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軍 張桂蘭
板栗南瓜又稱印度南瓜、西洋南瓜、筍瓜,原產于南美洲。我國最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口感甜面有栗味,色澤美觀,既可食用,又可觀賞。目前市場上板栗南瓜主要有紅皮和綠皮2種類型。板栗南瓜果實不僅市場銷售價格高而且營養價值還高,它含有多種維生素,硒、鋅、鈣等礦物質和豐富的蛋白質、淀粉、碳水化合物,是一種具有許多保健功能的蔬菜,對降血糖、明目、定喘有療效,而且含鈉鹽很低,是心臟病、高血壓、腎炎等患者的美味食品。板栗南瓜植株生長勢強,坐果率高,耐旱能力強,需水量不大,種植容易,不費工,果實耐貯藏和運輸。目前河南區域消費市場的板栗南瓜絕大多數是外地供應,本地生產較少。隨著本地居民們對板栗南瓜需求量增大,在河南地區發展板栗南瓜種植是菜農增加經濟效益的一條好途徑。為了提高板栗南瓜單位面積產量,保證板栗南瓜的商品性狀,發展簡易大棚早熟吊栽培是較理想的栽培措施。1 播種育苗3月中下旬在溫室內利用營養缽育苗。育苗土使用無病菌的園土與腐熟的有機肥按3 ∶ 1的比例配比。每m3營養土再加入三元復合肥2 kg,堆放10 d。種子播前曬1~2 d后,在50 ℃ 左右的溫水中浸泡3~5 h,然后將種子取出用濕布包好在32 ℃ 的恒溫箱中催芽36 h,待種子露白就可播入營養缽,每缽播1粒,播后覆蓋1層1 cm厚營養細土,再覆蓋地膜。在營養缽下放置地熱線,起到增溫保溫作用,在出苗前使育苗棚里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晚15~20 ℃;出苗后,棚溫白天保持在20~25 ℃,夜晚13~15 ℃。苗期每隔7 d用噴壺噴灑0.1% 磷酸二氫鉀溶液1次。苗齡30 d左右,幼苗3~4片真葉時移栽。2 整地施肥板栗南瓜營養生長量相對小,低節位坐瓜較多,且吸肥力強,耐肥,因此要施足底肥。結合整地開施肥溝,將底肥撒施于種植溝中,一般每667 m2施腐熟的農家肥3 000 kg左右,并施用三元復合肥約50 kg。溝施或散施,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勻然后做畦,中間壟高20 cm,畦中間的高壟上覆蓋寬80~100 cm地膜,用木樁搭建高1.5~1.8 m拱棚,覆蓋透光性好的薄膜。3 定 植4月中下旬定植,吊蔓栽培且單蔓整枝者,株行距為50~60 cm×100 cm,一般吊蔓種植每667 m2定植1 000~1 100株。定植前覆蓋地膜,在地膜上打好定植孔,晴天在上午8:00—10:00、下午15:00—18:00或陰天定植為宜,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且在1周內要及時查苗補苗。4 田間管理4.1 整枝定蔓一般采用單蔓整枝栽培,只留1條主蔓,當主蔓長25 cm以上用纖維繩進行吊蔓,需要摘除多余側蔓和孫蔓,否則營養生長過旺會影響果實生長發育。蔓過多會造成透光通風性不好,易引起病害的發生。4.2 人工輔助授粉板栗南瓜在大棚種植時,由于缺乏傳粉昆蟲,需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否則坐果率會大大降低。授粉時先采集一定數量的花粉,用干凈毛筆輕輕涂抹在雌花柱頭上。人工輔助授粉宜在晴天上午8:00—10:00進行。4.3 留瓜及護瓜單蔓留雙瓜,即在主蔓第12~15節留第1個瓜,待坐穩 1個瓜后,在主蔓第20 節以上留第2個瓜。瓜坐穩后,在吊瓜部位以上留4~5片葉打頂,以減少營養和水分的消耗,促進果實成熟。當瓜質量約1 kg時進行吊瓜,以防瓜增大損壞瓜藤。4.4 肥水管理開花坐果前多施肥水,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1周,結合培土每667 m2施復合肥15~20 kg,以促進營養生長。營養生長到一定時期,待到第1個瓜坐住后,應及時追肥,可在植株旁挖1條10 cm深的淺溝,條施餅肥1次,667 m2用量為50 kg左右;當第2個瓜坐穩后667 m2再追施含有氮磷鉀的三元復合肥30 kg,到瓜膨大后期,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一般坐瓜前盡量少澆水,避免徒長影響坐果,如果確實干旱,可結合引蔓澆水1次。進入坐果期后,結合追肥澆1次水,作為催瓜水,促進果實發育。進入盛果期后,因為西洋南瓜莖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強,需水量大,應保證水分穩定供給,但是水分過多,也會影響生殖生長。5 病蟲害防治板栗南瓜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白粉病,疫病等,蟲害主要有瓜蚜、黃守瓜、潛葉蠅、白粉虱、薊馬等。在整個生長發育期內對病蟲害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5.1 病毒病從幼苗到成株均可發病,葉片呈花葉狀,葉脈皺縮小,瓜表面凸凹不平,畸形,呈現橙紅色或深綠色斑駁。在高溫、干旱、肥水不足時易發病,影響產量、質量和外觀,嚴重時造成絕收。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3)及時防治蚜蟲和拔除病株,并做好消毒工作;(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加諾爾噴施,或用毒必克800倍液,每隔 7~10 d噴1次,連續噴2~3次,同時用硫酸鋅灌根。5.2 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正反面均產生小斑點,會逐漸擴大后連成片,布滿1層白色霉,嚴重時整個葉片布滿白粉,導致葉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5% 粉銹寧1 500倍液,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也可用5%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施,每隔7~10 d噴1次。5.3 疫病成株后發病,在莖基部及節間產生暗綠色水浸狀病斑,軟腐縊縮,葉片萎蔫而死。瓜受害軟腐凹陷,潮濕時病部表面長出稀疏的白色霉斑。防治措施:(1)選用至少3年以上沒種過葫蘆科或茄科植物田地。(2)田間管理:合理灌溉水,避免灌水過多,不要串灌。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性;及時清理病株。(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噴霧,或用58% 瑞毒霉錳鋅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500 mL,每隔7~10 d灌1次,連續2~3次。5.4 瓜蚜主要在嫩葉、嫩莖、嫩梢或葉背面危害,導致葉片生長緩慢,卷縮,嚴重時甚至停止生長。主要采用銀灰膜或黑膜拒蚜防病,或用2.5% 氯氰菊酯噴霧防治。5.5 黃守瓜成蟲危害葉片、花、果,咬成許多圓形缺刻,對幼苗危害嚴重,常把子葉吃光。防治措施:主要采用 90% 敵百蟲 8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成蟲或用90% 敵百蟲1 000倍液灌根殺幼蟲;也可用煙葉水淋殺灌根(把煙葉浸泡清水里,質量比為1∶10, 3 h后,用手搓揉煙葉15 min,再撈出,連續重復幾次,直達到需要灌根的量)。5.6 潛葉蠅、白粉虱、薊馬主要危害葉片、嫩梢,導致葉片失綠,影響生長。防治措施:可用滅掃利 2 500~3 000倍液噴灑全株,或用高效氯氰菊酯類藥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 d噴1次,連續用藥2~3次。6 適時采收判定板栗南瓜成熟的主要依據:(1)從開花到成熟一般30~45 d;(2)瓜柄縱裂,現白條,瓜柄無綠色;(3)紅皮的板栗南瓜鮮紅亮麗,瓜皮硬化,果肉甘甜。綠皮的板栗南瓜呈暗綠色,瓜梗龜裂木質化。板栗南瓜采收主要注意事項:(1)宜在晴天上午進行;(2)采收時留3~4 cm瓜柄,以利于貯藏;(3)采摘下來的瓜應及時堆放在室內通風干燥的陰涼處,并及時分選包裝上市。
收稿日期: 2014-03-12; 修回日期: 2014-04-15
作者簡介: 徐小軍,男,副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瓜菜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推廣工作。電話: 0371-65313736