁接親和力好,嫁接‘拿比特成活率平均為96.3%,較‘京欣砧1號高3.00%。‘甬砧5號嫁接的‘拿比特開花時主蔓長129 cm,較對照‘京欣砧1號長20.0 cm,較自根苗長33.3 cm。‘甬砧5號嫁接的‘拿比特主蔓橫徑0.58 cm,較對照‘京欣砧1號粗0.02 cm,較自根苗粗0.08 cm。‘甬砧5號嫁接的‘拿比特長勢較‘京欣砧1號和自根苗強(表1)。
3.3 果實性狀
嫁接‘拿比特西瓜果實性狀比較(表2),‘甬砧5號嫁接的‘拿比特果實單果質量1.92~2.73 kg,平均為2.31 kg,較‘京欣砧1號嫁接的‘拿比特(1.67~2.37 kg)平均增加0.27 kg,較‘拿比特自根苗(1.56~2.25 kg)平均增加0.32 kg;相應果實的縱徑、橫徑均大于‘京欣砧1號和自根苗,但果形指數基本不變。‘甬砧5號嫁接的果皮平均厚0.55 cm,較‘京欣砧1號嫁接的薄0.03 cm,與自根苗相似。‘甬砧5號嫁接的果實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13.8%,平均為13.1%,高于‘京欣砧1號嫁接的(11.7%~12.9%)以及‘拿比特自根苗(11.9%~12.9%),較‘京欣砧1號增加0.8百分點、較自根苗增加0.9百分點。‘甬砧5號嫁接的果實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73%~9.98%,平均為9.43%,高于‘京欣砧1號嫁接的(8.18%~8.96%)以及自根苗(7.78%~8.72%),較‘京欣砧1號增加0.76百分點、較自根苗增加0.98百分點。‘甬砧5號嫁接的口感松脆,與自根苗無差異,果實品質佳。
3.4 豐產性
試驗結果表明(表3),2010年‘甬砧5號嫁接的‘拿比特 667 m2產量1 919 kg,較‘京欣砧1號(667 m2產量1 767 kg)增產8.58%,較自根苗(667 m2產量1 674 kg)增產14.6%。2011年‘甬砧5號嫁接‘拿比特 667 m2產量2 142 kg,較‘京欣砧1號(667 m2產量1 972 kg)增產8.62%,較自根苗(667 m2產量1 855 kg)增產15.5%。2年3地的‘甬砧5號嫁接‘拿比特試驗667 m2產量2 031 kg,較對照‘京欣砧1號嫁接‘拿比特(667 m2產量1 870 kg)高8.60%,較自根苗(667 m2產量1 765 kg)高15.1%。
3.5 抗病性
品比試驗田間病害調查結果表明(表1),‘甬砧5號和‘京欣砧1號嫁接‘拿比特未發現感染西瓜枯萎病的植株。自根苗2年有5個點次發生枯萎病,株發病率分別為3.33%、5.00%、6.67%、8.33%和100%,平均發病率為20.56%,其中2011年寧波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試驗點(前作為小西瓜自根苗)株發病率達100%。2010年春季對‘甬砧5號嫁接的‘早佳西瓜苗進行西瓜枯萎病傷根接種鑒定,15天后調查結果未發現西瓜感染枯萎病。2010年委托鄭州果樹所對‘甬砧5號等砧木品種進行西瓜枯萎病抗性鑒定,結果表明‘甬砧5號高抗西瓜枯萎病。以‘甬砧5號為砧木嫁接西瓜可防治西瓜枯萎病。
‘甬砧5號嫁接‘拿比特偶有蔓枯病發生(表1),2年3地試驗有3個點次發病,平均株發病率為3.89%,低于對照‘京欣砧1號(3個點次的平均株發病率6.11%),‘拿比特自根苗平均株發病率9.17%。‘甬砧5號嫁接‘拿比特對蔓枯病也有防效。
3.6 生產試驗
2010—2011年進行多點生產試驗。試點均為浙江平湖、江蘇東臺、安徽淮南。2010年3個試驗點‘甬砧5號嫁接的‘拿比特667 m2平均產量2 180 kg,比對照‘京欣砧1號增產6.12%;2011年3個試驗點‘甬砧5號667 m2平均產量1 950 kg,比對照‘京欣砧1號增產5.56%。從2011年開始,‘甬砧5號在浙江、江蘇、安徽等地進行生產試驗與示范推廣,累計面積達250 hm2。
4 特征特性與嫁接栽培技術要點
‘甬砧5號為葫蘆一代雜種的小果型西瓜嫁接專用砧木。高抗西瓜枯萎病,嫁接西瓜可防治西瓜枯萎病。生長勢強,根系發達,吸肥力強。下胚軸粗壯不易空心和徒長,有利于嫁接作業,嫁接親和力好,成活率高。共生親和性強,耐低溫性較強,嫁接苗長勢明顯強于自根苗。嫁接‘拿比特坐果率高而穩定,春季較自根苗早采收4~7 d,單果質量較自根苗增加0.33 kg,果形指數基本保持不變,瓜皮不增厚,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3.1%,口感松脆、品質佳,與自根苗無差異。‘甬砧5號嫁接采收一批667 m2產量2 031 kg。可用于‘拿比特、‘京闌等小果型西瓜嫁接,適合浙江及周邊地區小果型西瓜設施立架或爬地栽培。
砧木和接穗選用經干熱或藥劑處理的種子,確保種子不帶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CGMMV)。春季于12月中旬至2月上旬開始育苗,秋季于7月開始育苗。嫁接后前3 d,春季不能低于20 ℃,夏季不能高于32 ℃,濕度以飽合為宜,定植前應進行煉苗。由于‘甬砧5號長勢強,肥料需較自根苗少施30%以上,防止營養過剩而不易坐果,控制氮肥,以磷鉀肥為主。立架栽培667 m2栽種1 000~1 200株。爬地栽培667 m2栽種400~600株。一般2蔓整枝,整枝時不可一次打去很多枝葉,以免根系受損引起早衰。坐果后施肥1次, 667 m2用翠康等沖施肥、10 kg挪威復合肥、5 kg硫酸鉀進行滴灌。采收前7 d停止灌水、施肥,適時采收。
參考文獻
[1] 于賢昌,王立江. 蔬菜嫁接的研究與應用[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1998,29(2): 249-256.
[2] 鄭高飛,徐永陽,徐志紅,等. 超豐F1砧木品種選育及其在西瓜抗重茬栽培中的應用[J]. 果樹科學,2000,17(3): 207-213.
[3] 錢偉,余杭,孫耘子,等. 西瓜砧木抗逆性研究[J].中國西瓜甜瓜,1995(4): 8-10.
[4] 徐勝利,陳小青. 西瓜嫁接栽培防病增產效果研究[J]. 中國西瓜甜瓜,2003(5): 10-12.
[5] 別之龍. 我國瓜類作物嫁接育苗生產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 長江蔬菜: 學術版,2009(2b): 1-5
[6] 王毓洪,應泉盛,王迎兒,等. 西瓜長季節栽培專用砧木甬砧3號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12(10): 103-105.
[7] 賈長才,李海真,張帆,等. 甜瓜、西瓜專用砧木品種—京欣砧3號的選育和推廣[J]. 中國瓜菜,2011(5): 28-31.
收稿日期: 2013-12-12; 修回日期: 2014-03-31
基金項目: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26);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D02B03);寧波市瓜類砧木育種創新團隊(2011B82020)
作者簡介: 應泉盛,男,農藝師,主要從事瓜類砧木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電話: 0574-87929477;電子信箱: ying_joson@sina.cn
·來稿摘登·
滇西北冷涼地區反季節蠶豆高效栽培技術
楊嵩明,楊懷燕,楊祖寬
劍川縣位于滇西北冷涼高寒地區,適宜種植反季節蠶豆,因食鮮豆莢口感甜脆,品質優,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呈緊缺狀態,667 m2產值在3 500~6 000元,經濟效益顯著。我們在甸南鎮海拔2 450~2 950 m的4個山區村進行多年反季蠶豆栽培試驗和示推廣范,栽培面積逐步發展到500 hm,現將反季節蠶豆高效栽培技術簡介如下,供生態條件相似地區參考。
1選地和選種
蠶豆種植基地適宜選擇在海拔2 400 m以上,山林植被好,無污染的冷涼山區、半山區,水源較近,排灌方便,土質疏松,土壤通透性好的輕紅壤或紅壤土,耕層深厚,一般在25~40 cm,pH值為5.5以上,有機質含量≥2%,坡度<30°的地塊。 選用抗病性、抗倒伏強的中、早熟菜用型蠶豆品種,‘鳳豆系列、‘昆明大白豆、‘ 保山綠皮豆等為首選高產良種;其次‘宜良黑心豆、‘ 鶴慶豆、‘ 劍川豆等本地品種輔以種植。
2做好種子處理
種子選用標準為無病斑、無蟲眼和霉變,粒形為本品特征、無裂痕;粒大飽滿即可。可作低溫處理,將種子吸水膨脹后置20 ℃左右下催芽1 d,待露白后移到2~5 ℃處放置10~15 d,可降低著花部位,促進開花結莢實現增產。
3整地施肥,開墑理溝
深翻土層達20~25 cm,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3 000 kg、尿素10 kg、普鈣50 kg、硫酸鉀5 kg翻入田中作基肥,然后平整細碎土塊。開墑理溝,墑面寬1.5 m,便于除草及管理,溝寬20 m,溝深30 m,利于排灌。
4適時播種
一般播種時間在5月下旬至6月初,要及時播種。每667 m2用種35~50 kg,種植密度依品種特性略有不同,一般行距20~250 cm,穴距20 cm,每穴播種1~2粒,每667 m2有效株數2.6萬~3.4萬株,實行拉線條點播。
5加強田間管理
重施磷、增施氮、適施鉀的原則,促莖稈健壯,穩莢壯籽。在苗期進行1~2次中耕除草。關鍵措施是摘除無效分蘗枝(豆母枝)和打頂尖等技術,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結莢結實率,增加產量。冷涼山區反季蠶豆發病較輕,但注意細菌性莖枯病的防治,可用75%甲基硫菌靈1 ∶ 500倍液每隔7~10 d噴藥1次。
6及時收獲
蠶豆鮮豆莢達到菜用型食用標準的熟期不一致,一般前后相差20 d左右。因此可以分2~3次分期采收嫩莢。嫩莢的采收標準是:莢綠色,表面白色短茸毛新鮮直立,剝開豆莢,嫩豆粒肥大,種皮淺綠色,種臍白色,嫩豆質軟糯,品質佳,即可分期采摘鮮豆莢包裝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